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到主內容區
:::
展覽 近期活動悅讀檔案 民俗文物小常識 臺灣人‧臺灣事 新書出版 館藏介紹 館務訊息 各期電子報 反應意見 訂閱/取消 Facebook粉絲頁 另開視窗
:::

臺灣人‧臺灣事

圖1:重刊《呂西邨世宜先生著述三種》封面
圖1:重刊《呂西邨世宜先生著述三種》封面

呂世宜及其《古今文字通釋》

文/林文龍/本館編輯組研究員

  清代板橋林家「三先生」之一的呂世宜,是金石大師,通《說文》及金石之學;早在林國華、國芳主持家業的道光末年,就由興泉永道周凱推薦到林家擔任西席。呂世宜是廈門人,性愛金石,工考證,精書法,篆隸尤佳,連橫《臺灣通史》有傳。

  呂世宜著有《愛吾盧文抄》三卷、《筆記》二卷、《古今文字通釋》十四卷,前兩種已經刊行;《通釋》一稿據《金門志》說:「藏於其徒林維讓家,尚未刊行」。由於「尚未刊行」這句話的誘導,很容易使人產生錯覺,以為這部《通釋》稿「一入侯門深似海」,從此消失於人間。其實,《通釋》早在光緒5(1879)年,就由林維源出資精刻刊行,民國11(1922)年及64(1975)年,兩度由林家後人重印發行,可惜三次付印,都印量無多,難得一見,《金門志》所記「尚未刊行」,可能仍是許多人的困惑。

  《金門志》說《古今文字通釋》「尚未刊行」,以該志刊行的時間而論,並無錯誤,《金門志》為金門林焜熿所纂修,成稿於道光16(1836)年,後由其子林豪補續,同治12(1873)年,金門協鎮劉松亭倡議印行,至光緒8(1882)年始完成出版。據此可知,林豪續成《金門志》,時間在同治12年或稍前,這時《古今文字通釋》尚未付梓,故《金門志》說它「尚未刊行」,並無錯誤。

  林維讓過世於光緒4(1878)年,可能在病危之際,將《通釋》書稿託付乃弟林維源,林維源財力雄厚,便在翌年透過妹婿莊正(養齋)商請晉江陳棨仁(鐵香)太史整理、校讎,付印行世。林維源有序詳記始末,據此可知書稿當在廈門交付林維讓,二十餘年未能付印,推測是維讓體弱多病之故。維讓卒後,維源取得書稿,已經是「蟫蠹鑽蝕」,幸能即刻刊印,流傳於天壤之間。

  《古今文字通釋》原刻,可能刷印部數無多,至民國11(1922)年時,移居鼓浪嶼的維源之子林菽莊(爾嘉),因《古今文字通釋》原刊「歲久板佚,傳本濅尠」,於是再予重刻,收入「菽莊叢書」第一種,以廣其傳。可惜此次刊印,係採用重刻,非以原書復刻,難免又添加了若干手民的無心之誤,當然還更動了原書行款。
  
  兩次的付印,到了民國七○年代,依然一書難求。僑居日本的林維源之孫林宗毅,為了紀念「西村先生誕生百九十年、林本源家遷臺二百年、四叔父季丞公八秩大壽」,乃於1975年重刊。這次的重刊,借用了京都大學文學部「桑原文庫」所藏光緒原刻,可能已是人間孤本。由臺大吳守禮教授進行影印及校勘事宜,《古今文字通釋》原刻終於風華再現,廣受士林稱頌。

  新竹王松著《臺陽詩話》,論及「彰化三角仔莊」呂氏說:「汝玉、汝修、錫圭昆季,俱茂才;有筱雲軒藏書二萬餘卷。……刊傳《一肚皮集》,待師之厚,近世無匹。」呂氏昆仲刊行乃師吳子光(芸閣)所著《一肚皮集》,贏得「待師之厚,近世無匹」之榮,其實板橋林家的林維源出版了乃師呂世宜的《愛吾廬文鈔》、《愛吾廬題跋》、《愛吾廬筆記》及《古今文字通釋》,「待師之厚」當不讓三角呂氏專美於前。何況維源子菽莊、孫宗毅先後重刊《古今文字通釋》,三代同刊一書,不僅「近世無匹」,且堪稱臺灣出版史之佳話。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發 行 人 :張鴻銘
行 政 指 導:劉澤民
總 編 輯 :王希智
執 行 編 輯:黃淑惠
編 輯 小 組:蕭碧珍 張家榮 林志祥 洪明河
至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