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到主內容區
:::
展覽 近期活動悅讀檔案 民俗文物小常識 臺灣人‧臺灣事 館藏介紹 館務訊息 各期電子報 反應意見 訂閱/取消 Facebook粉絲頁 另開視窗
:::

館務訊息

圖1:講座林茂賢副教授
圖1:講座林茂賢副教授

臺灣文獻講座回顧:臺灣傳統戲曲

  本館於5月27日(星期五)下午2時至4時,舉辦2022年第二場臺灣文獻講座,由臺中教育大學臺灣語文學系林茂賢副教授蒞館專題演講「臺灣傳統戲曲」,講述傳統戲曲的構成元素、民間劇場的特色、劇團組織與營運、戲班的淡季與旺季、傳統戲曲的社會功能、配合豐富的歌仔戲唱詞、唸白等。

  林副教授以臺灣傳統戲曲是結合文學、音樂、舞蹈、美術及工藝之美的表演藝術,是臺灣社會生活的要素,反映了臺灣民眾思想、感情和價值觀,也是文化藝術的結晶。

  首先介紹臺灣傳統戲曲的分類,大致可分為大戲、歌舞小戲與偶戲,大戲包括南管戲、九甲戲、亂彈戲、四平戲、歌仔戲、客家採茶戲以及京戲等劇種,以及國民政府遷臺後傳入臺灣的大陸地方戲劇;歌舞小戲包括車鼓弄、牛犁陣、桃花過渡、打七響、牽亡歌陣、三腳採茶戲……等;偶戲包括布袋戲、皮影戲及傀儡戲。

  這些傳統戲曲,借由神明聖誕、廟會慶典、酬神還願、生命禮俗、 打賭、道歉、懲罰過失、促銷商品、選舉造勢等演出,使地方聚集人群,非常熱鬧。然而目前傳統戲曲、音樂却面臨困境,隨著外在環境之變化、傳播媒體與休閒娛樂的多元化、環保意識高漲、民眾檢舉噪音、演出影響交通等因素,造成觀眾流失,加上藝術性不足、不符時代潮流等,以致逐漸沒落。

  最後,林副教授以傳統戲曲的未來,應回歸傳統唱腔身段、編寫新劇本、與現代劇場結合、納入12年教育課綱、開發觀眾與培養演員尋求發展,期許大家都能作傳統戲曲忠實的觀眾。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發 行 人張鴻銘
行政指導黃宏森
總 編 輯林明洲
執行編輯楊絲羽
編輯小組劉仁翔、謝東勝、詹梓陵、洪明河
至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