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到主內容區
:::
展覽 近期活動民俗文物小常識 臺灣人‧臺灣事 館藏介紹 館務訊息 各期電子報 反應意見 訂閱/取消 Facebook粉絲頁 另開視窗
:::

民俗文物小常識

開物成務碑
開物成務碑

典藏品介紹:日本首相伊藤博文題「開物成務」碑

文/黃淑惠/本館採集組編纂

  日本領臺時期明治29(1896)年基隆至臺北間南港隧道開築完成時,日本首相伊藤博文題「開物成務」碑,立於隧道口楣上。碑文「開物成務 明治二十九年六月 候爵伊藤博文」。

  今南港隧道舊名「樟樹灣隧道」,因位於汐止的樟樹灣一帶而得名,長度97公尺。日本政府認為劉銘傳所建設的原有鐵路路線不甚理想,加以改良,在南港汐止段開鑿隧道,隧道自明治28(1895)年開工,於明治29(1896)年完工,是日本政府在臺灣開鑿的第一個隧道。

  「開物成務」語出《易經》繫辭上「夫易,開物成務,冒天下之道,如斯而已者也。」「開物成務」泛指開發各種物資,建立政治、經濟、社會等各種制度 。樟樹灣隧道完成之時,是日本取得臺灣之初,時任日本首相(內閣總理大臣)伊藤博文所題之「開物成務」,宣示了對治理臺灣的期願。

  石碑上所落款之身份為「候爵」,是當時日本華族爵位之一。華族是日本特殊貴族階級制度,起源於日本明治維新,維新政府保留舊時代的領導階層,減緩其不滿反抗之心,希望能平和地將幕府、諸藩體制,轉移為近代國家體制。在明治17(1884)年頒布〈華族令〉,爵位分為公、候、伯、子、男。伊藤氏在華族令頒布的明治17年即受封為伯爵、明治28(1895)年敘為候爵、1907(明治40)年敘為公爵。〈華族令〉在戰後昭和22(1947)年廢止。

  南港隧道卸下石碑之時約在民國61年,當時省議員曾建議臺灣鐵路管理局將石碑送予臺灣省文獻委員會典藏,但因當時省文獻會無典藏空間,乃轉置位於臺中市寶覺寺大佛內的臺灣民俗文物館,置於佛像前廣場,該館結束業務之際,一度遭宵小覬覦,所幸當時兼任該館顧問的洪敏麟先生予以查訪並保存,迄民國85年省文獻會遷至中興新村今址,備有充足典藏空間,石碑方交予省文獻會保存。省文獻會即為本館之前身,現今石碑妥善典存。

參考資料:
1.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線上版,http://dict.revised.moe.edu.tw。
2.陳文添。〈淺談日本戰前特殊的「華族」制度〉《臺灣文獻 別冊》11(民國93年12月)。
3.洪敏麟。〈開物成務碑由來〉《臺灣文獻 別冊》2(民國91年3月)。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著作財產權屬於國史館臺灣文獻館所有,All Rights Reserved. 館址:54043南投縣南投市光明一路254號 電話:049-2316881
發 行 人 :張鴻銘
行 政 指 導:劉澤民
總 編 輯 :王希智
執 行 編 輯:黃淑惠
編 輯 小 組:石瑞彬 洪瑞豐 林志祥 洪明河
至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