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到主內容區
:::
展覽 近期活動悅讀檔案 民俗文物小常識 臺灣人‧臺灣事 館藏介紹 館務訊息 各期電子報 反應意見 訂閱/取消 Facebook粉絲頁 另開視窗
:::

悅讀檔案

圖    一:「臺灣獸疫預防規則」律令案之提案理由
圖 一:「臺灣獸疫預防規則」律令案之提案理由

臺灣日據時期的法定獸疫有哪些?有何病徵?檔案告訴您!

文/徐國章/本館整理組研究員

  明治32(1899)年3月26日,臺灣總督發布律令第四號「臺灣獸疫預防規則」〔按:原文為「臺灣獸疫豫防規則」〕。當初,在提出該律令草案時,其所附的「提案理由」謂:
本島之家畜業較見進步,惟以供給量不足應付需求之故,以往都仰賴進口清國豬隻迄今。目前我內地人〔按:日本人〕遷居來臺後,帶來牛肉和其他獸肉及牛乳需求,從而乃見進口獸類增加。
清國豬隻進口,屢屢帶來病毒,對人畜危害不小。是以,去年春天以來,即以一般警察的管理方式,進行病毒檢查迄今。惟因無可資依據之法令,致無法完全達到其目的,令人十分遺憾。苟若要留意產業發達和社會衛生,則畜獸之衛生,不可輕忽,此自不待言。此即於茲須要制定本規則之理由。


「臺灣獸疫預防規則」的內容,可整理成數項重點如下:

一、本規則所稱獸類,係指牛、馬、羊、豬、狗;所稱獸疫有十種:牛疫、炭疽、氣腫疽、鼻疽及皮疽、牛肺疫、口蹄疫、羊痘、豬霍亂、豬丹毒、狂犬病。
二、發現獸類罹患獸疫或有罹患嫌疑時,所有人、佔有人、管理人或獸醫,須立即向管轄辦務署或其指定之官署或公署,申報詳情,並遵從警察官、警察獸醫或檢疫委員之指揮,立即將之關進籠子,或與健康獸隔離,接受監督。
三、對於有感染獸疫嫌疑或已罹患獸疫之獸類,地方首長得下令予以撲殺;對於為鑑定病情而須解剖檢驗之獸類,於防疫上有必要時,亦得予以撲殺,此時之撲殺,得於臺灣總督所定之標準金額範圍內,發給津貼。所有人、佔有人或管理人不遵從撲殺命令時,得由警察官、警察獸醫或檢疫委員逕為撲殺,此時之撲殺,不發給津貼。遭撲殺(為鑑定病情而遭撲殺之獸類除外)或罹患獸疫而死亡之獸類屍體,須遵從警察官、警察獸醫或檢疫委員之指揮,立即燒毀或掩埋之。此時之獸類屍體,原則上,不得進行截取各部位或解剖檢驗,除非係為進行病情鑑定或學術研究而取得地方首長許可者。
四、所有人、佔有人或管理人,須遵從警察官、警察獸醫或檢疫委員之指揮,燒毀、掩埋遭病毒污染或有遭污染嫌疑之物品,或對之進行消毒;所有人、佔有人、管理人、車長或船長,須遵從警察官、警察獸醫或檢疫委員之指揮,對罹患獸疫或有罹患嫌疑之獸類之繫留場所、火車、船舶等,進行消毒。不遵從前述指揮時,得由警察官、警察獸醫或檢疫委員進行燒毀、掩埋或消毒。
五、遭撲殺或罹患獸疫死亡之獸類屍體,及遭病毒污染之物品,除非獲地方首長許可,否則其掩埋地,不得挖掘或使用。
六、地方首長於獸疫預防上認為必要時,得限定地域,進行健康獸之檢查;於獸疫流行期間認為必要時,得劃定區域,限定獸類種類,停止其出入、往來及停止搬運有傳播病毒嫌疑之物品,並得停止屠宰及獸類化製〔按:獸類屍體處理〕之營業,或限定獸類種類,停止其市場之開設。
七、臺灣總督認為有獸疫自外國侵入之虞時,得對從有疫病地區或經由有疫病地區進口之獸類及物品,進行檢疫,或停止其進口。
八、獸疫預防相關費用,由國庫、地方稅及個人負擔。
九、違反本規則者,各按本規則第十四條至第十六條所定刑罰處罰。
十、除本規則所列獸類、獸疫之外,其他於獸疫傳染預防上認為必要時,亦得適用本規則。

該規則中規定的獸疫有十種,而根據當初臺灣總督府當局提出「臺灣獸疫預防規則」律令案時另附的說明文件所載,除氣腫疽、豬丹毒的病徵還在調查當中外,其餘八種獸疫的病徵呈現如下:

第一 牛疫
牛疫係牛類特異的熱性傳染病,侵犯體內各部黏膜,特別是於消化器官黏膜,呈現特異的發炎症狀,由牛類傳染至其他反芻獸類。此病毒害慘烈,傳播迅速,致死量大,認為是獸類病中之最危險者。
牛隻罹患此病時,以催熱為初起症候,亦即體溫稍微增高,泌乳、食慾皆減少,倦怠而垂頭。經一、二日後,呈現卡他症候,各部位黏膜特別潮紅,及停止咀嚼,眼、鼻、口流出液體,發濕咳,呼吸次數漸增,經三至四日後,起赤痢狀腹瀉,口膣〔按:疑為口腔之筆誤,或指陰道口〕及陰膣〔按:疑指陰道〕黏膜腫起,其臉發出粟粒大乃至豌豆大的黯黑色小點,上面覆蓋著起司樣滲出物。此起司樣物質容易剝落,現出爛斑。其他黏膜,可以看到紅色線狀或斑點。隨著前述症候逐漸惡化,眼、鼻、口之分泌液也愈益增加,呼吸更加困難,腹瀉嚴重,最後虛脫而亡。

第二 炭疽
炭疽熱為急性傳染病,起自瘴氣毒,發於草食獸類,也傳染給其他畜類及人類。
此病多突然發作,其發作之急,讓動物頓時暈倒,抽搐五至十分鐘而亡。此外,也有於路途中或夜間發病,鼻、口及肛門流出血液而亡者。或為初起時食慾、泌乳皆減少,體溫升高,外表溫度不定,戰慄而各部位黏膜潮紅嚴重或呈帶黃色,糞便中帶血及黏液,呼吸急促,脈搏跳動快速,甚為狂亂痛苦,時常併發劇烈腹痛,或變得痴鈍,或喪失感覺。在這種情況下,一般而言,高燒惡化,衰弱加劇,鼻、口及肛門流出血液,最後病亡。也有極少數獲致痊癒者。或有高燒加劇,皮膚長出一個或數個腫瘤,其形狀圓而凸起,帶有熱痛,惟會忽然消退。試著壓這些腫瘤,則會發出氣音,將之切開,則流出帶黃色的液體;或也有於舌、咽喉或肛門長出者。

第三 氣腫疽
正調查當中。

第四 鼻疽及皮疽
鼻疽及皮疽為馬類特異的傳染病,二者為同性質病症,惟其患部不同,相互誘發。亦即鼻疽專門侵犯鼻黏膜、肺及淋巴系統;皮疽則侵襲皮膚、皮下結締組織及淋巴系統。該病會傳染給人、羊、山羊、兔及其他畜類。
鼻疽之主要症狀有三:其一是鼻之一孔或兩孔流出少量的黏稠液,該液體為一種特異的膿樣液體,其狀宛若菜籽油裡混入了蛋白;其二為顎下淋巴腺發腫,大都緊黏於下顎骨內側,不發膿;其三為鼻黏膜生惡性潰瘍,起初是帶黃色的小膿疹或小結節,惟增大破爛後並成潰瘍,其瘍底凹陷呈豬油狀,流少量之惡性膿。隨著病情惡化,不僅侵犯鼻黏膜,也會波及咽喉、肺、支氣管、喉囊及頭部各骨,各顯其症候。至末期,則加上呼吸困難,頻頻咳嗽,皮膚粗硬,毛色失去光澤,全身逐漸羸弱。
  皮疽,局部發作於皮膚,多數於四肢、頭、脛、胸腹或其他部位的皮下長出豌豆大乃至胡桃大的結節。初時堅硬且疼痛,惟漸漸從結節的中心潰爛,流出黃色液體,凝結於皮上結痂,然後自瘍面不斷流出濃汁。病情惡化時,腫瘤累發,侵犯身體各部,最後潰爛流血。
  其他,則如與潰瘍連結的淋巴管腫起,呈索狀,淋巴腺也腫脹。而經久之後,大為羸弱,最後病亡。

第五 牛肺疫〔按:日文原文為「傳染性胸膜肺炎」〕
牛肺疫為牛類特異的熱性傳染病,大都侵犯左肺葉,其小葉間質滲出發炎,之後續發胸膜炎。
此病之症候大略分為二期。即第一期發短乾咳,漸漸次數增加,頻頻發出令其疼痛的濕咳聲,體溫驟升,呼吸急促,食慾、泌乳皆減少,病情加劇。至第二期,高燒大為惡化,胸膜肺炎的各項症狀明顯。鼻端乾燥,耳角冷熱不定,食慾及咀嚼、泌乳皆停止,便秘,前肢張開起立不欲躺臥。鼻孔大開,膁部〔按:膁部,意思不明,原文照錄〕伏動劇烈,每次呼吸就呻吟。試壓其背腰及肋間部,則發出痛苦聲,經久之後,呼吸益加困難,倦怠羸瘦嚴重,腹瀉,呼氣帶臭,漸漸虛脫而亡。

第六 口蹄疫〔按:日文原文為「流行性鵞口瘡」〕
口蹄疫為瘴氣發疹傳染病,發生於偶蹄獸類,帶熱而於口內、趾端或乳房等局部起水疱。
罹患此病時,起初是發熱,食慾及咀嚼皆減少或停止,於口內、趾端、乳房或鼻端等忽然起大小許多水疱。該等水疱破爛後,開始流出無色液體,之後變為混濁膿樣液體。或於口內起水疱時,其黏膜剝落,呈紅色光鮮斑紋,頻流唾液,然後侵犯蹄間或蹄冠部位,甚至跛腳。此病大致歷經二週左右。

第七 羊痘
羊痘為熱性發疹傳染病,於皮膚起痘疹,於羊類蔓延,極為猖獗,為獸類痘瘡中最危險者。
此病最初為發熱,呈不安之狀,食慾及咀嚼皆減少,體毛稀疏,於局部,即顏面及肢腳內面呈現紅斑,起豆大之痘疹。經二、三日後,痘中生成淋巴液,之後化膿,最後破爛、乾凅結痂,於二、三週左右脫落。

第八 豬霍亂〔按:日文原文為「豚虎列剌」〕
為豬固有的熱性傳染病,造成充血、滲血、溢血、腸胃黏膜潰爛、皮膚增溫、潮紅,表皮及黏膜面呈現紅色、鮮紅色、紫色、黑色等之斑點。這種變色,散布於全身或侷限在胸、腹及耳、腳內面。此病每年流行,其病程為急性,不出六小時乃至六日。多數於發病第一日或第二日死亡。潛伏期大概五日。
潛伏期症狀為戰慄、倦怠、缺乏食慾、於暗處臥伏等。發病後不欲起立,鼻端乾燥,帶熱,體溫升高,脈細數〔按:指細脈中跳動數較快,虛中狹熱之象〕。步行時,後肢蹣跚,發生肚痛。壓腹壁,則發出嚎嚎之聲,似在訴說疼痛。皮膚同樣增溫、潮紅,處處生出黯紅色、黑色或藍色斑點。蓋同樣呈現紅色,係緣於充血,故以指壓時會消退,惟暗紅色的斑點,係緣於溢血,故以指壓也不會褪色。之後,戰慄抽搐,後益加羸弱,最後麻痺,發出痛咳。且常常腹瀉,下痢排出帶血軟便,搐搦加劇,終至死亡。或有失神、昏睡而死者。但皮膚之變色,係於生前或死後發生,或完全沒有發生。

第九 豬丹毒〔按:日文原文為「豕羅斯疫」〕
正調查當中。

第十 狂犬病
此病為犬類特異之傳染病,以罹患者狂躁而有此名。人倘若罹患此病,則食道痙攣收縮,無法飲水,狀似怕水,故古人名之為恐水病。蓋此病藉由狂犬咬傷或其病毒之人工接種,而傳染給狗、貓、狼、狐等,也傳給牛、馬、羊、豬、鳥類及人類。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著作財產權屬於國史館臺灣文獻館所有,All Rights Reserved. 館址:54043南投縣南投市光明一路254號 電話:049-2316881
發 行 人 :張鴻銘
行 政 指 導:劉澤民
總 編 輯 :王希智
執 行 編 輯:黃淑惠
編 輯 小 組:石瑞彬 蕭碧珍 蔣美貞 洪明河
至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