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到主內容區
:::
展覽 近期活動悅讀檔案 民俗文物小常識 臺灣人‧臺灣事 新書出版 館藏介紹 館務訊息 各期電子報 反應意見 訂閱/取消 Facebook粉絲頁 另開視窗
:::

臺灣人‧臺灣事

圖1:1928年刀江書院版《臺灣文化志》書名頁(資料來源:国立国会図書館デジタルコレクション)
圖1:1928年刀江書院版《臺灣文化志》書名頁(資料來源:国立国会図書館デジタルコレクション)

談《臺灣文化志》出版社「刀江書院」兩三事

文/李澍奕/本館編輯組專員

  「刀江書院」是一間位在東京的出版社,但在臺灣史學界可說是赫赫有名,如伊能嘉矩畢生力作《臺灣文化志》、小川尚義、淺井惠倫合著的《原語による臺灣高砂族傳說集》、臺北帝國大學土俗・人類學研究室編著的《臺湾高砂族系統所属の研究》,這些研究臺灣史重要的文獻資料,其最初版本都由刀江書院出版,因此稍微調查一下這間書局的來歷。

  從日本國會圖書館查舊籍資料,從刀江書院1927年出版品的版權頁中,看到書院地址位在東京市神田區駿河臺北甲賀町二十三番地,發行人為尾高豐作(1894-1944),琦玉縣深谷市人(出生地秋田縣),為家中長子,1917年東京高商(1920年改制成一橋大學,以下同)畢業。父親尾高次郎,武州銀行創始人;祖父尾高惇忠,是日本最早的輕工業富岡製糸場初代廠長,該廠區建築還被登錄為世界遺產;外祖父澀澤榮一,日本資本主義之父,內定為2024年新版日幣一萬元肖像人物;岳父岡部長職,曾任司法大臣。從家室背景來看,不算是藩士,頂多是地主階級,在明治維新後成功轉型為日本第一批的實業家族,之後投資銀行、企業,經濟實力不錯,而且從尾高惇忠以來家族成員教育程度亦高,皆屬知識份子,算是新興名門。(註1)

  尾高豐作畢業後,先加入古河礦業,並外派倫敦;之後擔任淺野水泥、服部制作所、朝鮮興業與埼玉銀行董事(日文職稱為取締役,後兩間為尾高家族事業)。在1925年創立了刀江書院,專事出版學術、教育書籍,1927年捐資給母校一橋大學成立社會科學研究所,1930年與日本鄉土地理學先驅小田内通敏組成鄉土教育連盟,陸續出版期刊《鄉土》、《鄉土科學》、《鄉土教育》等,並參與創立日本兒童社會學會。1937年創立日本技術教育協會、技能者養成會、成立技能者養成出版社,並曾擔任女子教育振興會、武蔵野音樂學校、明星文園等理事,彙編了《子供の問題全集》、《現代日本児童問題文献選集》等叢書。後人對他的介紹,其頭銜多以「鄉土教育家」稱之,而從其他履歷來看,也很重視兒童、技職與藝能教育。

  大正14(1925)年,尾高豐作受到其弟社會學家尾高朝雄影響,還有一眾之前一橋大學老師的期盼,創立了刀江書院,目標就是為了提升日本的文化水平。「刀江」一名是尾高兄弟的父親尾高次郎的雅號,豐作還為其父編輯了《刀江遺稿》一書。創業伊始,刀江書院事務所在東京市趜町區飯田町二丁目二十一番地,之後尾高豐作在東京神田的ニコライ堂對面(今東京都千代田區駿河臺東京復活大教堂),蓋了一棟二層樓的水泥建築,刀江書院的事務所搬遷至該地,而二樓作為東京社會科學研究所辦公室,地址就是上述講的東京市神田區駿河臺北甲賀町二十三番地(註2)。

  在戰前日本東京社會學界有兩大學術集團,一個是以東京帝大為班底的東京政治經濟研究所;另一個就是以一橋大學為班底的東京社會科學研究所。而前者書籍多由日本評論社出版,後者就是由刀江書院出版,可見刀江書院在東京學界具有相當影響力。因此關於臺灣研究書籍,如小川尚義、淺井惠倫合著的《原語による臺灣高砂族傳說集》,在1936年得到天皇恩賜賞(每年從文、理領域約各選出一至兩本著作或從缺,是日本最高學術獎項),也是出版社得過最重要的獎項。

  從刀江書院版本的伊能嘉矩遺著《臺灣文化志》中,委請帝國學士院會員福田德三教授作序,文中就有提到「而能得刊行的實現,端賴板澤教授暨小長谷文學士獻身的辛勞所賜,尚有柳田君及尾高君之不尋常幫忙結果,我視上述各位之稀世情誼,在生前未獲辱知的篤學者伊能嘉矩先生,而今儼然湧現在眼前。」提到成書的4個主要人物,其中板澤為伊能的學生板澤武雄,小長谷為小長谷達吉,柳田君為柳田國男,尾高君就是尾高豐作了。而柳田國男本身也有《蝸牛考》(1930)、《日本農民史》(1931)、《郷土生活の研究法》(1935)等書由刀江書院出版,身為鄉土教育推廣者,尾高豐作也寫了不少人類學的作品。

  1944年1月,尾高豐作過世,但從當年6月出版的《律令時代の農民生活》一書的版權頁,刀江書院的發行人還是尾高豐作,地址改為東京都神田區駿河臺3之6,但因為「駿河臺」這個町級行政區名稱沒變,推測只涉及行政區劃改變並未遷址。而戰後的1948年,由刀江書院復刻尾高豐作《子供の心理 : 指導読本》一書,其版權頁中的發行人就改為中村正明,地址也變成東京都千代田區神田神保町一丁目五番地。因東京都在1947年進行大規模街庄改正,且神田神保町與駿河臺有一段距離(以GOOGLE MAP計算神田古書屋街到東京復活大聖堂,約1公里距離),因此極大可能是遷址了。順帶一提,神田神保町目前是日本最大古書屋街,自大正時代出版業界產業鏈就集中於此,尤其以岩波書店為代表。該書因是尾高豐作所著,因此版權頁還標註著作權所有者是尾高陽一,住在東京都澀谷區代代木五六二番地。尾高陽一就是尾高豐作的長子,也繼承本家的文化人特色,曾與其父、其女合開祖孫三人聯展(註3),生前為富岡製系廠申請世界遺產奔波,只不過於2012年9月過世,沒看到2014年申遺成功的一幕(註4)。而發行人中村正明的資料查閱不到,應該是尾高家將經營權轉出了。

  從日本國立國家圖書館的網站,藏書查詢以「刀江書院」作出版社精確查詢,在尾高豐作擔任發行人的1944年之前,共有585本出版品(註5),算是中型的出版社(比較同一時期,岩波書店出版3,700本以上)。而早期的出版品,也多以社會人文為主題,尤其是各地的鄉土、農村調查,以公司成立第二年的1926年為例,有各地政府史蹟天然記念物調査報告,松岡靜雄(柳田國男胞弟)《日本言語學》、《日本古俗誌》、沖繩學奠基者伊波普猷的《琉球古今記》、農經學者小野武夫《日本村落史考》、農民運動家杉山元次郎的《日本農民組合の過去現在及び将来》、日本首位法學博士穂積陳重《実名敬避俗研究》、留美博士岩崎卯一《社会学の人と文献》等,還有朝鮮京城帝國大學的研究報告,也規劃《農村社會研究》、《國語史》等叢書。囊括的學者都算代表性人物,發行人具備眼光及學術界的人脈,至於1928年由刀江書院出版伊能嘉矩《臺灣文化志》,可能就是松岡靜雄與柳田國男牽的線吧。之後出版社除了尾高本身的兒童教育學外,就朝專營鄉土地理、人類學、考古學、法學、語言學、哲學等議題,因三弟朝雄在朝鮮京城帝國大學任教之故,也出版該校許多作品。受日本民族主義影響,也出版過金沢庄三郎《日鮮同祖論》、戶上駒之助《日本民族の新研究 : 其発祥地と渡来の経路》、滝川政次郎《日本奴隷経済史》等爭議性書籍,從國家圖書館蒐尋結果分析出「特徵語』,前兩個為「親子教育」、「語言誌」,是該社出版大宗。

  在日本國家圖書館蒐尋戰後刀江書院的出版品,其特徵語第一個就是「共產主義」,但這應該是一個誤會。在1962年,日本左翼運動家、共產黨員高山洋吉(1901-1975)也創立了一個「刀江書院」,出了一連串有關共產黨的作品,諸如《毛澤東政治的肖像》、《毛澤東、林彪路線》、《中国「文化革命」論評》、《列寧小傳》、《十月革命日誌》等,還有古巴卡斯楚選集(Fidel Castro)等。推測此刀江非彼刀江,同時期的刀江(尾高創立)書院除了出版一些政府機關的調查研究、統計報表外,只能出版之前的經典復刻本,如1965年復刻《臺灣文化志》等,幾乎沒有新興作品出版了;而另一間刀江書院(高山創立),則是推廣共產主義思想的出版社,在中國文革期間相當活絡,但在1975年高山過世後大致上就倒閉了。

  刀江書院出版有關臺灣的書籍,也只有第一段所述的那3部,但重質不重量,除了有恩賜賞作品,《臺湾高砂族系統所属の研究》也獲得份量相當的帝國學士院賞,這3部都是臺灣研究經典,因此刀江書院即使在戰後就幾乎陷入停止業務的情形,但憑著這3部巨作,還是會一直活在臺灣史研究論文的參考書目中。


註1:參考日本網站「閨閥学 -偉人たちの経歴・家族・子孫-」,尾高家算是金融、實業界、文化人家族。 https://keibatsugaku.com/odaka/

註2:引自高橋彦博,〈東京社会科学研究所の社会実験〉,《大原社会問題研究所雑誌》479(東京:法政大學,1998年10月)。

註3: http://www.gallery-tsubaki.net/2003/031208b.htm,H.Y.H祖孫三代展指的是尾高豐作(Hosoku)、尾高陽一 (Yoichi)、和田浩子(陽一之女,Hiroko)。

註4:引自上毛新聞News,https://www.jomo-news.co.jp/ns/series/3414001638412024/silk_detail.html

註5:此資料是從日本國立國家圖書館網站中,搜尋條件設定:「出版社:刀江書院、1925-1944年、國家圖書館館藏」所得數據。惟部分暢銷書有不少隔一年就再版的情形,也出現在館藏內,此數據並未排除該情形。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發 行 人張鴻銘
行政指導劉澤民
總 編 輯王希智
執行編輯廖學恆
編輯小組張家榮、謝東勝、詹梓陵、洪明河
至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