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悅讀檔案
圖1:三晶商標圖繪
「三晶牌」商標──走過一甲子的臺鹽老字號
文/陳惠芳/本館整理組編纂
在全球經濟自由化與國際化的衝擊下,傳統晒鹽、製鹽的臺鹽公司也不得不進行組織變革與轉型,但長期耕耘的主力產品三晶牌商標食用鹽品,向以品質掛保證,即使面對五花八門的各式食用鹽,在消費者的心中仍占有一席之地。三晶商標就如此不經意融入常民生活中,近乎與食用鹽品劃上等號。
話說臺鹽公司三晶牌商標,源於民國36年間財政部中國鹽業公司華北分公司,為所生產之再製鹽、硫化碱、粗鹽、洗滌鹽、漂白粉、硫酸鎂、燒鹼水、液體氯氣及藥用食鹽等,以紅色品字型立體方塊圖繪,申辦專用商標,請中國鹽業公司核備。但因三晶牌與當時水晶牌商標易被魚目混珠,又藥用食鹽若用紅色商標,難免被聯想為毒藥,遲而未決。是年12月適逢公司招收商股,改為國商合營,成立中國鹽業股份有限公司,幾經研議,或為保障產品權益及建立自己品牌,於37年3月函華北、東北、臺灣分公司將所生產之產品,依礦泉食鹽、化學品類(漂白粉、溴化鉀、氯化鉀、氧化鎂等)、顏料染料類(硫化碱、元明粉)、水泥及灰泥類(鹽田石膏、苦滷、燒石膏)等4類23項,以三晶牌申辦商標註冊。圖案用三個立方形組合,呈現鹽之結晶體,辨識度高,顏色採顯眼的大紅色,尺寸則按瓶裝、袋裝、箱裝等各式包裝體積大小比例印製,商標專用有效期視商標法而定,有長達20年,可申請繼續使用,次數不限。
至此,三晶牌商標廣泛標示於臺鹽公司產品,持續延用至今,且因應產品開發、停產,專利品類增減有所調整。41年改隸國營的臺灣製鹽總廠,因戰後資料散佚,依商標法規定向臺灣省政府財政廳申請註冊,其中用於補充人體水分、礦物質的新開發產品葡萄糖鹽片,便提報醫治補助品類註冊,經審定礦泉食鹽類、醫治補助品類、石膏類、肥料類、西藥類等五類合格,各發給商標審定書並經刊登臺灣省政府41年9月16日秋字第67期公報六個月無人異議後,再度使用。而昆明化工材料廠因大陸淪陷,其所生產的化學產品即被註銷商標使用。
此外,在61年間有家生化公司運用三晶牌紅色立方形外加兩個綠色圓形圖繪商標,販售「百樂肥」、「黑樂肥」飼料,外觀上雖刻意區分,但臺灣製鹽總廠為恐消費者混淆誤認來自同一公司,提出異議,但卻礙於商標法規定須使用於同一或同類商品,由於鹽品與飼料非屬同類,故未構成商標侵權行為。
以「鹽」為核心專業的臺鹽公司,過去以調節鹽品供需,充分供應軍需民食及工、農、漁業用鹽並以穩定鹽價為企業使命。雖然積極更新晒鹽之鹽灘設備、開發海埔地新鹽灘、興建洗滌鹽場與副產品工場、鹽灘機械化及籌建通霄精鹽廠等以精進鹽品品質,但忠實愛用者年齡增長,年輕顧客又喜追求新穎,未必認同老品牌。民營化的臺鹽公司為增加營收,以「三晶牌」商標為基底,朝向產品多樣化、精緻化,跨足鹽、水、保養、保健、清潔用品以及鹽雕六大類產品,並以臺鹽英文名TAIYEN為企業標誌,為老品牌再造新契機。
延伸閱讀:
1.〈華北生產品商標登記〉(1947),《臺灣鹽業檔案》,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典藏號:006360415。
2.〈產品商標刊登廣告〉(1948),《臺灣鹽業檔案》,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典藏號:006370298。
3.〈紅色三晶牌商標註冊〉(1948),《臺灣鹽業檔案》,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典藏號:006370834。
4.〈商標註冊〉(1952),《臺灣鹽業檔案》,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典藏號:006410616。
5.〈商標註冊〉(1973),《臺灣鹽業檔案》,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典藏號:006620180。
6. 臺鹽實業股份公司,《臺灣鹽業實錄》,臺南:臺鹽實業股份公司,2005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