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到主內容區
:::
展覽 近期活動悅讀檔案 民俗文物小常識 臺灣人‧臺灣事 新書出版 館藏介紹 館務訊息 各期電子報 反應意見 訂閱/取消 Facebook粉絲頁 另開視窗
:::

館藏介紹

圖1:《淡水廳志》「卷六〈典禮.祠廟〉七」雕版(館藏號19980012494)
圖1:《淡水廳志》「卷六〈典禮.祠廟〉七」雕版(館藏號19980012494)

《淡水廳志》雕版-卷六

文/林明霏/本館採集組科員

  《淡水廳志》成書於同治10(1871)年,前後40年歷經至少3次修志,全書有16卷,雕版約273片,本館典藏數量高達220片之多,為臺灣少見的清代方志版片。

  《淡水廳志》卷六為典禮志,共列慶賀、接詔、迎春、耕耤、祭社稷、厲祭、救護日月、鄉飲酒、鄉約、祠祀、祠廟等十一目。典禮志中「祠祀」、「祠廟」2目是關係地方的習俗信仰與歲時祭典,其他都是屬於全國性的典禮,其儀注由朝廷頒布,依據既定時辰行禮如儀。誠如本志小序所言:「淡廳初闢,所有奉行儀注一遵《會典》,錄要於篇」。

  這些例行性典禮略述如下:其中以「慶賀」(含萬壽節、元旦、冬至三節)最為隆重;「迎春」、「耕耤」兩禮,是立春的重要典禮,以示重農之意;「祭社稷」、「厲祭」,兩者與城隍廟有關,每年春秋仲月上戊日致祭;「厲祭」依禮每年三祭,惟本廳只在7月望日一祭,是日奉城隍神位設壇祭厲;「救護日月」是因自然現象的日月蝕而起的儀式,可視為民俗材料;「鄉飲酒」與「鄉約」,都與老人有關,前者是敬老典禮,後者為耆老登壇講述聖諭相關故事,勸化民人,屬社會教育環節。

  本卷為關係地方的習俗信仰與歲時祭典的「祠祀」、「祠廟」二目,為本廳民間信仰廟宇的總調查,保留不少珍貴史料。其差別在於列入祀典者稱祠祀,如天后宮、文昌祠等,否則稱之祠廟,如上帝廟、王爺宮之類。但細究所列,仍頗混淆,如林豪在《淡水廳志訂繆》所言:「厲壇既入祠祀,何以東壇等處別入祠廟?火神廟、龍王祠既入祠祀,何以水神廟、水仙宮別入祠廟?他如德政祠、義民亭、壽公祠,或稱循史、或為忠臣,何至混列元帥廟、國王廟之間而漫無區別耶」?

  本館典藏《淡水廳志》卷六雕版6片,均為雙面雕刻,其中「〈典禮.祠廟〉七,〈典禮.祠廟〉八」雕版(館藏號19980012494),以拼接版方式完成,拼接線作工細緻,於印製刻本並無痕跡,且前版面第2頁首4行,拼接後再鑲崁木料雕刻,此處下方有數處龜裂痕。主要內容為卷六〈典禮、祠廟〉,自「火神廟」介紹起,及於各地的「天后宮」,其中林維讓亦於枋橋捐建文昌祠。(註)

※本館珍藏220片《淡水廳志》雕版,均可於文物查詢系統https://collections.culture.tw/th_collectionsweb查得詳細說明。

參考資料:
註:國史館臺灣文獻館文物查詢系統,「〈典禮.祠廟〉七,〈典禮.祠廟〉八」,https://collections.culture.tw/th_collectionsweb/collection.aspx?GID=MPMDMFMXME,2022年7月13日上網檢索。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發 行 人張鴻銘
行政指導黃宏森
總 編 輯林明洲
執行編輯楊絲羽
編輯小組劉仁翔、謝東勝、詹梓陵、洪明河
至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