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號 |
卷名 |
篇名 |
作者 |
出版年月 |
PDF |
351 |
臺灣文獻季刊6卷1期 |
英船犯臺與臺灣鎮道之冤獄 |
郭海鳴 |
民國044年03月 |
- |
352 |
臺灣文獻季刊6卷1期 |
臺灣史事誌疑(48則) |
盛清沂 |
民國044年03月 |
- |
353 |
臺灣文獻季刊6卷1期 |
臺灣歌謠與家庭生活 |
黃得時 |
民國044年03月 |
- |
354 |
臺灣文獻季刊6卷1期 |
林癡仙之詩 |
毛一波 |
民國044年03月 |
- |
355 |
臺灣文獻季刊6卷1期 |
鄭氏之臺灣地圖 |
陳乃蘖 譯 |
民國044年03月 |
- |
356 |
臺灣文獻季刊6卷1期 |
臺灣府志序跋合校 |
陳漢光 |
民國044年03月 |
 |
357 |
臺灣文獻季刊69卷4期 |
【東臺灣研究】專輯導讀 |
陳鴻圖 |
民國107年12月 |
 |
358 |
臺灣文獻季刊69卷4期 |
1896年清軍殘兵對臺灣後山中路平埔族社的征伐 |
潘繼道 |
民國107年12月 |
 |
359 |
臺灣文獻季刊69卷4期 |
花蓮鳳林日本移民村菸業文化遺產的生產與意義轉換 |
陳涵秀 |
民國107年12月 |
 |
360 |
臺灣文獻季刊69卷4期 |
二二八事件在臺東 |
吳俊瑩 |
民國107年12月 |
 |
361 |
臺灣文獻季刊69卷4期 |
「綠島監獄島」之記憶空間變遷探討 |
陳瑞琪、潘宗億 |
民國107年12月 |
 |
362 |
臺灣文獻季刊69卷4期 |
歷史記憶中的噶瑪蘭族「獨木舟」 |
陳逸君 |
民國107年12月 |
 |
363 |
臺灣文獻季刊69卷4期 |
清季臺灣大嵙崁之役中棟軍支應處的運作(1891-92年) |
黃富三 |
民國107年12月 |
 |
364 |
臺灣文獻季刊69卷4期 |
臺北高校與臺北帝大知識與人脈的流動:以瀨邊惠鎧為中心 |
歐素瑛 |
民國107年12月 |
 |
365 |
臺灣文獻季刊69卷4期 |
二戰中日本帝國的鈾爆彈夢與臺灣 |
林炳炎 |
民國107年12月 |
 |
366 |
臺灣文獻季刊69卷3期 |
客家文化專輯導論 |
張翰壁 |
民國107年09月 |
 |
367 |
臺灣文獻季刊69卷3期 |
清代中港溪家族拓墾史研究:三灣大銅鑼溫兆旺家族為例 |
廖經庭 |
民國107年09月 |
 |
368 |
臺灣文獻季刊69卷3期 |
臺灣客家戲曲之丑腳科諢藝術:以三腳採茶戲十大齣為例 |
蘇秀婷 |
民國107年09月 |
 |
369 |
臺灣文獻季刊69卷3期 |
臺中東勢地區客家伙房形式與做法之考察 |
劉懷仁 |
民國107年09月 |
 |
370 |
臺灣文獻季刊69卷3期 |
1850年代美國擴張主義者經營臺灣謀略受挫之芻議:以美國外交政策為視角 |
徐美珠 |
民國107年09月 |
 |
371 |
臺灣文獻季刊69卷3期 |
嘉義沿山地區阿里山社番租(地)的流失:以晚清劉銘傳清賦事業與政權交替之際為中心 |
吳育臻 |
民國107年09月 |
 |
372 |
臺灣文獻季刊69卷2期 |
嘉義魍港太聖宮媽祖神像年代研究:從歷史、科學與風格分析 |
李建緯 |
民國107年06月 |
 |
373 |
臺灣文獻季刊69卷2期 |
林爽文事件中的彰化戰役:兼論人群對立與官方剿撫策略 |
吳正龍 |
民國107年06月 |
 |
374 |
臺灣文獻季刊69卷2期 |
保生大帝廟宇藥籤文化的發展與解析 |
顏美智、蘇奕彰 |
民國107年06月 |
 |
375 |
臺灣文獻季刊69卷2期 |
從義愛公故事看日警變成臺灣神的虛實與意義 |
沈佳姍 |
民國107年06月 |
 |
376 |
臺灣文獻季刊69卷2期 |
論社區總體營造納入地方志書之架構:以《苑裡鎮志》、《埔鹽鄉文化生活史》為例 |
王振勳 |
民國107年06月 |
 |
377 |
臺灣文獻季刊69卷1期 |
清代臺灣班兵中的福建上府兵及其配渡 |
黃阿有 |
民國107年03月 |
 |
378 |
臺灣文獻季刊69卷1期 |
林朝棟大嵙崁之役的後勤系統:棟軍後路轉運局(1891-1892) |
黃富三 |
民國107年03月 |
 |
379 |
臺灣文獻季刊69卷1期 |
嘉義梅山玉虛宮之玄天上帝信仰發展 |
鍾智誠 |
民國107年03月 |
 |
380 |
臺灣文獻季刊69卷1期 |
濁水溪下游糖業鐵路與地方經濟之發展(1907-1939) |
黃儒柏 |
民國107年03月 |
 |
381 |
臺灣文獻季刊69卷1期 |
綠島人權文化園區建築物歷史價值研究 |
謝英從 |
民國107年03月 |
 |
382 |
臺灣文獻季刊68卷4期 |
大家風範:嘉義徐家的經營與發展 |
潘是輝 |
民國106年12月 |
 |
383 |
臺灣文獻季刊68卷4期 |
產業獎勵的試行:1899年臺南縣農產物品評會 |
末武美佐 |
民國106年12月 |
 |
384 |
臺灣文獻季刊68卷4期 |
日治末期新竹州木炭業的發展(1937-1945) |
王學新 |
民國106年12月 |
 |
385 |
臺灣文獻季刊68卷4期 |
晚近日治時期臺灣工業史研究的進展:從帝國主義論到殖民近代化論的轉變 |
林文凱 |
民國106年12月 |
 |
386 |
臺灣文獻季刊68卷4期 |
從田中綱常到田中將軍的人神蜕變:無關族群的民族史學 |
林美容、三尾裕子、劉智豪 |
民國106年12月 |
 |
387 |
臺灣文獻季刊68卷4期 |
讀國史館助修黃翔瑜〈山東流亡師生冤獄案的發生及處理經過(1949-1955)〉 |
黃端禮 |
民國106年12月 |
 |
388 |
臺灣文獻季刊68卷3期 |
十九世紀後期西方傳教士對臺灣漢人的看法 |
陳東昇 |
民國106年09月 |
 |
389 |
臺灣文獻季刊68卷3期 |
「故新竹廳巡查五十嵐長輝外拾名之碑」與馬里科灣原住民抗日事蹟探討 |
劉澤民 |
民國106年09月 |
 |
390 |
臺灣文獻季刊68卷3期 |
政治修辭‧歷史虛擬:戰後臺灣布袋戲的少林寺「延異」 |
陳龍廷 |
民國106年09月 |
 |
391 |
臺灣文獻季刊68卷3期 |
清代鹿港功名人物拾遺 |
蔡志展 |
民國106年09月 |
 |
392 |
臺灣文獻季刊68卷3期 |
2016年臺南震災的宗教活動 |
陳緯華、蔡靜雯 |
民國106年09月 |
 |
393 |
臺灣文獻季刊68卷2期 |
崇德報功與神道設教:清代臺灣方志祀典門類的知識建構 |
洪健榮 |
民國106年06月 |
 |
394 |
臺灣文獻季刊68卷2期 |
從《民俗臺灣》看柳田國男對臺灣民俗研究之影響 |
王婷儀 |
民國106年06月 |
 |
395 |
臺灣文獻季刊68卷2期 |
臺灣裝神、扮將與假裝文化的民俗學考 |
林承緯 |
民國106年06月 |
 |
396 |
臺灣文獻季刊68卷2期 |
臺中東勢地區客家伙房類型芻議 |
劉懷仁 |
民國106年06月 |
 |
397 |
臺灣文獻季刊68卷2期 |
林本源後人林爾嘉子孫群芬譜 |
張泉 |
民國106年06月 |
 |
398 |
臺灣文獻季刊68卷1期 |
【地方史志編纂與研究專輯】(下)導讀 |
黃秀政 |
民國106年03月 |
 |
399 |
臺灣文獻季刊68卷1期 |
由傳統到創新:《新修彰化縣志•人物志》的編纂理念及其特色 |
張素玢 |
民國106年03月 |
 |
400 |
臺灣文獻季刊68卷1期 |
論戰後彰化縣鄉鎮志「社會篇」之撰修:以新修《員林鎮志》和《溪湖鎮志》 為中心 |
吳正龍 |
民國106年03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