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到主內容區
:::
展覽 悅讀檔案 民俗文物小常識 臺灣人‧臺灣事 新書出版 館藏介紹 館務訊息 各期電子報 反應意見 訂閱/取消 Facebook粉絲頁 另開視窗
:::

民俗文物小常識

圖1:清水祖師(摘自《臺灣民俗文物辭彙類編》)
圖1:清水祖師(摘自《臺灣民俗文物辭彙類編》)

清水祖師

文 / 黃啟泰 / 本館採集組科員

  清水祖師歷來即是渡海來臺的福建安溪籍移民的保護神,幾乎只要有安溪縣籍移民的地方就會有清水祖師廟的成立,目前全臺約有百餘座清水祖師廟,較有名的如:三峽清水祖師廟長福巖、淡水清水巖、艋舺祖師廟等。其聖誕為農曆正月初六,是新年之後第一個重要神誕,更為新年增添喜慶。

  清水祖師又稱麻章上人、蓬萊祖師、落鼻祖師,閩南人多稱其烏面祖師。大陸移民渡海來臺,亦將清水祖師香火東傳臺灣。臺灣民間通稱清水祖師為「祖師公」。其來歷有各種傳說,一般認為祖師本名陳應(註1),是宋仁宗時代福建泉州人,自幼即具慧根,年少剃度出家,法號普足。後因媽祖點化,在大靜山受道於明松禪師;後來又至麻章一帶行醫、振濟災貧、造橋鋪路,鄉民稱之為麻章上人;神宗時候並為福建大旱求雨,晚年則居蓬萊山清水巖並寂於此(註2)。

  清水祖師的靈驗事蹟多有傳說,據中國大陸蓬萊清水巖管理處所刊安溪清水巖簡介中所述,「……為陀苦行,亢旱祈雨著名,……帝賜昭應大師……」(註3)。臺灣所傳事蹟則更顯多樣,傳說祖師進住清水巖時曾與張王蘇李四將軍鬥法,被火燒了七晝夜因此面目黝黑。又言清同治6(1867)年,石門庄民恭迎清水祖師遶境,剛抵港口時祖師的鼻子便無故掉落,此時正好發生強烈地震,但村民因爭相前往觀看落鼻祖師而未被倒塌的屋宇壓傷,自此祖師即以落鼻示警,因而聞名(註4)。在光緒10(1884)年中法戰爭期間,庇祐福建陸路提督孫開華擊退法軍,光緒帝因此頒賜「功資拯濟」御匾(註5)等。各種傳說流傳民間,與信仰緊緊相繫。

註1:鈴木清一郎著,高賢治、馮作民編譯,《增訂臺灣舊慣習俗信仰》(臺北市:眾文圖書股份有限公司,民78),頁442。
註2:江韶瑩等撰,《臺灣民俗文物辭彙類編》(南投市:臺灣文獻館,2009),頁299。
註3:李乾朗等撰,《艋舺清水巖調查研究》(臺北市:臺北市政府,1994),頁16。
註4:同註2。
註5:同註2,頁609。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發 行 人張鴻銘
行政指導劉澤民
總 編 輯王希智
執行編輯廖學恆
編輯小組張家榮、謝鎮亦、詹梓陵、洪明河
至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