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到主內容區
:::
展覽 近期活動悅讀檔案 民俗文物小常識 臺灣人‧臺灣事 新書出版 館藏介紹 館務訊息 各期電子報 反應意見 訂閱/取消 Facebook粉絲頁 另開視窗
:::

新書出版

圖:臺灣文獻70卷4期封面
圖:臺灣文獻70卷4期封面

《臺灣文獻》季刊70卷4期

  《臺灣文獻》季刊70卷4期已發行,本期刊載【研究論文】6篇、【田野調查與史料介紹】1篇,歡迎有興趣研讀清代臺灣原住民女性形象、清領彰化知縣高鴻飛事蹟、艋舺龍山寺線香香爐、臺中工藝專修學校興廢、東部地區政治犯監獄成立始末、運動漫畫中政治現象及雲林義民公普度文化的社會大眾、專家、學者、學生參研。

  【研究論文】6篇,第1篇〈清代臺灣原住民女性形象初探:以官文書和宦遊筆記為中心〉,作者杜曉梅指出:在清代官文書或宦遊筆記裡,臺灣原住民族一直是被忽略的群體,與原住民女性相關的內容更是少之又少。爬梳各類清代文獻檔案,雖然仍能偶見原住民女性被載於其中,但被形塑的樣貌卻充滿許多書寫者在文化、性別、種族、階級上的偏見,致使原住民女性的形象被扭曲或遭到貶抑,虛實參半的內容令她們的真實面貌無法呈現。為分析清人所形塑的臺灣原住民女性形象,本文盡可能蒐羅各類清代檔案資料並進行文獻解讀,同時,再從知識與權力的關係,分析文本中清人如何透過「話語權」塑造原住民形象,期能藉此釐清書寫者與被書寫者之間的文化差異、歷史背景,以及文本中所隱含的政治意圖,冀以還原清代臺灣原住民女性在當時的處境、際遇與面貌。

  第2篇〈清領時期彰化縣知縣高鴻飛事蹟探討〉,作者蘇淑芬指出:高鴻飛(1797-1853),揚州人。幼有神童之名,個性篤厚。九歲能詩,大有文名。四十六歲才高中進士。道光28(1848)年奉派到臺灣,三任知縣。他關心臺人的生活,建立全臺第二座育嬰堂,專門收容女棄嬰。又注重臺人教育,不僅禮聘名師教誨,自己有時也到白沙書院擔任講座。他還關心臺灣水旱災與消防問題,盡心竭力防止災害發生。咸豐3(1853)年,李石諸人以「興漢滅滿」為號召產生民變。高鴻飛急欲平定變亂,匆促出兵,又誤中敵計,雖奮戰到底,終頭顱被割,身首異處,為這塊土地獻上自己寶貴的生命。

  第3篇〈海國香煙遍古今:艋舺龍山寺線香香爐之研究〉,作者張靖委指出:本文旨在研究臺北市萬華區艋舺龍山寺1924-2017年的線香香爐使用,透過歷史學、圖像學、民俗學的研究方法,佐以現存線香香爐實物,梳理艋舺龍山寺線香香爐使用之歷史脈絡,目的在了解線香香爐的時代特徵、型制作法、文化與藝術內涵。

  研究結果指出,線香香爐在民間信仰廟宇的香火儀式是不可或缺的用具,線香香爐陳設於艋舺龍山寺內,在行香中建構艋舺龍山寺成為信仰的空間場域,也在行香中賦予線香香爐神聖性,線香香爐歷次的更替反映出艋舺龍山寺的發展歷程與艋舺的社群文化,是為文物看見地方歷史的實例,而艋舺龍山寺線香香爐受相同之造形成規或模組概念之影響,形成屬於艋舺龍山寺香爐造形之特色,具有工藝價值。

  第4篇〈消失的漆藝搖籃:臺中工藝專修學校的興廢(1945-1947)〉,作者許世融指出:日治時期,臺中市役所於1928年開辦「臺中市工藝傳習所」,請來日人山中公擔任主事,其所主持的「臺中市工藝傳習所」,後更名為「私立臺中工藝專修學校」,更為臺灣培育出數位在戰後大放異彩的本土漆藝人才。

  陳儀政府接收後,隨即要求臺灣各級學校校長需由國人擔任,山中公不得不將畢生心血拱手讓出;同時為符合官方規定,學校被迫數度更名,最後定名為「私立建國初級工業職業學校」。1946年底,學校爆發學潮,校長一職由謝雪紅負責。二二八事件,其曾領導二七部隊對抗國民黨政府,事件後學校勒令解散。

  本文運用國家檔案局所典藏的舊臺中市政府公文重新加以解讀,參酌前人研究成果,釐清建國初級工業職業學校在戰後發展演變過程,並重新省思其廢校的真正原因。

  第5篇〈戰後臺灣東部地區政治犯監獄成立始末研究〉,作者謝英從指出:戰後臺灣東部地區共有三所政治犯監獄,包括臺灣省保安司令部新生訓導處、國防部泰源感訓監獄,以及國防部綠島感訓監獄,又稱綠洲山莊。本文引用國家檔案局提供的官方檔案文件,探討三所政治犯監獄成立始末,以及在組織編制、收容對象、感訓方式等變遷過程。

  三所政治犯監獄在關押對象、感訓方式及組織編制方面,彼此之間有很大差異。就關押對象而言,新生訓導處收容匪俘、叛亂犯及感化犯,國防部泰源感訓監獄、綠島感訓監獄只收容叛亂犯。就組織編制而言,新生訓導處處長、泰源感訓監獄典獄長,由陸海軍出身的軍官擔任,綠島感訓監獄則由憲兵出身軍官擔任。

  第6篇〈臺灣運動漫畫中政治現象析論(1966-1987)〉,作者李鳳然指出:政府於1962年頒布「編印連環圖畫輔導辦法」,後續各項法規的規範及限制,漫畫的創作與出版受到不小的箝制。本研究藉臺北市立中崙圖書館館藏之臺灣早期漫畫做為史料蒐集對象,經實地蒐集與篩選,以體育運動為題材之漫畫,曾出版363部,囊括棒球、拳擊、足球、柔道等30種運動項目,運動漫畫的出版數量及運動項目的類別,可從運動漫畫的出版形式、出版社的商業考量、體育運動的發展以及日本漫畫的出版情形探知。囿於法規的限制與時代背景的影響,運動漫畫多於故事開頭或結尾處,以文字說明的方式傳遞運動價值、普世價值、政治意識或思想,透過人為加工的方式來傳播各式文化思想。當政治與體育運動的界線常處於灰色地帶時,漫畫故事的內容上,更易出現頌揚國家、傳達中國意識、宣揚政治性政策或運動政策,使運動漫畫再披上一層具有中華意識的政治色彩。

  【田野調查與史料介紹】1篇,〈旌義流芳:雲林義民公普度文化初探〉,作者黃偉強指出:林爽文事件是臺灣清代最具影響力的抗官民變,平定過程所造成的死傷成為百姓慘痛的記憶。北部客家義民信仰即是由此而起,並成為客家人重要的文化符碼。實際上,參與平定的族群並不僅有客家人,也有泉州籍義民,其中北港的義民廟就是泉州籍義民的信仰代表。每逢農曆五月中旬過後,雲林縣近海地區聚落會輪流舉行普度,稱之為義民公普。義民公普的規模並不大,但能顯現出百姓對數百年前戰事的歷史記憶。本研究主要方向有二,一是針對義民公普文化的發展作歷史資料的爬梳。第二,筆者藉由數年的田野調查,將雲林地區各聚落的祭祀儀式、普度的時間一一紀錄並加以分析,目的對雲林義民公普度的文化有初步的研究成果,可作為後續研究的基礎。


《臺灣文獻》季刊70卷4期目錄
【研究論文】
1.清代臺灣原住民女性形象初探:以官文書和宦遊筆記為中心/杜曉梅
2.清領時期彰化縣知縣高鴻飛事蹟探討/蘇淑芬
3.海國香煙遍古今:艋舺龍山寺線香香爐之研究/張靖委
4.消失的漆藝搖籃:臺中工藝專修學校的興廢(1945-1947)/許世融
5.戰後臺灣東部地區政治犯監獄成立始末研究/謝英從
6.臺灣運動漫畫中政治現象析論(1966-1987)/李鳳然
【田野調查與史料介紹】
7.旌義流芳:雲林義民公普度文化初探/黃偉強


本期《臺灣文獻》季刊售價工本費新臺幣300元,展售處:
國家書店松江門市,地址:臺北市松江路209號1樓,電話: 02-25180207
https://www.govbooks.com.tw
五南文化廣場臺中總店,地址:臺中市中山路6號(火車站旁),電話:04-22260330
https://www.wunanbooks.com.tw
另本館史蹟大樓1樓販賣部,亦可購得本館出版之各類書籍,地址:南投縣南投市中興新村光明1路256號,電話:049-2316881轉168,歡迎讀者洽購。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發 行 人張鴻銘
行政指導劉澤民
總 編 輯王希智
執行編輯廖學恆
編輯小組張家榮、楊心如、詹梓陵、洪明河
至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