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到主內容區
:::
展覽 悅讀檔案 民俗文物小常識 臺灣人‧臺灣事 新書出版 館藏介紹 館務訊息 各期電子報 反應意見 訂閱/取消 Facebook粉絲頁 另開視窗
:::

民俗文物小常識

紅龜粿
紅龜粿

紅龜粿

摘自《臺灣民俗文物辭彙類編》

  龜是傳統文化當中的吉祥動物,代表長壽。服飾工藝經常出現龜形與龜甲的紋樣,顯示祈求長壽是民間文化最普遍的願望。

  紅色龜形模印的紅龜粿出現在臺灣常民共同的清明節、祭拜天公(玉皇上帝)、上中下三元節日與各神明誕辰慶典謝神、慶祝家中年長者的壽誕、小孩四月日和週歲儀式、婚後初次歸寧贈送女方家等重要的日子。清明節掃墓祭拜後,將紅龜粿分送給前來乞墓粿的小孩或乞丐,以示祖先德澤,廣被人間。客家人稱紅龜粿為紅粄,其中「新丁粄」用以在農曆十月十五日下元節祭天公感謝上天賜福新添男丁人口。新丁粄要做足滿一斤重,祭拜之後要分發給鄰居,意為把快樂分享給大家。

  紅龜粿的做法是將糯米洗淨泡水,磨成米漿後裝入袋,加壓脫水,成為粄脆,倒入大盆中加入紅色食用色素與粄母,搓揉均勻成為彈性柔軟的粄團。依據粿模的大小分好粄團,包入紅豆沙、綠豆沙或花生粉的餡。將每一個粄團抹上油、印上粿模印子、鋪上香蕉葉片、放上蒸籠內蒸熟。客家式的紅粄則以糯米、蓬萊米四比一的比例製作粿皮,其他製作過程相同。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著作財產權屬於國史館臺灣文獻館所有,All Rights Reserved. 館址:54043南投縣南投市光明一路254號 電話:049-2316881
發 行 人 :張鴻銘
行 政 指 導:劉澤民
總 編 輯 :王希智
執 行 編 輯:黃淑惠
編 輯 小 組:石瑞彬 蕭碧珍 林志祥 洪明河
至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