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到主內容區
:::
展覽 悅讀檔案 民俗文物小常識 臺灣人‧臺灣事 新書出版 館藏介紹 館務訊息 各期電子報 反應意見 訂閱/取消 Facebook粉絲頁 另開視窗
:::

臺灣人‧臺灣事

圖1:楊廷理塑像(攝自宜蘭昭應宮)
圖1:楊廷理塑像(攝自宜蘭昭應宮)

羊年談臺灣史的「三陽(楊)開泰」

文/林文龍/本館編輯組研究員

  民國104年元旦才過,接下來社會大眾便翹首以待農曆春節的到來。今年春節歲次乙未,生肖屬羊。許多春節吉祥話,便繞著羊作為話題,其中「三陽(羊)開泰」,歷久不衰,大家都希望未來一年是吉祥的一年。由於「三陽」一詞的誘導,歷史上很多楊姓名人都有號稱「三楊」的,而在清代臺灣史上,也岀了三位知名的楊姓官員,因此也有「三陽開泰」的史事流傳。

  臺灣三楊都出現於乾隆末年,且與平定林爽文事件有關。當乾隆51(1786)年,彰化林爽文領導天地會抗清,12月,臺灣知府孫景燧率兵北上殉難,清廷遂派了臺防同知楊廷理代理知府,堅守府城。翌年1月,改派福州海防同知楊紹裘暫署知府。他認為楊廷理深得民心,且熟悉軍情,一切行事都會找他商量。同年3月,清廷才正式派楊廷樺為臺灣知府,他又留下楊紹裘協理軍需局。這時三位知府級人物同在府城,有此巧合,百姓們都認為是好兆頭,爭相走報:「三陽(楊)開泰,賊不足畏也!」於是民心士氣,大為振奮,很快的便解除了府城被圍的危機。

  「三陽(楊)開泰」,不僅是臺灣史事的巧合,其實三人在臺政績,多有輝煌成就。首先代理知府的楊廷理且以開發噶瑪蘭著稱,楊廷理字雙梧,廣西馬平人。乾隆56(1791)年授臺灣兵備道,後因倉庫虧損受累,遭到遣戍伊犁的處分。嘉慶8(1803)年,遇赦南還。11(1806)年,捐復知府銜,並受到嘉慶帝召見,當問及噶瑪蘭情形時,他主張應進行開墾。來臺後三度深入蘭陽勘查,又得到閩浙總督方維甸支持,遂頒布章程,積極籌辦開發事宜。嘉慶17(1812)年,開墾就緒,設噶瑪蘭廳,由楊廷理兼攝通判。為了景仰其事功,至今宜蘭仍供奉塑像於媽祖廟中。

  其次,略談楊紹裘與楊廷樺。楊紹裘,號冶堂,浙江餘姚人,由廩貢升至臺灣海防同知。林爽文事件時,短暫代理知府。乾隆53(1788)年事平,率領各社原住民入覲。56(1791)年,授臺灣府知府。楊紹裘駕輕就熟,與僚屬和衷共濟。決獄時必先與兩造申明敦睦任卹之誼,然後判其曲直。嘉慶《臺灣縣志》曾為他立傳。至於楊廷樺則是順天大興人,進士出身。先在乾隆47(1782)年任臺灣兵備道,因辦理淡水廳林淡燒殺一案,不願配合清廷旨意「嚴究夥黨,盡數根挐」,因此丟了官,仍留道署幫辦,直到乾隆52(1787)年才補了臺灣知府缺,不料半年之後,便卒於任所。
  
  上述「三楊」,楊廷理大名鼎鼎,功在臺灣,而楊紹裘也政績斐然,名垂不朽。至於楊廷樺為了不忍株連百姓,而斷送前程,仍值得後人景仰,無怪乎民間會讚譽他們三人為「三陽(楊)開泰」了。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發 行 人 :張鴻銘
行 政 指 導:劉澤民
總 編 輯 :王希智
執 行 編 輯:黃淑惠
編 輯 小 組:蕭碧珍 林志祥 李澍奕 洪明河
至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