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到主內容區
:::
展覽 近期活動悅讀檔案 民俗文物小常識 臺灣人‧臺灣事 新書出版 館藏介紹 館務訊息 各期電子報 反應意見 訂閱/取消 Facebook粉絲頁 另開視窗
:::

民俗文物小常識

獨虎票
獨虎票

獨虎票

摘自《臺灣民俗文物辭彙類編》

  臺灣在清代就有郵政。官方的郵政稱為文報局,分別設於臺南和臺北;民間的郵政則稱為信局,如臺北全泰成信局,在臺南、廈門和汕頭等地設有分局,聯絡以輪船為主,民間郵票叫做郵政商票。當時的郵票,是用木板刻製版印的,規格大約是長5至6公分,寬3至4公分。西元1895年5月,清政府簽訂馬關條約將臺灣割讓給日本,臺人不從,宣布獨立,成立臺灣民主國,先後分別以唐景崧和劉永福為首,以黃虎旗為國旗。這期間曾發行獨虎郵票,其目的不僅用做郵票,更是為了要籌措經費,以及當作臺人要內渡大陸時的避難稅和藉此進行郵件的安全檢查之用。獨虎郵票因黑旗軍劉永福的關係,一般被外國人稱做「黑旗票」。

  臺灣民主國的郵票是由在安平海關工作的麥嘉林提議並設計,以民主國國旗黃虎為圖案,郵票上的圖案是一隻老虎,上方為「臺灣民主國」五字,左邊為「士担紙」,是英文STAMP的直譯音,右邊為郵票面值,分為30錢、50錢和100錢,民主國郵戳分為大圓和小圓兩種,大圓郵戳蓋「福爾摩莎共和國」,小圓郵戳為「臺灣共和國」。其前後發行製版約可分為4種版本。據稱1版郵票在9個星期間一共有9,256封的信貼用,而第2版則有8,000多封的信貼用。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發 行 人:張鴻銘 行政指導 :劉澤民 總 編 輯:王希智 執行編輯 :黃淑惠 編輯小組 :蕭碧珍 林志祥 李澍奕 洪明河
至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