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到主內容區
:::
展覽 近期活動悅讀檔案 民俗文物小常識 臺灣人‧臺灣事 新書出版 館藏介紹 館務訊息 各期電子報 反應意見 訂閱/取消 Facebook粉絲頁 另開視窗
:::

悅讀檔案

圖1:向臺灣事務局陳報設置土語講習所之件(000000390030024)
圖1:向臺灣事務局陳報設置土語講習所之件(000000390030024)

日據初期日本人與臺灣人之間的語言鴻溝

文/許錫慶/本館整理組研究員

  滿清末期中日甲午戰爭結束後,日本與清廷雙方於明治28(1895)年5月8日批准並交換和談條約後,臺灣便淪為日本帝國的殖民地。由於臺灣是日本取得的第一個殖民地,日本人初來到以閩、粵等漢人居多數並夾雜少數的多種族原住民的臺灣時,便發現所帶來之通曉北京官話的陸軍通譯幾乎完全派不上用場,當時情形正如臺灣總督府學務部在〈向臺灣事務局稟報設置土語講習所之件〉檔案中所載:

  「本島既歸帝國版圖,茍不能讓全島土民皆學習日本語,並在軍事上與行政上之所有文書皆以日文書寫,則帝國之前途將無法期待,而今日最感不便之事為言語之不通,雖有一百數十名陸軍通譯,但能懂本島土語者寥寥無幾,對本島之統治上造成不少意外障礙。總督府自是無庸贅言,就連各地方官衙亦當設置土語講習所,讓文武官員參與講習,使之成為日後本島土人參與日本語講習事務之楷模...今雖有一百數十名陸軍通譯,但因本島土語迥異於清國官話,同時也與清國南方土語差異甚大;從清國各地方移住此地者,皆以鄉黨形勢群居各地,以舊日故鄉之土語相互交談,隨著時代之變遷,原先的土語逐漸產生變調,甚至各地方之土語亦不盡相同;而來自清國內地的移民也無法理解生蕃之土語,先前欲著手綏撫生蕃已是困難之事,今日則是更加困難...」

  明治28(1895)年12月上旬,最先在大塚貫一少佐的提議下,為應急需,除臨時分配通曉北京官話之臺灣人給陸軍通譯之外,並提案對臺灣總督府各職員於公務餘暇進行土語(按:閩南語,因係當時全臺的最大語族)講習訓練。首任臺灣總督樺山資紀採納此案,批准從同年12月18日起於陸軍幕僚部的建物內開始授課,該一講習會的幹事為大塚貫一,主任教官為吉島俊明,教官為藤田捨次郎、長野實義,士語教師為王星樵、陳文溪。開課初期有158名出席學員,但隨著全島各地方廳之陸續開設,學員多數被分派到各地而導致上課人數日漸減少,至29(1896)年3月時僅剩50餘名。在臺灣總督府廢止軍政並施行民政後不久的4月30日,便將該項業務移轉給學務部;同年6月16日經測驗後頒發修業證書給12名學員,並在同月29日廢止講習所業務。

  明治29(1896)年2月17日,由臺灣總督府就土語講習所新設事宜陳報「臺灣事務局」總裁,擬全面於全臺各地新設講習所,對憲兵、警察官施行土語講習,但因提案中臺灣總督府擬對於在講習所中擔任講師者,除原有月俸外,另加發月俸的五分之一至三分之一當做酬勞,當時擔任「臺灣事務局」總裁的伊藤博文雖同意設置土語講習所,卻對講師增俸一事不予核可,僅核示可對擔任講師中之有功者發給特別賞與,因對講師增發本俸以外五分之一至三分之一津貼一項未獲核准,於各地設置土語講習所一事遂告無疾而終。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著作財產權屬於國史館臺灣文獻館所有,All Rights Reserved. 館址:54043南投縣南投市光明一路254號 電話:049-2316881 網址:http://www.th.gov.tw/
發 行 人 :張鴻銘
行 政 指 導:劉澤民
總 編 輯 :王希智
執 行 編 輯:林志祥
編 輯 小 組:石瑞彬 洪瑞豐 黃淑惠 邱滿英 張家榮 林承彬 鍾達諸 謝東勝 林春綢 洪明河 趙麗卿
至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