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到主內容區
:::
展覽 近期活動悅讀檔案 民俗文物小常識 臺灣人‧臺灣事 館藏介紹 館務訊息 各期電子報 反應意見 訂閱/取消 Facebook粉絲頁 另開視窗
:::

臺灣人‧臺灣事

圖1:張紹濂履歷書,典藏號:00112607019
圖1:張紹濂履歷書,典藏號:00112607019

古亭醫院張紹濂

文/張家榮/本館編輯組編纂

  張紹濂曾任戰後第1任古亭區長,開設古亭醫院,行醫46年,據St. Louis大學醫學院榮譽教授朱真一回憶:「張紹濂是我小學母校,新竹縣新埔國小的校友。從小就常聽到熟悉的前輩,他從日治時代的新埔公學校畢業,是我們母校的第一位博士」(註1),在早年杜聰明的鴉片研究和愛愛寮的戒斷治療中,張紹濂也是重要助手之一。然而有關張紹濂的介紹,卻鮮少見。

  所幸由本館保存臺灣總督府專賣局檔案仍可窺見張紹濂早期生平,張紹濂生於明治39(1906)年,大正3(1914)年入新埔公學校,大正10(1921)年考入臺灣總督府醫學專門學校豫科,大正14(1925)年豫科修業完成,編入本科,昭和4(1929)年3月30日修畢課程,次(31)日,即獲臺灣總督府專賣局委託從事鴉片煙膏與鴉片副產品研究,並擔任製造課勤務(註2),兩日(4月2日)後,杜聰明亦獲委託從事鴉片煙膏與鴉片副產品研究,及擔任製造課勤務(註3)。

  杜聰明對此段過程,在其《回憶錄》中有描述:「筆者自歐美留學回臺後,計畫要研究鴉片及モルヒネ(嗎啡)問題,得崛內校長的周旋,任為專賣局屬託(囑託),開始調查研究慢性モルヒネ中毒者之治療方法。」而回憶錄中也提到張紹濂在愛愛寮的工作:「昭和4(1929)年3月12日,記憶是日本陸軍紀念日與邱賢添君開始往愛愛寮開始治療モルヒネ中毒者,嗣後獲得葉猫猫及張紹濂兩君為助手,治療許多慢性モルヒネ中毒者及鴉片癮者除癮治療(註4)。」總督府府報也記載張紹濂這年取得醫籍登記(註5)。

  昭和5(1930)年,張紹濂取得醫學專門學校卒業證書(註6),同年離開專賣局工作(註7),資料顯示該年他到警務局臺北更生院服務,這是由杜聰明建議下成立之專門收治鴉片煙癮的機構,杜聰明在昭和5年1月即任該院囑託(註8),主管醫局治療業務,張紹濂也因此受聘為該院囑託。但這年對張紹濂一生而言,對他影響最大的事情,應該是成立古亭醫院。古亭醫院位在當時古亭町173番地,約在今日羅斯福路與南昌路口,至民國65(1976)年張紹濂赴美治療癌症前夕,仍守在醫院治療病人,人生歲月與古亭醫院密不可分。

  然而,開業後,張紹濂並未中斷研究學習工作,陸續發表數十篇論文,其中〈阿片「アルカロイド」ノ家兔血液及臟器「カタラーゼ」ニ及ボス影響〉一文,分為第一至第九部分,斷斷續續發表於臺灣醫學會雜誌(註9),昭和16(1941)年,張紹濂也以〈阿片「アルカロイド」ノ家兔血液及臟器「カタラーゼ」ニ及ボス影響〉這篇文章,獲得岡山醫學大學博士。另外,據杜聰明陳述,張紹濂開業後,除了賡續杜聰明藥理學教室研究外,並曾數次赴日參與日本藥理學會年會,之後,張紹濂一度每日也向小兒科酒井教授學習小兒科知識(註10),可說是好學不倦。
  
   然而,張紹濂後來並未像杜聰明的部分學生,往學術發展,原因在張紹濂取得博士時,一來臺灣醫學博士逐漸增加,二來當時已面臨戰爭時局,外在條件並不利於學術發展,而更重要的,張紹濂家中狀況,必須靠他更多的收入,才能提供家人較優渥生活,恐怕是其無法賡續研究工作的重大原因。

  因此,戰後,張紹濂除極短時間曾擔任第1任古亭區長(註11),仍繼續古亭醫院等診療工作,但更積極投入商業經營,張紹濂經營過的公司,包括了新高化工、愛國化工、張裕盛糖廠……等等。其中,將商業與醫學結合,張紹濂最為醫界津津樂道的一件事情,是在他擔任臺北市醫師公會理事長期間,為了替醫師公會籌設固定辦公場所,以募股方式向公會成員籌資,設立臺北杏林股份有限公司,再利用公司一部分場地,專供醫師公會辦公室,公私兩利,獲得不少讚譽(註12)。

  臺灣史界名人高賢治(註13)先生,即為張紹濂哲嗣,惟高中時樂衷劍道,雖有父執輩推介至臺北醫學院就讀,但最後仍婉拒,後來借父親醫院名稱,開設古亭書屋,專營臺灣研究書籍,並重刊已絕版臺灣文獻史料,對臺灣史研究貢獻極大,也算是另一種承繼箕裘。


註1:朱真一,〈早期臺灣與歐美的交流─臺灣的「鴉片戰爭」(二十二)補正、回顧〉,《臺北市醫師公會會刊》,第56卷第11期(2012),頁70。
註2:「嘱託張紹濂解嘱ノ件」(1930-01-01),〈昭和五年自一月至三月人事書類專賣局〉,《臺灣總督府專賣局》,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典藏號:00112463028。
註3:「杜聰明(補熱帶醫學研究所所員)」(1940-05-01),〈昭和十五年五月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高等官進退原議〉,《臺灣總督府檔案.進退原議公文類纂》,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典藏號:00010104095。
註4:杜聰明,《回憶錄》(臺北:杜聰明博士獎學基金會, 1982 年再版),頁79。惟日本陸軍紀念日應為3月10日。
註5:0071030660a022「醫籍登錄」(1929-05-07),〈昭和4年5月臺灣總督府報第660期〉,《臺灣總督府(官)報》,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典藏號:0071030660a005。
註6:0071030940a086「卒業證書授與(臺北醫專)」(1930-04-22),〈昭和5年4月臺灣總督府報第940期〉,《臺灣總督府(官)報》,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典藏號:0071030940a004。
註7:「嘱託張紹濂解嘱ノ件」(1930-01-01),〈昭和五年自一月至三月人事書類專賣局〉,《臺灣總督府專賣局》,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典藏號:00112463028。
註8:「杜聰明(補熱帶醫學研究所所員)」(1940-05-01),〈昭和十五年五月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高等官進退原議〉,《臺灣總督府檔案.進退原議公文類纂》,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典藏號:00010104095。
註9:張紹濂發表之博士論文相關文章可至臺灣醫學會雜誌資料庫檢索:http://140.112.113.22/fjomapp/start.htm。
註10:按應為酒井潔。見杜聰明:《杜聰明言論集》(臺北市:杜聰明博士還曆紀念獎學金管理委員會,1955),頁334-335。
註11:李道勇主編,《中正區誌》(臺北:中正區公所,2008),頁218。
註12:吳基福,《臺灣醫師公會三十三年史》(臺北,中華民國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1980),頁463-464
註13:現已更名為張賢治,見林文龍採訪整理,《高賢治先生訪談錄》(南投,國史館臺灣文獻館,2017),頁12-13。本文承高賢治先生指正。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發 行 人張鴻銘
行政指導黃宏森
總 編 輯林明洲
執行編輯楊絲羽
編輯小組劉仁翔、謝東勝、詹梓陵、洪明河
至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