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到主內容區
:::
展覽 近期活動悅讀檔案 民俗文物小常識 臺灣人‧臺灣事 新書出版 館藏介紹 館務訊息 各期電子報 反應意見 訂閱/取消 Facebook粉絲頁 另開視窗
:::

民俗文物小常識

圖:門神(摘自《臺灣民俗文物辭彙類編》)
圖:門神(摘自《臺灣民俗文物辭彙類編》)

門神

文/摘自《臺灣民俗文物辭彙類編》 https://dict.th.gov.tw

  門神為古代五祀之一,祭門乃因「門戶人所資以出入」。從唐至宋門神一直是五祀(七祀)之一,同時為官方所祭。通典:「說曰天子諸侯必立五祀,五祀者謂其有居處出入、飲食之用,祭之所以報德也。」

  漢代以來,開始有「人」成為門神傳說故事,其中以神荼、鬱壘最為著稱。唐朝則以唐太宗的猛將秦叔寶(秦瓊)、尉遲恭為代表,另鍾馗則因托夢唐玄宗,要消滅天下妖孽,則命畫工吳道子畫成圖像辟邪,宋代沿襲直到清代鍾馗則成為端午逐鬼之神。

  門是建築物最重要的出入口,依建築性質而有不同的守護門神。以寺廟門神為例:佛教寺廟的門神如四大天王、韋馱與伽藍;道教與民間信仰廟的門神常見秦瓊與尉遲恭或神荼與鬱壘;一般陰廟如閻王殿、陰陽公廟、城隍廟等有七爺八爺或牛爺馬爺為門神。

  坐南朝北的寺廟,除中門外,尚有東西側門。中門往往是主要門神,如神荼、鬱壘、秦叔寶、尉遲恭;兩側門神則隨主神而異。一般主神若為男性,如王爺,兩側便畫文官像手持托盤,盤內裝「冠帽」表示加官,放「酒壺」表示晉爵,「鹿」代表祿,「桃」代表壽。主神若女性神祇的廟宇,如媽祖廟、夫人媽廟等,龍虎邊側門則為太監、宮娥等手持「香、花、茶、果」等,都具有祈福的意義。

  寺廟門神大多為彩繪,隨著臺灣社會的日漸富裕,門神的雕作亦愈加精緻華麗,成為典型的宗教藝術。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發 行 人張鴻銘
行政指導黃宏森
總 編 輯林明洲
執行編輯楊絲羽
編輯小組劉仁翔、謝東勝、詹梓陵、洪明河
至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