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到主內容區
:::
展覽 悅讀檔案 民俗文物小常識 臺灣人‧臺灣事 新書出版 館藏介紹 館務訊息 各期電子報 反應意見 訂閱/取消 Facebook粉絲頁 另開視窗
:::

新書出版

圖:《臺灣文獻》季刊71卷第4期封面
圖:《臺灣文獻》季刊71卷第4期封面

《臺灣文獻》季刊71卷第4期

  《臺灣文獻》季刊71卷第4期已發行,本期刊載【研究論文】4篇、【書評】1篇,歡迎有興趣研讀荷蘭時代屏東平原部落名稱、彰化縣三林港的源由、日治時期夏日學校發展、臺灣漢醫藥新報社、日治後期基督教發展的專家、學者及學生參研。

  【研究論文】4篇,第1篇〈荷蘭文獻中的屏東平原南島語族村社、集稱考訂與人群區劃〉,作者康培德教授指出:屏東平原距今1,600 年至500 年前,屬於金屬器時代蔦松文化的考古遺址,與歷史文獻中的舊社可相互對應者,因相關考古挖掘調查工作有限,目前只有位於萬丹鄉田厝村、寶厝村、香社村、新庄村一帶下廍、下社皮、新庄橋等三處遺址,可對應至荷蘭史料中的麻里麻崙 (Verrovorongh) 社。即清人文獻中、又稱為下淡水社的「鳳山八社」之一。而俗稱的「鳳山八社」,其實係荷蘭東印度公司於1644 至1648 年間為管理與宣教,將平原上大小不一的20 多個村社整併的結果。本文即整理荷蘭文獻所提及,這些屬於「鳳山八社」前身大小不一村社的彼此間關係,以及推估其整併後可能的所屬,作為將來屏東平原舊社考古遺址挖掘工作時的參考。

  第2篇〈清代臺灣三林港位置的變遷〉,作者洪勝湖先生指出:三林港在溝仔墘(今之芳苑鄉永興村),明末就已經存在,清初已具備港口功能。到了雍正年間,則作為島內貿易港,最遲至乾隆初年,即已形成三林港街,繁榮一時。後來港口在乾隆中淤積了,加上乾隆49 年(1784) 鹿港開為正口,鹿港成為臺灣中部最大貿易港,迫使鄰近的三林港漸趨沒落;然而與三林港同樣在沙汕間的海口,卻在嘉慶年間形成王功港,道光年間形成番仔挖港,且兩個港口前後作為鹿港的外港,若以三林港為中心,則其鄰近先後形成了二林社(之後形成二林街)、王功港街與番仔挖街,足見三林港發展的變遷。

  第3篇〈「山へ海へ」-大正時期在臺學生的夏季戶外教育〉,作者林玫君教授指出:臺灣早在日治時期,已嘗試透過「文明化」過程,施以近代化設施,先消除臺灣內心潛藏的畏懼,並於大正期間,順勢地將戶外教育納入學校的有機體,並透過運動科學數據加以深化其成效。這種透過集團生活實施的戶外教育,是日本殖民者因應熱帶地「風土馴化」的憂慮而來,「山へ海へ」具有因地制宜的特徵,學生們居於山岳或海濱附近,在師長的指導下共學、共食、共寢,實踐規律課表,進行游泳、登山、體操、遊戲或球類競賽的動態活動,也包括涵養智識的靜態學科複習。這不僅是教育政策裡的夏期休養之道,更是一個鍛鍊體格、愛鄉愛土和教養品德的多元場域,頗有「德、智、體」三育並進之意涵,積極傳達了避暑、健康、鍛鍊、實學、文明等深層的殖民思維。

  第4篇〈1926年的臺灣漢醫藥新報社〉,作者陳昭宏指出:1925 年,高雄州鳳山街人黃金水有感於臺灣漢醫藥現況之衰退,欲力圖復興,因而偕同友人組社,名為「臺灣漢醫藥新報社」,並於1926 年1 月發行報刊《臺灣漢醫藥新報》,目的在於喚醒臺灣民眾研究漢醫藥、提供臺灣藥種商受驗者準備之參考。只不過,《臺灣漢醫藥新報》僅發行1 年便停刊,該社亦解散。但它以定期發行報刊的方式開啟了公開研究漢醫藥之先例,其貢獻不可忽略。往後不久,才由臺北乾元藥行的陳茂通等人發起「臺灣皇漢醫道復活運動」,臺灣的漢醫復興史進入另一波高峰。

  【書評】1篇,〈評介《傳道報國:日治末期臺灣基督徒的身分認同(1937 -1945)》〉,作者黃寶雯指出:該書作者盧啟明旨在分析臺灣基督徒如何回應「傳道報國」的思想,進而探究臺灣基督徒的身分認同。書中大量運用教會檔案、教會報章雜誌及年鑑,也運用基督徒的傳記與回憶錄,及當時基督徒之著作,例如楊士養《南臺教會史》等, 成功地呈現了臺灣基督徒所處環境的轉變,並細膩地描寫他們對身分認同的選擇變化與猶疑不安。

《臺灣文獻》季刊71卷第4期目錄
【研究論文】
1.荷蘭文獻中的屏東平原南島語族村社、集稱考訂與人群區劃/康培德
2.清代臺灣三林港位置的變遷/洪勝湖
3.「山へ海へ」-大正時期在臺學生的夏季戶外教育/林玫君
4.1926年的臺灣漢醫藥新報社/陳昭宏
【書評】
1.評介《傳道報國:日治末期臺灣基督徒的身分認同(1937 -1945)》/黃寶雯

本期《臺灣文獻》季刊售價工本費新臺幣300元,展售處:
國家書店松江門市,地址:臺北市松江路209號1樓,電話: 02-25180207
https://www.govbooks.com.tw
五南文化廣場臺中總店,地址:臺中市中山路6號(火車站旁),電話:04-22260330
https://www.wunanbooks.com.tw
另本館史蹟大樓1樓販賣部,亦可購得本館出版之各類書籍,地址:南投縣南投市中興新村光明1路256號,電話:049-2316881轉168,歡迎讀者洽購。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發 行 人張鴻銘
行政指導劉澤民
總 編 輯王希智
執行編輯廖學恆
編輯小組張家榮、謝鎮亦、詹梓陵、洪明河
至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