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到主內容區
:::
展覽 近期活動悅讀檔案 民俗文物小常識 臺灣人‧臺灣事 館藏介紹 館務訊息 各期電子報 反應意見 訂閱/取消 Facebook粉絲頁 另開視窗
:::

館務訊息

圖1:張維安教授演講
圖1:張維安教授演講

客家系列講座:客家歷史文化的再思考

  本館與國史館、客家委員會合作,於108年辦理4場次客家系列專題演講,地點在臺北國史館4樓大禮堂。本年度第2場於3月7日(星期四)下午2時至4時,由國立交通大學人文社會學系教授張維安主講「客家歷史文化的再思考」。

  本次演講主要的內容包括,反省傳統的客家中原論,介紹過去臺灣客家族群歷史的研究成果,反省書寫客家歷史的角度,並提出臺灣客家公民發展史的史觀,最後,分享另外一個客家文化的再思考:重新詮釋客家文化與當代社會的關係。

  本次演講內容摘要整理如下:
  一、從「誤會的歷史」談起:從一本《客家:誤會的歷史、歷史的誤會》講起,重新思考客家中原論,或千年客家歷史的觀點。引介近年來「客家」名詞在華南地區浮現的研究成果。

  二、臺灣客家族群歷史:概括性的回顧過去有關臺灣客家族群歷史的著作,特別是國史館臺灣文獻館所出版的相關作品,回顧的方式在於觀察這些臺灣客家族群歷史著作的特質。

  三、書寫客家歷史的角度:討論從臺灣史的角度認識客家,這是一個過去比較慣常使用的角度,這種臺灣史觀,有時受執筆者福佬史觀的影響,而扭曲客家人的歷史詮釋,缺乏脈絡史的同理心,誤解了客家族群。因此,反省書寫客家歷史的角度,對於客家歷史的認識有其重要性,更重要的是思考如何從客家的角度來認識臺灣,重新定位客家在臺灣歷史中的位置。

  四、臺灣客家公民發展史:說明「臺灣客家文化」與「客家臺灣文化」之間的不同,前者是指在臺灣的客家社區或客家人所具有的文化特質,是傳統上常指稱的客家文化特色的範圍。後者則屬於客家族群文化對臺灣文化的貢獻,換句話說,就是討論臺灣文化中源於客家文化所貢獻的部分。進一步闡述臺灣文化是由客家族群和周邊其他族群所共同建構的歷史事實。此外,亦述及臺灣客家公民權發展的歷史,從早期客家移民到臺灣作為一個「隔省流寓」的居民,逐漸發展成為具有文化權的當代臺灣公民,以客家文化公民權發展的歷史作為認識臺灣客家的一個取徑。

  五、客家文化的再思考:以客家文化與當代臺灣社會的關係為軸線,重新思考客家文化所有的當代性。不重複敘述客家文化過去的樣貌,而是重新詮釋客家文化所具有的簡單、素樸、尊重自然等許多「耕讀精神」,對現在社會的啟發及其重要性。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發 行 人張鴻銘
行政指導劉澤民
總 編 輯王希智
執行編輯廖學恆
編輯小組張家榮、黃淑惠、洪明河
至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