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到主內容區
:::
展覽 悅讀檔案 民俗文物小常識 臺灣人‧臺灣事 新書出版 館藏介紹 館務訊息 各期電子報 反應意見 訂閱/取消 Facebook粉絲頁 另開視窗
:::

新書出版

圖:臺灣文獻71卷第1期封面
圖:臺灣文獻71卷第1期封面

《臺灣文獻》季刊71卷第1期

  《臺灣文獻》季刊71卷第1期已發行,本期刊載【研究論文】4篇、【田野調查與史料介紹】1篇,歡迎有興趣研讀清代科舉制度與政策、高雄桃仔園保生大帝兄弟類型傳說、紀元二千六百年奉祝體育大會、二二八事件在屏東、龍井區舊地名的社會大眾、專家、學者、學生參研。

  【研究論文】4篇,第1篇〈從清初臺灣方志考察科舉政策研究〉,作者王淑蕙指出:滿清入關,制定「崇儒重道」文化政策,穩定朝政大局。康熙17(1678)年開博學鴻儒科,取中明遺文士、破格予以榮耀。康熙23(1683)年臺灣設府置縣,舉國一統,成為鴻儒被罷黜離職最多的一年,因此有「聖祖善馭天下士夫」的評論。考察配合科舉政策之論述。首先:「王師」說、「天末荒島」說,先「消解」明鄭時期奠定之儒學教育,再「重建」清領時期設置儒學學校、施行科舉制度。其次:「海濱鄒魯」說,深化前朝「天末荒島」的反差對比,切割明鄭、清領時期儒學教育的延續性,後繼方志承襲觀點,逐漸形成定見。本文以為:從事「清代臺灣科舉政策制定與施行」議題研究,不僅於「崇儒重道」的文化政策,尚需考量「善馭文士」之治術層面,方能通盤觀照清代臺灣儒學發展的真實內涵。

  第2篇〈同源記憶的延續與變異─以高雄桃仔園保生大帝兄弟類型傳說為考察中心〉,作者羅景文指出:臺灣地區與醫藥相關之神祇信仰中,以保生大帝信仰最為興盛,也傳衍出最多靈驗事跡與信仰傳說。其中值得留意的是,有一類傳說是講述保生大帝各神尊之間有「兄弟」般的親屬關係,或在同一廟宇之內,或是擴大到廟際之間。這種神祇之間兄弟般的擬親屬關係,多來自於移民拓墾他地時,從原鄉迎請同一神祇之不同分身所致;或是因聚落變遷發展,分靈分香另建新廟,新廟常從原廟奉請神明金身及香火而形成。這些宣稱彼此之間有兄弟關係的保生大帝廟,多半互有淵源或是有交陪關係,但彼此的關係也可能隨著時空變遷而有變化,使得原有結盟交陪的關係更為複雜,如高雄地區桃仔園保生大帝相關之兄弟類型傳說就是一個好例子。

  第3篇〈日治時期高雄州「紀元二千六百年奉祝體育大會」之研究〉,作者金湘斌指出:西元1940年為日本紀元二千六百年,又恰逢戰爭時局,故無疑是提供高雄州、郡/市、街/庄/區、團體藉此名義舉辦體育大會,號召地方民眾前來運動的絕妙契機。雖說,舉辦目的大多帶有奉祝日本天皇制國家與謀求「體位向上」的意涵,且不論從開、閉幕典禮,或是運動遊戲項目中,均可窺探出,此時體育大會有著檢視殖民地皇國民身心鍊成與地方團體平時鍛鍊成果之功能,當然亦凸顯出以學校為中心擴展至地方團體進行社會教化動員之機制。但是,在體育大會上演整套操控、形塑、灌輸殖民地皇國民宣誓效忠大日本帝國的舞台背後,從參賽選手奮勇爭先與地方民眾熱情參與的場景,不僅能見到地方民眾暫時忘卻戰爭時局與盡情歡笑娛樂片刻的另一面外,更可從中察覺戰爭動員期的體育活動,也是在滿足參與者動機的前提下,才能發揮相當的效力。

  第4篇〈1947年屏東市「三四事件」之研究〉,作者陳佳德指出:1947年的二二八事件中,屏東市是較晚受到波及的地區,一直到3月4日才爆發衝突,與臺北、高雄、嘉義、基隆等主要衝突場域相較,屏東市的傷亡人數也相對較少。屏東市之所以影響較小的原因,主要是軍警人數較少、處理分會內的親政府力量強大、部分菁英被政府吸收等因素。不過,二二八事件仍然對屏東市地方政治造成長遠影響,二二八事件後,屏東市政治菁英,僅少數繼續參與政治,且大多是在二二八事件中與政府合作者。換言之,二二八事件不僅造成政治菁英階層的斷層,更有效消滅了反對力量,鞏固國民政府的統治。

  【田野調查與史料介紹】1篇,〈龍井區舊地名茄投、水師藔與塗葛堀探討〉,作者黃英男指出:源自於傳承百年的大肚西堡(亦稱大肚下堡)迎媽祖遶境文化中,「消失的塗葛堀四庄」與「塗葛堀港」卻在部份文獻上消失。不過在日治時期的《總督府職員錄》系統及戶政資料有政府官員派任、人口居住的事實。在還原塗葛堀的過程中,又發現文獻對於茄投與水師藔論述有誤。林、戴、石三姓墾戶開墾原文為開鑿大肚圳灌溉百順庄,並非開墾茄投庄地方,遺漏了大肚圳水源地;水師藔在清乾隆7(1742)年至44(1779)年間已有土地買賣過程,故水師藔並非清乾隆53(1788)年水裡港汛駐地。地方志以外的研究資料顯示合理的清乾隆53年水裡港汛駐地位在龍井區麗水里。


《臺灣文獻》季刊71卷第1期目錄
【研究論文】
1.從清初臺灣方志考察科舉政策研究/王淑蕙
2.同源記憶的延續與變異:以高雄桃仔園保生大帝兄弟類型傳說為考察中心/羅景文
3.日治時期高雄州「紀元二千六百年奉祝體育大會」之研究/金湘斌
4.1947年屏東市「三四事件」之研究/陳佳德
【田野調查與史料介紹】
1.龍井區舊地名茄投、水師藔與塗葛堀探討/黃英男


本期《臺灣文獻》季刊售價工本費新臺幣300元,展售處:
國家書店松江門市,地址:臺北市松江路209號1樓,電話: 02-25180207
https://www.govbooks.com.tw
五南文化廣場臺中總店,地址:臺中市中山路6號(火車站旁),電話:04-22260330
https://www.wunanbooks.com.tw
另本館史蹟大樓1樓販賣部,亦可購得本館出版之各類書籍,地址:南投縣南投市中興新村光明1路256號,電話:049-2316881轉168,歡迎讀者洽購。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發 行 人張鴻銘
行政指導劉澤民
總 編 輯王希智
執行編輯廖學恆
編輯小組張家榮、楊心如、詹梓陵、洪明河
至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