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到主內容區
:::
展覽 悅讀檔案 民俗文物小常識 臺灣人‧臺灣事 新書出版 館藏介紹 館務訊息 各期電子報 反應意見 訂閱/取消 Facebook粉絲頁 另開視窗
:::

新書出版

圖1:《臺灣文獻》68卷3期封面
圖1:《臺灣文獻》68卷3期封面

《臺灣文獻》季刊68卷3期發行

  《臺灣文獻》季刊68卷3期已發行,本期刊載【研究論文】3篇、【田野調查與史料介紹】2篇,歡迎有興趣19世紀基督教傳教、馬里科灣原住民抗日、戰後布袋戲演出、清代鹿港功名人士研究暨2016震災宗教活動的社會大眾、專家、學者、學生參研。

  【研究論文】3篇,第1篇〈十九世紀後期西方傳教士對臺灣漢人的看法〉,作者陳東昇指出,回顧臺灣傳教歷史,漢人受傳統宗教信仰影響,形成種種迷信觀念與習俗,以及儒家傳統與基督教教理的扞格,使得傳教工作在漢人社會較難推展。因此,西方傳教士對臺灣漢人的看法,亦與傳教順利與否有關。

  從道明會與長老教會的比較可以發現,在漢人社會皆傳教不易,因此都相當程度提出批判福、客的看法。我們可以明白指出,傳教士看待臺灣福、客的依據係以自身的宗教信仰作為標準,若是接受基督信仰的福、客,自然可以得到較佳評價。簡言之,本文並非只是釐清西方傳教士眼中的臺灣漢人形象為何,也希望透過傳教士文本生產的過程,結合傳教工作的經驗,瞭解他們評價外在人事物的脈絡。
 
  第2篇〈「故新竹廳巡查五十嵐長輝外拾名之碑」與馬里科灣原住民抗日事蹟探討〉,作者劉澤民指出,本文嘗試就設立「故新竹廳巡查五十嵐長輝外拾名之碑」的來龍去脈,釐清碑中死亡巡查、隘勇的背景資料。發現碑中人物死亡之巡查、隘勇以南庄隘勇監督所岩見分遣所為主。其次,推究碑中カレユバス等4位隘勇,應該都是賽夏族人。而日治時期賽夏族隘勇主要是擔任防守泰雅族的任務,絕難做成「泰雅族賽夏族聯合抗日紀念碑」的結論。第三,探查石碑書寫者內田清志,查內田清志就任第4天就發生大地震,推測立碑之事應該是其就任之前已籌劃好,而只是由內田清志書寫碑文。第四,隘勇線對原住民生存空間的壓迫,所以原住民攻擊隘勇線事件層出不窮。

  第3篇〈政治修辭‧歷史虛擬:戰後臺灣布袋戲的少林寺「延異」〉,作者陳龍廷教授指出,戰後臺灣布袋戲表演的少林寺熱潮,不僅可以看出受到章回小說、歌仔冊,還有戰後香港小說激發靈感,海派京戲的改編與延伸,甚至純粹的想像。這些自發的創作雖然同樣標榜「少林寺」,但是它對應的並非簡單的概念,而是一種不斷延遲理解,不斷製造差異,不斷擴張的活動。這樣的戲齣並非純然個人的創作,而是許多不同創作者,不同的戲班,他們在戰後氛圍的想像與創作接力,甚至刻意標新立異而讓彼此間充滿歧異。

  如果說戒嚴時代的臺灣的主流官方說法是以「反共復國」為主的單一聲調,而布袋戲的「反清復明」卻是經由不同特質的戲劇人物,與特殊文本脈絡交織成複雜的修辭換喻,從而展演出多重聲音(plurivocal)、多重語言(plurilingual)、多重風格(pluristylistique),或說是藉著不同故事,甚至不同觀點,所共同組成的多音交響(symphonique)。

  【田野調查與史料介紹】2篇,〈清代鹿港功名人物拾遺〉,作者蔡志展指出,「地方史志」對鄉土而言,是保存紀錄的一套百科全書。其範圍必然涵蓋庶民生活中的方面。但就學術編纂來說,也只能彙其精要的去做舖陳。

  歷史的發展以時間為經,以人物為緯。鹿港在清代用經濟的力道去培養文化的力量。讓它從「經濟的鹿港」轉變成「文化的鹿港」。「功名人物」在不同的時段,常努力去刻劃著自身的成就,以及對社會的貢獻。

  本文以《拾遺》的方式,針對「鹿港清代功名人物」試做補充。在結論裏,擬就地方功名人物,在時間上的中式密度。利用數據資料,提供科學性的分析,以印證多少年來對鹿港「文化厚度」,普遍存在的概念。

  〈2016年臺南震災的宗教活動〉,作者陳緯華教授暨劉靜雯指出,2016年臺南地震造成維冠大樓倒塌,除了救災行動之外,事件發生後隨即也展開一連串的宗教活動。這些活動大體可分為四階段、四類型,舉辦者與活動目的各不相同。本文對此次地震後的救災行動進行描述,尤其將重點放在這些宗教活動上。透過參與觀察、訪談與書面資料的收集,希望能夠為此次震災留下可供後續學者研究參考之用的田野資料。從本文描述中可以瞭解,除了官方的救援行動之外,民間的救援行動也非常熱烈,其中宗教團體的身影與活動尤其明顯。這些宗教活動向我們提示了一個現象,地震所帶來的並不只是客觀的生命與財產損失,也不只是心理學上的心理創傷。在特定宗教觀的詮釋下,地震也對地方帶來了生命財產之外的傷害。

《臺灣文獻》季刊68卷3期目錄:
【研究論文】
.十九世紀後期西方傳教士對臺灣漢人的看法/陳東昇
.「故新竹廳巡查五十嵐長輝外拾名之碑」與馬里科灣原住民抗日事蹟探討/劉澤民
.政治修辭‧歷史虛擬:戰後臺灣布袋戲的少林寺「延異」/陳龍廷
【田野調查與史料介紹】
.清代鹿港功名人物拾遺/蔡志展
.2016年臺南震災的宗教活動/陳緯華、劉靜雯
本期《臺灣文獻》季刊售價工本費新臺幣300元,展售處:
國家書店松江門市 臺北市松江路209號1樓 02-25180207
http://www.govbooks.com.tw
五南文化廣場臺中總店 臺中市中山路6號(火車站旁)04-22260330 http//www.wunanbooks.com.tw
另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史蹟大樓1樓販賣部,亦可購得本館出版之各類書籍,地址:南投縣南投市中興新村光明1路256號,電話049-2316881轉168,歡迎讀者洽購。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發 行 人張鴻銘
行政指導劉澤民
總 編 輯王希智
執行編輯黃淑惠
編輯小組鄭文文、鐘登崇、李澍奕、洪明河
至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