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到主內容區
:::
展覽 近期活動悅讀檔案 民俗文物小常識 臺灣人‧臺灣事 新書出版 館藏介紹 館務訊息 各期電子報 反應意見 訂閱/取消 Facebook粉絲頁 另開視窗
:::

臺灣人‧臺灣事

圖1.靖臺實錄內文首頁
圖1.靖臺實錄內文首頁

《靖臺實錄》引發爭功問題平議

文/林文龍/本館編輯組研究員

  清代臺灣的許多民變,都留下不少私家筆記,錄存始末,也臧否人物。其中,康熙60(1721)年的朱一貴事件,藍鼎元所著《平臺紀略》,無疑是流傳最廣、影響最大的朱案著作。

  藍鼎元撰寫《平臺紀略》,其動機是閱讀了另一本性質相同的《靖臺實錄》(黃耀烱著,康熙60年刊),《平臺紀略》自云:「藍子自東寧歸,見有市靖臺實錄者,喜之甚,讀不終篇,而愀然起,喟然嘆也。曰:嗟乎!此有志著述,惜未經身歷目睹,徒得之道路之傳聞者。其地、其人、其時、其事,多謬誤舛錯。將天下後世以為實然,而史氏據以徵信,為害可勝言哉!」藍鼎元始讀《靖臺實錄》的機緣在他「自東寧歸」之際,再以《平臺紀略》考證藍氏行蹤,說是「(雍正元年)夏四月十有五日甲子,千總何勉在南路鳳山林捉獲王忠、劉富生、陳郡等,藍廷珍遣解內地,聽總督滿保題達正法。朱一貴孽黨盡絕矣。臺灣平。」雍正元(1723)年4月15日,千總何勉在鳳山捕獲朱一貴餘黨,整個事件完全平定,於是藍廷珍將這些朱黨遣解內地,藍鼎元為廷珍幕僚,必然隨行,因此他「自東寧歸」的時間,大約在4月下旬。而序文末署「雍正元年癸卯夏五月端午日」,顯然《平臺紀略》的撰稿可能不足半個月,其倉卒可以想見。

  《平臺紀略》因《靖臺實錄》而寫,旨在辯駁《靖臺實錄》所載人、事、地、時的諸多「謬誤舛錯」,表面上是關於史實的論證,但兩書的背後,則又牽繫著施、藍兩家爭功的恩怨,同一事件,兩家記述大相逕庭,自然在所難免。多年前有幸得到來自日本的《靖臺實錄》(康熙61年緬賢堂刊本)影印資料,終於能讀其全文,其實兩書各有特色,《平臺紀略》以史家筆法,綱舉目張,據事直書,是其特色。而《靖臺實錄》成書於康熙61(1722)年2月,這時尚在事件尾聲,「書治書亂,紀災紀祥」、「多採于聞見之所錄」,民間傳說的採錄是其特色,不過仍有若干紀事為藍著所無,或詳略互見。兩書在傳說處理,頗有異同,也許可歸諸仁智之見,尚無傷大雅。

  藍鼎元閱讀《靖臺實錄》,立即出版《平臺紀略》,除了分庭抗禮,辯駁其「謬誤舛錯」是主要目的,當然重點會放在軍事行動方面,施、藍「爭功」的味道極為明顯。玆舉事件初期的應變與登陸安平兩例,雙方的角力已經清楚浮現。《靖臺實錄》記道:
「提督施在廈,初三日……方知臺變情由。……正議起兵往救之。初六日,始接澎湖文書,方知臺地全陷。……提督施與金門鎮黃議曰:臺灣全府陷于六、七日間,何其遽也。今數百艘逃入內地,設有奸民叢雜其間,廈中一搖,則罪益大矣。不如且接兵觀釁。總督滿、撫院呂聞報,即夜會鎮閩將軍計事。……總督滿曰:是宜吾親行,撫院呂曰:省中提調綏輯,予則任之。于是星夜文書,速提督施岀師於澎湖,以窺進取。」

  接著,再調各路勁旅集結廈門,包括糧驛韓奕、督標左營參將王萬化、撫標左營遊擊邊士偉、將軍標遊擊魏天錫,由南臺赴廈宣諭以安民心;召南澳鎮藍廷珍、提標中營林政、雲霄遊擊金作礪、海壇鎮標遊擊李祖、興化協守備劉永貴、同安營守備葉應龍、漳浦守備蘇明良、黃巖鎮標遊擊陳允陞等,各由駐地入廈。總督滿保調遣完畢到廈,提督施世驃已經開船兩日。由這段記述來看,此期的施世驃算是靈魂人物之一。

  反過來看《平臺紀略》所記,恰好相反,風雲人物是南澳總兵藍廷珍。剛開始水師提督施世驃在廈門得知臺變,集諸將商議,兩書只是文字有所不同,史實仍無重大差異,稍後總督滿保的調兵遣將,對於藍廷珍言聽計從,儼然由藍掌握全局。記云:
「是時,水師提督施世驃見難民船到廈,方知臺變,然未意全郡遽陷也。賊入府時,文武倉皇潰亂至澎湖,喘息稍定,乃具文申報。丙寅,報至廈門,世驃集諸將議曰:『臺寇猖獗極矣,六、七日間全郡俱陷,此殆非小敵也。今數百艘逃入內地,脫有奸徒混跡,乘虛鼓煽,廈島一搖,罪可言哉!其各謹巡防、嚴守禦,無敢懈怠』。浙閩總督覺羅滿保聞臺陷,……為進取恢復之計。會商巡撫呂猶龍綏輯省城。……飛咨促提督施世驃,刻期出師。檄召南澳總兵官藍廷珍,星赴廈門,面商征臺機務。以糧驛道韓奕總理廈門軍前糧餉、調撥軍需、僱募船隻諸事。偕督標左營參將王萬化、撫標左營遊擊邊士偉,先兼程赴廈,宣諭百姓使無恐。量調閩省水陸各標營將備弁兵,悉由水道赴廈,聽候調遣。庚午,總督覺羅滿保發三山。壬申,抵泉之塗嶺,連接南澳鎮稟函,大喜曰:『藍總兵所見,事事與吾合,吾調此君,平臺得人矣』!蓋廷珍聞臺警,條陳進兵事宜,首請總督駐廈,就近督師,而滿保已兼程疾趨三日,澳稟適至,又喜其指畫謨謀,皆洞中會,知為帥必能成功,故云爾也。時陰雨連旬,乘竹兜子從數騎行泥淖中,所過人莫知為制府者。乙亥,至廈門,則提督施世驃已登舟出港兩日矣。」

  施世驃是水師提督,藍廷珍是陸路的南澳總兵,各司其職,然而卻在事件之初的調遣中,埋下了難解的心結。

  6月上旬,征臺大軍齊集澎湖。《靖臺實錄》說:「提督施在澎,得督院方略,計點先後鎮營將校赴澎者,澳鎮藍、林政、王萬化、邊士偉……將領共三十餘員,所調官兵,併督院各屬招募者,計一萬六千餘名,舵水六千餘名,整對伸禁,以伺賊隙。」精銳畢集提督施世驃麾下,整裝待命,提督職位遠高於鎮、營,符合體制。

  6月16日,征臺大軍在施世驃領軍之下,由澎湖出發,兵分三路,即施世驃、藍廷珍、王萬化各領一路。依據《靖臺實錄》記載,午時到鹿耳門外海,藍、王拆閱總督「錦囊」,按照指示,三路合攻鹿耳門,戰況是「提督施揮守備林亮、千總董芳等,列礟直前擊之,眾船競進,賊驚棄走,我師遂克鹿耳門。乘勝攻安平鎮,克之。十七日,賊逆戰于一崑身,擊敗之。十八日,賊復來戰,又敗之」這是登陸三日內戰況大略,施世驃身為主將,任何一路戰功均可歸之,如此描述,並無任何不妥。

  可藍廷珍陣營並不這麼認為,藍鼎元撰寫《平臺紀略》最主要動機,便是釐清鹿耳門之役,藍廷珍一路才是拔得頭籌者,自澎湖出發,以林亮、董方(芳)為前鋒,施大砲攻擊,遂入鹿耳門一事,尚無爭議。接著,敘述藍軍入港,施軍於傍晚才到,字裡行間,已經隱含了「爭功」的意味。他說:
「維時海靈助順,潮水漲高八尺,藍廷珍率王萬化、林政等四百餘艘,連檣並進。林亮、董方乘勝掩殺,燬賊船。把總蘇榮爭先,亦同登岸,奪取鹿耳門砲臺,焚其營壘。遊擊林秀、薄有成、守備魏大猷、葉應龍追殺逸賊。蘇天威逃入安平鎮城,與賊目鄭定瑞列兵迎敵。林亮、董方奮勇先登,復陷賊陣。藍廷珍率參將王萬化、林政、遊擊魏天錫、邊士偉、朱文、謝希賢、鄭耀祖、胡璟、郭祺、王紹緒、齊元輔、金作礪、范國斗、李祖、陳允陞、守備呂瑞麟、洪平、鄭文祥、劉永貴、康陵、蘇明良等各弁兵繼之。賊敗走。林亮、董方復登安平鎮城,豎立大軍旗幟,延珍出示安民,蓋日猶未晡也。」
「安平既得,令鄭耀祖、王紹緒專守安平城,許華守鹿耳門,王萬化、林政、林秀、邊士偉、李祖、康陵、蘇明良駐劄鯤身頭,列守要害。安平百姓喜王師至止,老幼趨蹌,爭給軍食,少壯者自充鄉兵,願導官軍殺賊。是夕,施世驃船到鹿耳門。丁未,乘潮入安平。」

  入鹿耳門雖有藍先施後之分,施為征臺主將,其軍殿後,也是軍中倫理之常,故《靖臺實錄》的簡短描述,平心而論,也只是「據事直書」,看不岀有何偏袒,更不至於到「為害可勝言哉」(藍鼎元語)地步。如撇開施、藍兩家情節不論,《靖臺實錄》一書,仍有其特色,足資治史參考,惜其流傳未廣,謹擇要分享同好,並略為辯誣!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館址:54043南投縣南投市光明一路254號 電話:049-2316881
發 行 人 :張鴻銘
行 政 指 導:劉澤民
總 編 輯 :王希智
執 行 編 輯:黃淑惠
編 輯 小 組:石瑞彬 蕭碧珍 林志祥 洪明河
至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