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到主內容區
:::
展覽 近期活動悅讀檔案 民俗文物小常識 臺灣人‧臺灣事 館藏介紹 館務訊息 各期電子報 反應意見 訂閱/取消 Facebook粉絲頁 另開視窗
:::

臺灣人‧臺灣事

昭和17年詩報
昭和17年詩報

萍水相逢在水裡坑的詩人:集萍吟社

文/蕭呈章/本館編輯組編纂

  清領時期移墾社會的臺灣,歷經先人艱辛拓墾,經濟上日趨穩定,子弟得以入「家塾」、「社學」,禮聘名師宿儒教授四書五經與八股文,期盼一朝躍龍門光耀門楣,大陸原鄉與臺灣新家園同感榮耀,所以,苦讀經論熟稔八股文以求取功名,為文人的晉身階,而當時的部分「社學」依附「書院」,成為文學社團,平日「社課」互相切磋學習、精進學識,期科舉及第功成名就,同時也以詩文會友。

  光緒21(1895)年馬關條約將臺灣割讓予日本,受政權改隸影響,殖民政府不再以科舉取士,文人失去奮鬥目標,或返籍原鄉、或開館授徒、或遁隱山林。平日則切磋詩文,藉古典詩之吟詠維繫漢文化之綿延,沉溺詩韻抒發心緒及互通聲訊。另殖民政府基於籠絡文人,設「揚文會」延請日本漢詩人唱和,因此,漢語古典詩學社團應運而生,詩社在臺灣全島蓬勃發展,蔚為當時的文學現象。

  日據時期隸屬臺中州的南投郡、竹山郡、新高郡及能高郡,詩人結社並不因處內山而受影響,境內較活躍的10大詩社:南陔吟社、東洲吟社、碧峰吟社、彬彬社、青年吟會、篁山吟社、集賢吟社、集萍吟社、櫻社及梅社,如雨後春筍,吟誦之聲不絕於耳,名詞佳句傳之後世。

  集萍吟社創立於昭和16 (1941)年集集街水裡坑,是南投縣境日據時期最晚成立的詩社,但卻是水里鄉第一個詩社。社員可考者有蕭紹弓、邱榮習、謝源榮、許文典、周耕澤、吳氏玉、另有荊珍、小澤(原姓名不可考)及臺中清水詩人蔡梓舟(說劍)等10餘人,重要者為謝源榮(天澤)與先祖父蕭紹弓(鏡雲)。詩友之共同點在於皆因萍水相逢客寓水裡坑,故以「集萍」為名。詩友定期聚會於蕭紹弓在水裡坑民族街所開設的鏡雲中醫診所切磋詩文,或拜訪名山麗水尋覓詩意,或相互酬酢登訪耆宿,以文相交唱和風雅。

  集萍吟社在成立翌年之昭和17(1942)年曾以「新高攬勝」為題,以集集街獨有之玉山積雪、高山雲海、明潭風光、濁水激浪、老檜參天等自然景觀為創作素材向全台徵詩。透過詩人的巧筆與吟詠,化美麗的山水成數百首動人詩篇,可惜的是歷經戰亂與光復初期的政治氛圍,「新高攬勝」主題詩篇暨其他詩稿散逸,苦尋無著,令後人遺憾。

  集萍吟社成立於日據晚期,時間不長,加以許多成員來自外地,所留資料較闕如,因此,《南投縣志藝文篇》及《集集鎮志》敘述篇幅有限,社員之詩文則散見於昭和16(1941)年至昭和18(1943)年《詩報》等漢詩刊物,昭和17(1942)年8月18日《詩報》曾刊載蕭紹弓及蔡梓舟等9人,以〈集萍吟社小集〉為專題之詩作,詩中敘述以文會友的盛況與吟詠詩詞的歡愉,蕭紹弓於詩中說:

雅韻清新會一堂。尼山道範斗文光。從茲結社同萍集。彩筆花開墨瀋香。
春風化雨喜堂堂。一線斯文旭日光。滿座高朋成雅會。千秋致美筆花香。

  蔡說劍於詩中形容,與志趣相投的詩友,相聚一堂吟詠詩文的喜悅:

有約同登君子堂。玉峰高聳好容光。我來恍怫仙源路。習習薰風草木香。

  邱榮習則以萍水相逢於風景秀麗的水裡坑,結合同好推廣漢詩期許振興文化:

新開孔孟讀書堂。欲振斯文為國光。社運永同春樹茂。吟成宋艷一班香。
南北萍逢集錦堂。屆時扢雅振文光。方今興亞園黃色。趁好同敲翰墨香。

  謝天澤於詩中描述,與萍水相逢的詩友,群聚一堂、美景當前,推敲詩句的雅趣,期書香永傳:

鉢韻初開响草堂。推敲共繞一燈光。客星也許來相照。璀璨人文翰墨香。
玉峰堆雪望堂堂。瑞兆融融旭日光。況復牛刀經小試。願教人物繼書香。

  昭和19 (1944)年後,集萍吟社詩友作品少見,應是受太平洋戰爭末期空襲有關。戰爭前「日月潭第一發電所」(今大觀發電廠)電力供應充足,臺灣工業產值日增,得以大量生產物資供應殖民政府軍隊的後勤,造成美軍戰情之緊張,為制敵機先,發電設備成為美軍飛機轟炸破壞之首要目標,先父蕭鴻圖時任教於水裡坑公學校,曾說:近發電所的水裡坑首當其衝經常必須「躲爆擊」,且一、二天就會有空襲,砲彈有時會誤投落在一水之隔的村莊,當地常有人來不及躲進防空壕而死傷,生命安全受到威脅且經常處於驚心動魄的躲警報緊張氛圍中,很多水裡坑街區之居民都「疏開」到鄉間親友家。

  先母陳月習生前口述說:先祖蕭紹弓就在這種不安的環境下,又因中醫藥劑性溫,療效較緩,無法如西醫藥到病除,患者偏好西醫,先祖看診就逐日減少,加以所投資的山蕉產銷在經營不善及戰爭影響,致耗盡資金,黯然結束了水裡坑的中醫診所業務,返回彰化縣社頭鄉的故居,而集萍吟社之詩友亦各自返鄉或異地謀生,集集街水裡坑「萍水相逢、以文會友」擊缽賦詩的愉悅時光一去不復還,其心境就如〈辛己述懷〉所述:

春來景色鬧花村。惹我愁情欲斷魂。妙藥難醫心內事。林頭買酒不開樽。
世事滄桑變態新。愁腸百結總傾神。卅年未遂平生願。慚愧淮陰亦乞人。
勞勞身世幾春秋。家道未成半白頭。異地謀生書一卷。錦衣未就志難酧。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著作財產權屬於國史館臺灣文獻館所有,All Rights Reserved. 館址:54043南投縣南投市光明一路254號 電話:049-2316881 網址:http://www.th.gov.tw/ 發 行 人 :張鴻銘 行 政 指 導:劉澤民 總 編 輯 :王希智 執 行 編 輯:張家榮 編 輯 小 組:石瑞彬 蕭碧珍 林承彬 黃淑惠 邱滿英 張家榮 王嵐渝 謝東勝 蔣美貞 洪明河 張麗玲 趙麗卿
至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