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到主內容區
:::
展覽 近期活動悅讀檔案 民俗文物小常識 臺灣人‧臺灣事 新書出版 館藏介紹 館務訊息 各期電子報 反應意見 訂閱/取消 Facebook粉絲頁 另開視窗
:::

臺灣人‧臺灣事

圖1:正殿及沈葆楨對聯
圖1:正殿及沈葆楨對聯

臺南延平郡王祠名聯

文/林文龍/本館編輯組研究員

  驅荷開臺的民族英雄鄭成功,於永曆15(1661)年率軍渡海,登陸鹿耳門,翌年,荷蘭人退出臺灣。不久,鄭成功病卒,年僅39歲,一代偉人,溘然長逝,依照儒家經典《禮記》的標準:「夫聖王之制祭祀也,法施於民則祀之,以死勤事則祀之,以勞定國則祀之,能禦大菑則祀之,能捍大患則祀之。」臺灣已經有了鄭成功信仰的雛型。

  臺灣歸清之後,因有政治上的顧慮,民間便建鄭成功廟,稱為「開山王廟」,主神稱「開山王」而不明其名姓與由來。即使是清代臺灣府縣修志,也都含糊記為「在東安坊」、「偽時建」,巧妙避開敏感議題。該廟在清代僅見兩次重修紀錄,即乾隆10(1745)年、道光25(1845)年各一次。

  同治13(1874)年冬,欽差大臣沈葆楨依據臺灣府進士楊士芳之稟,奏准將開山王廟改建為延平郡王祠,至民國52(1963)年拆除福州式舊廟,改建為現今樣貌。傳統上廟宇必有匾聯懸掛,以彰顯神蹟。延平郡王祠初建之際,正值臺灣進行開發後山重大政策的推動,閩臺官員畢集。在沈葆楨率先題下膾炙人口的名聯:「闢千古得未曾有之奇,洪荒留此山川,作遺民世界;極一生無可如何之遇,缺憾還諸天地,是創格完人。」僚屬紛紛效尤,各發揮其文采。

  鄭成功為開臺先驅,清末臺灣割讓給日本,歷經半世紀的殖民統治,於民國34(1945)年,失土重光,殊堪告慰於鄭成功,於是臺灣不少政軍首長,再度競相題聯。至今廟內楹聯之多,成為一大特色。僅略談其傳誦不衰的名聯如次:
  
  沈葆楨的聯文已如前述,光緒18(1892)年,應聘來臺修通志的蔣師轍,在臺期間著有《臺游日記》,他在同年4月12日的日記寫道:「午餐後,與同人謁延平王廟。……廟在城東門外,古木二株,蔭可竟畝。饗堂閎壯,王像奕奕有神。……文肅撰廟聯云:(從略)。詞意渾括,一時無兩。」沈葆楨奏建延平祠,固然引用了康熙帝的諭旨:「朱成功係明室遺臣,非朕之亂臣賊子」,冠冕堂皇,但畢竟明清是敵對的雙方,歌頌鄭成功,必須兼顧清人立場,拿捏的恰到好處,上聯配合當前政策,只講開山,下聯談事功,用了「無可如何之遇」、「創格完人」等,既貼切又穩重的妙句,不愧是「一時無兩」。

  光緒紀元,開山事起,福建巡撫王凱泰、臺灣道夏獻綸、臺灣總兵張其光、知府周懋琦、臺防同知袁聞柝等都投入這項艱鉅任務,所獻各聯也大多著重在後山經營,抒發同是「開山」的不同感受。王凱泰聯云:「忠節感穹蒼,大海忽將孤島現;經綸關運會,全山留與後人開。」夏獻綸聯云:「天地間有大綱,耿耿孤忠,守正朔以挽虞淵,祇自完吾志節;古今來一創局,芒芒荒島,啟沃壤而新版宇,猶思當日艱難。」周懋琦聯云:「獨奉聖朝朔;來開盤古荒。」袁聞柝聯云:「毗舍之間開一域;厓山而後矢孤忠」

  臺灣光復初期,到民國50年代,延平郡王祠,又掀起了一波題聯熱潮,包括陸軍總司令孫立人、臺灣省文獻委員會主任委員黃純青、臺南市長卓高煊及辛文炳、鹽務總局局長朱玖瑩、前湖南省主席王東原、抗日名將白崇禧……都有作品及實物流傳。

  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孫立人聯。孫立人獻聯時間,在他擔任陸軍總司令期間。此聯為祠內最長的對聯,全文如次:

  「仁人志士,史不絕書,類皆值民族危亡之際,保民社而莫能,獨天留椰風蕉雨之一島,延永曆正朔二十餘年,抱箕伯過墟之痛,宏虬髯創業之功,海外奠基,剖符建節,殊跡超於常軌,精忠感召後來,想像旌旗,有誰手轉乾坤,掃蕩九邊敉世亂。」(上聯)

  「漢武唐宗,威行異域,然並當國家強盛之時,傾國力以從事,惟公提孤臣孽子之偏師,復臺灣故土三萬方里,斷裹糧運械之援,攻堅壁待勞之寇,敵前登陸,張幕受降,遺烈震於千秋,偉績遠逾先例,敬瞻廟貌,自是名垂宇宙,縱橫百代仰人豪。」(下聯)

  此聯以軍事家角度立論,上聯類舉歷史上「民族危亡之際」史實,踰揚鄭成功事功,並藉此激勵後賢,期能「手轉乾坤」、「掃蕩九邊」。下聯則以軍事眼光,剖析登陸作戰之艱難,聯雖長而大氣磅薄,且對仗工整,的確是力作。此聯全文曾收錄於民國42(1953)年王國璠所著《臺海搜奇錄》,但孫立人「出事」之後,聯被撤下。直到孫立人事件平反之後,又重新掛出,是很值得一讀的對聯。

  其次,遊客進入延平郡王祠,迎面矗立的高大牌坊,兩側有白崇禧所題柱聯曰:「孤臣秉孤忠,五馬奔江,留取汗青垂宇宙;正人扶正義,七鯤拓土,莫教成敗論英雄。」上聯的「五馬奔江」,用了《臺灣外紀》所載鄭氏故里「五馬奔江一馬回」的石井地理傳說,對以「七鯤拓土」,均能切合鄭成功史實。據傳白崇禧當年之原作為:「孤臣秉孤忠,浩氣磅薄流千古;正人扶正義,莫教成敗論英雄。」民國53(1964)年,經臺南市文獻委員黃典權修改,仍保留了落款及時間(見臺南市文獻委員會2006年所立牌坊遊說明牌)。可能是原作未用鄭成功典故,少了一點切題意味,添加這些元素並略修字句後,煥然改觀,成為祠內名聯之一。

  臺南延平郡王成為「奉旨祀典」的官廟之後,欽差大臣沈葆楨首開其端,寫下「創格完人」一聯後,後人競相獻立,展現各家才華,美不勝收。延平郡王因改建之故,未能擠身古蹟之林,而祠內以聯取勝,其豐富內涵,仍值得觀覽!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館址:54043南投縣南投市光明一路254號 電話:049-2316881
發 行 人 :張鴻銘
行 政 指 導:劉澤民
總 編 輯 :王希智
執 行 編 輯:黃淑惠
編 輯 小 組:蕭碧珍 張家榮 林志祥 洪明河
至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