編號 |
卷名 |
篇名 |
作者 |
出版年月 |
PDF |
501 |
臺灣文獻季刊64卷3期 |
文化復振與族群認同:論卡那卡那富(Kanakanavu)尋根之旅與河祭的認同意涵 |
林曜同 |
民國102年09月 |
 |
502 |
臺灣文獻季刊64卷3期 |
由新材料試探臺灣民間鬼故事 |
李家愷 |
民國102年09月 |
 |
503 |
臺灣文獻季刊64卷3期 |
日治時期新竹地區的農會與柑橘業之推廣 |
曾立維 |
民國102年09月 |
 |
504 |
臺灣文獻季刊64卷3期 |
伊澤多喜男與臺灣拓殖株式會社的推動 |
吳孟翰 |
民國102年09月 |
 |
505 |
臺灣文獻季刊64卷3期 |
鹿港意樓的再生 |
李昭容 |
民國102年09月 |
 |
506 |
臺灣文獻季刊64卷2期 |
帝國與殖民:1934年《臺中市史》與《山口縣史》兩書之書寫比較 |
郭佳玲 |
民國102年06月 |
 |
507 |
臺灣文獻季刊64卷2期 |
戒嚴時期臺灣廣播事業與頻道分配政策 |
林志龍 |
民國102年06月 |
 |
508 |
臺灣文獻季刊64卷2期 |
中華民國對沙烏地阿拉伯實施農業技合作的過程與影響(1965-1971) |
陳思賢 |
民國102年06月 |
 |
509 |
臺灣文獻季刊64卷2期 |
探險須知:臺灣踏查經驗的傳承 |
張素玢 |
民國102年06月 |
 |
510 |
臺灣文獻季刊64卷2期 |
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對於「風水」的知識建構 |
洪健榮 |
民國102年06月 |
 |
511 |
臺灣文獻季刊64卷2期 |
二戰末期美軍轟炸下的恆春測候所氣象觀測 |
洪致文 |
民國102年06月 |
 |
512 |
臺灣文獻季刊64卷1期 |
晚清西方人對宜蘭的觀察及其史料價值 |
李信成 |
民國102年03月 |
 |
513 |
臺灣文獻季刊64卷1期 |
日治前期臺灣公學校的經費籌措與財務運作(1898-1920) |
李鎧揚 |
民國102年03月 |
 |
514 |
臺灣文獻季刊64卷1期 |
從軍用到民營:日治初期臺灣輕便鐵道的發展(1895-1909) |
陳家豪 |
民國102年03月 |
 |
515 |
臺灣文獻季刊64卷1期 |
日本時代集團移住對原住民社會網絡的影響:新高郡的案例 |
葉高華 |
民國102年03月 |
 |
516 |
臺灣文獻季刊64卷1期 |
彰化定光佛廟調查與研究:其歷史、信仰與文物 |
李建緯、張志相 |
民國102年03月 |
 |
517 |
臺灣文獻季刊63卷4期 |
「長老教會與臺灣歷史文化」專輯引言 |
吳學明 |
民國101年12月 |
 |
518 |
臺灣文獻季刊63卷4期 |
改宗所引起的家庭與人際衝突:以十九世紀臺灣基督徒為例 |
王政文 |
民國101年12月 |
 |
519 |
臺灣文獻季刊63卷4期 |
臺灣基督長老教會對「異教」的觀點與實踐(1865-1945) |
盧啟明 |
民國101年12月 |
 |
520 |
臺灣文獻季刊63卷4期 |
芥菜子的香氣:再探北部基督長老教會的「新人運動」 |
鄧慧恩 |
民國101年12月 |
 |
521 |
臺灣文獻季刊63卷4期 |
終戰前在臺基督教派關係之研究 |
吳學明 |
民國101年12月 |
 |
522 |
臺灣文獻季刊63卷4期 |
蘇格蘭啟蒙運動對早期臺灣基督教的影響-從馬偕的現代化教育理念談起 |
鄭仰恩 |
民國101年12月 |
 |
523 |
臺灣文獻季刊63卷4期 |
王世慶與臺灣拓殖株式會社的研究及發展 |
褚填正 |
民國101年12月 |
 |
524 |
臺灣文獻季刊63卷4期 |
臺灣戒嚴時期政治案件不當核覆初探:以蔣介石為中心的討論 |
蘇瑞鏘 |
民國101年12月 |
 |
525 |
臺灣文獻季刊63卷4期 |
蘭陽平原冥婚習俗之調查研究 |
李佩倫 |
民國101年12月 |
 |
526 |
臺灣文獻季刊63卷4期 |
澎湖嵵裡水仙宮王船祭之研究 |
吳永猛 |
民國101年12月 |
 |
527 |
臺灣文獻季刊63卷3期 |
國民與外交專輯引言 |
林呈蓉 |
民國101年09月 |
 |
528 |
臺灣文獻季刊63卷3期 |
戰前日本海外醫療設施在菲律賓建構的過程:兼論臺灣總督府之角色 |
陳世芳 |
民國101年09月 |
 |
529 |
臺灣文獻季刊63卷3期 |
殖民地臺灣在日本帝國航空圈的位置與意義:以民航發展為例 |
曾令毅 |
民國101年09月 |
 |
530 |
臺灣文獻季刊63卷3期 |
中日合作策進會對臺灣經建計畫之促進與發進與發展(1957-1972) |
洪紹洋 |
民國101年09月 |
 |
531 |
臺灣文獻季刊63卷3期 |
鋤犁拓邦誼:臺灣農耕隊在上伏塔的國民外交 |
王文隆 |
民國101年09月 |
 |
532 |
臺灣文獻季刊63卷3期 |
嘉義地區藍靛業的發展與變遷(18世紀初~1920年代) |
蔡承豪 |
民國101年09月 |
 |
533 |
臺灣文獻季刊63卷3期 |
試論臺南市古蹟天壇修建碑記 |
黃如輝 |
民國101年09月 |
 |
534 |
臺灣文獻季刊63卷3期 |
日治時期日人對臺灣客家社會印象之探討 |
陳俊安 |
民國101年09月 |
 |
535 |
臺灣文獻季刊63卷3期 |
臺灣三十三番觀音靈場之現況研究 |
釋永東 |
民國101年09月 |
 |
536 |
臺灣文獻季刊63卷3期 |
盟軍記載的二戰臺灣機場 |
杜正宇.謝濟全 |
民國101年09月 |
 |
537 |
臺灣文獻季刊63卷2期 |
平埔族社址/居住地的考證與推定:以崩山社群為例 |
李宗信 |
民國101年06月 |
 |
538 |
臺灣文獻季刊63卷2期 |
族群接觸與身份建構:以恆春阿美族人的歷史遷徙為例 |
簡明捷 |
民國101年06月 |
 |
539 |
臺灣文獻季刊63卷2期 |
日治初期臺灣鐵道政策的轉變:以「國營」、「民營」的討論為中心 (1895-1898) |
陳家豪 |
民國101年06月 |
 |
540 |
臺灣文獻季刊63卷2期 |
「航空南進」與太平洋戰爭:淡水水上機場的設立與發展 |
曾令毅 |
民國101年06月 |
 |
541 |
臺灣文獻季刊63卷2期 |
臺灣文化保存法制之實踐與比較(1930-1982) |
黃翔瑜 |
民國101年06月 |
 |
542 |
臺灣文獻季刊63卷2期 |
臺灣契約文書的蒐集與分類(1898-2008) |
涂豐恩 |
民國101年06月 |
 |
543 |
臺灣文獻季刊63卷2期 |
內丹西派在臺灣的傳衍 |
蕭進銘 |
民國101年06月 |
 |
544 |
臺灣文獻季刊63卷2期 |
臺灣閩南釋教喪葬拔渡法事記實:以臺中市賴府一朝功德為研究案例 |
楊士賢 |
民國101年06月 |
 |
545 |
臺灣文獻季刊63卷2期 |
苗栗客家民間信仰:公館「竹圍庄天神良福」儀式紀錄 |
羅永昌 |
民國101年06月 |
 |
546 |
臺灣文獻季刊63卷1期 |
澎湖西嶼緝馬灣鄭氏始遷祖試考 |
鄭喜夫 |
民國101年03月 |
 |
547 |
臺灣文獻季刊63卷1期 |
日治時期臺南高等工業學校之籌辦與建校 |
王耀德 |
民國101年03月 |
 |
548 |
臺灣文獻季刊63卷1期 |
日治時期桃園地區之製腦業與蕃地拓殖(1895-1920) |
王學新 |
民國101年03月 |
 |
549 |
臺灣文獻季刊63卷1期 |
屏東礪社的發展始末 |
王玉輝 |
民國101年03月 |
 |
550 |
臺灣文獻季刊63卷1期 |
霧社事件對埔里街的影響 |
邱正略 |
民國101年03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