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到主內容區
:::
展覽 近期活動悅讀檔案 民俗文物小常識 臺灣人‧臺灣事 新書出版 館藏介紹 館務訊息 各期電子報 反應意見 訂閱/取消 Facebook粉絲頁 另開視窗
:::

館務訊息

圖1:  張鴻銘館長致贈許雪姬研究員相片紀念
圖1: 張鴻銘館長致贈許雪姬研究員相片紀念

臺灣人的世界觀:林獻堂環球遊記演講紀事

  105年臺灣文獻講座第5場,由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許雪姬研究員主講。「臺灣人」本身是個集合名詞,讀書人有其世界觀,但鄉下人可能就不一定。我們臺灣常自詡為中日兩國橋樑,但中日之間的和平或交惡,卻又讓我們身分變得尷尬。自我與他者之間的互動,會形成對世界的認識,而究竟何謂臺灣人,講者就留給大家去思考。

  從日治時期公學校地理教科書,來看臺灣人在日本統治下對世界的認識。教科書第一章先介紹大日本帝國概況,接下來就用三個章節講述臺灣本身的人文及自然地理,再來才是日本其他統治區域、亞洲乃至於整個世界。當時臺灣人遊歷的區域,主要以中國、日本居多,其次南洋,歐美的最少。要出國,需有「海外旅遊券」,到中國則是用渡華旅券,出國要敘明原因是為省親、商業還是宗教活動,早期到日本也要申請海外旅券。迄今日本國立公文書館亞細亞歴史資料中心仍保存這些檔案,可供研究當時臺灣人(包含在臺日本人)出國情形。

  臺灣人所寫的遊記多是以中文書寫,以李春生《東遊六十四日隨筆》最早;比較特別的是陳清義,他以教會用的白話字寫遊歷日本的經過;倪炳煌的遊記則記錄不少各地的物價;大家所熟知二二八事件受難者王添灯是茶商,著有《南洋遊記》等。這些遊記今日看來,都是研究過去各地方歷史的一手史料。

  至於歐美遊歷,有杜聰明、黃朝琴及陳炳煌等人寫過,不過比較著名,多人研究的就是顏國年《最近歐美旅行記》與林獻堂《環球遊記》。環遊世界是很多人的夢想,在沒有飛機的時代,旅遊以船為主,但光是船票就是一般教師好幾年的薪資,林獻堂在其子林攀龍、林猶龍陪同下,以1年多的時間環遊世界16個國家,遍及亞非歐美,著實不易。而且旅遊中所見所聞,寫成遊記,寄回臺灣,後來刊載於《臺灣民報》,途中還能從日本大使館取得該報刊閱讀,更令人讚嘆當時郵遞通訊業務的效率。林獻堂在英國曾生病住院治療,取消愛爾蘭之行,由於郵寄時差,楊水心夫人得知後難過哭了,卻發現她收到信時,林獻堂已經出院旅遊了。

  此外,許研究員還比較林獻堂與顏國年遊歷歐美,對於工業化、科技、女性、白宮及身分認同的不同觀點。從書寫手法及對語言掌握度來看,顏國年遊記中不時有「我日本人」出現,推測可能由日本人代筆,林獻堂遊記不免可能有其子的書寫。但是,林獻堂以臺灣為出發點,巨細靡遺的探討歐美各地的風俗民情,同時訴說著臺灣在殖民統治下所遭遇到的種種困境,值得今天的臺灣人再持續探索。本次演講,觀眾提問熱絡,計有92人參加。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發 行 人張鴻銘
行政指導劉澤民
總 編 輯王希智
執行編輯黃淑惠
編輯小組鄭文文、鐘登崇、李澍奕、洪明河
至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