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到主內容區
:::
展覽 悅讀檔案 民俗文物小常識 臺灣人‧臺灣事 新書出版 館藏介紹 館務訊息 各期電子報 反應意見 訂閱/取消 Facebook粉絲頁 另開視窗
:::

臺灣人‧臺灣事

圖1:位在鹿港施家墓園的「第七代江南公二二八罹難紀念碑」。
圖1:位在鹿港施家墓園的「第七代江南公二二八罹難紀念碑」。

略記鹿港施江南紀念碑緣由

文/張家榮/本館編輯組編纂

  鄉賢施江南在昭和年間即留日獲醫學博士,但在二二八事件中卻不幸罹難,迄今屍骨下落不明。

  筆者曾任職臺北二二八紀念館,因此有機會,分別與該館前館長謝英從、館員林品貝小姐、曾德宜博士及國立彰化女子高級中學教師李昭容博士,數次前往位於鹿港近郊的施江南祖厝,承施澤民老師與施優生建築師接待,對施家有更進一步了解。

  經由上述兩位施先生口述得知,施家於康熙年間開臺祖施世衛由晉江南潯移民,落腳石碑腳、阿力庄一帶(今福興鄉鎮平村、埔鹽鄉天盛村一帶)。後施家再遷居鹿港海埔(今鹿港鎮海埔里),至第五代施善述,為庠生,第六代施瑞呈,於清末開始販賣食鹽而漸發達,施瑞呈4個兒子中,有3位成為醫師,分別是施江東、施江西、施江南,施江南更獲得京都帝國大學醫學博士,而四子施江北,年少即赴京都同志社中學讀書,後來畢業於東京帝大法科。而這段時間,施家活躍在臺灣各地,多有參與社會活動,更有數次參政紀錄。

  施家在日本戰敗後,最為突出的社會參與便是積極參與促進臺灣同胞返鄉的救濟活動,施江西於民國34(1945)年11月3日,即與鹿港士紳丁瑞彬等人,組成鹿港街海外同胞救濟會,赴臺北向行政長官陳儀陳情,希望政府能協助因戰爭流落海外的臺灣人返鄉,(註1)至12月3日救濟會在鹿港已募集18,792元13錢,便匯寄至長官公署民政處,作為政府接濟海外臺胞的經費。(註2)而施江南也在臺北擔任省外臺胞送還促進會幹部,積極奔走。(註3)

  但好景不常,施家在二二八事件中,施江南失蹤,施江東亦被事件所波及,加上之前施江西也遭員警毆傷,並引發員林事件,施江西深受打擊,心灰意冷,轉而選擇離開鹿港。因此在政治上,屬於施瑞呈派下這一支施家族人,一改過去熱心積極,轉趨低調,而施江北、施江東更於民國40(1951)、41(1952)年相繼過世,在這樣的情境下,施家就逐漸淡出鹿港人的記憶。

  然而,在二二八事件將屆60週年之際,施家族人在整建祖墳過程中,說服了施江南遺孀與後代,在鹿港郊區施家墓園,設置了「第七代江南公二二八罹難紀念碑」。紀念碑由施江南姪子施優生建築師設計,由遠處望去,即可見二二八意象於其中,碑上並有圖文介紹施江南生平簡歷,及嵌有施江南女兒所做紀念文。相較於官方所興建的紀念碑,這一座由家屬自行設計籌建的紀念碑,雖然樸實,卻格外顯得有其意義。但也一如施家長期以來的低調,除了連同另一座「遷臺紀念碑」,於民國96(2007)年在族內一起合辦揭幕禮外,這個紀念碑的樹立,對外並無張揚。

  本館典藏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行政長官公署檔案等,仍有幾份施家族人的檔案,或許也可為這段歷史下一註腳。

註1:《民報》,1945年11月4日,版2。
註2:「施江西倡導募款救濟海外同胞案」(1945年12月),〈救濟海外同胞捐款〉,《行政長官公署檔案》,南投: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藏,典藏號:00318100027002。
註3:《民報》,1945年12月24日,版1。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發 行 人 :張鴻銘
行 政 指 導:劉澤民
總 編 輯 :王希智
執 行 編 輯:黃淑惠
編 輯 小 組:蕭碧珍 林志祥 李澍奕 洪明河
至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