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到主內容區
:::
展覽 近期活動悅讀檔案 民俗文物小常識 臺灣人‧臺灣事 新書出版 館藏介紹 館務訊息 各期電子報 反應意見 訂閱/取消 Facebook粉絲頁 另開視窗
:::

臺灣人‧臺灣事

圖1:「省府衛生處技正許子秋任免案」(1950-10-16),〈衛生處人員任免(0039032.31232)〉,《臺灣省級機關》,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原件: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典藏號:0040323109218010。
圖1:「省府衛生處技正許子秋任免案」(1950-10-16),〈衛生處人員任免(0039032.31232)〉,《臺灣省級機關》,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原件: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典藏號:0040323109218010。

鋪設健康安全網─許子秋

文 / 王振勳、盧胡彬、郭佳玲(摘錄自《臺灣全志》卷十三人物志•社會與文化篇)(註1)

  許子秋(1920.2.5-1988.3.23),今臺南市人,大正 9(1920)年出生。昭和 18 (1943)年,畢業於日本京都帝國大學醫學部,隨即奉派至日本設立於中國徐州博愛醫院服務,擔任婦產科醫師。戰後,許氏從徐州至北京,進入由美國政府在北京協和醫學院開辦的「公共衛生研究院」,接受6個月的「防疫訓練班」課程。1946年,回到臺灣,出任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民政處衛生局課員,不久升任視察,1950年,調任臺灣省衛生處第三科科長,再升衛生處技術室主任(註1)。

  1951年,許氏獲美援資助,赴美進修,專攻公共衛生,1年後取得美國匹茲堡大學碩士學位。1952年,執行世界衛生組織、農復會、美國公共安全總署中國分署和臺灣省政府合作的「撲滅全省瘧蚊四年計畫」,以及洛克裴勒基金會和普林斯頓大學在臺灣開始的人口研究。1953年,採納世界衛生組織建議,在臺中市推行婦幼示範工作,並設置公共衛生護理訓練班等。1954年,臺灣省衛生處設立砂眼防治中心,由許氏擔任主任。1955年,升任臺灣省衛生處簡任技正,1956年,調任臺灣省立錫口療養院院長,赴日治療肺結核。開刀返國後,擔任臺中醫院副院長。1959年,臺灣省公共衛生教學實驗院成立,擔任首任院長並兼任臺北公共衛生教學示範中心主任(註2)。

  1962年,臺灣省政府改組,由黃杰出任省主席,邀請許氏接任 臺灣省政府衛生處處長。早在1954年,許氏即曾發表有關霍亂疫苗 接種效果的報告,1962年臺灣的霍亂,也引起許氏的注意,在被任命為衛生處長前,已到各疫區做流行病學調查,並將研究送到日本京都帝國大學,榮獲博士學位。上任後,就以「不讓霍亂再發生」為首要工作,訂定霍亂預防計畫全面展開撲滅霍亂的工作。為防治霍亂,經常親自至窮鄉陋巷檢視環境(註3)。

  許氏出身婦產科醫師,對於婦幼衛生的重視更是不遺餘力,設置「牛奶站」 提供孕婦和產婦及 2 歲以下幼兒所需的營養。提倡新觀念,高喊家庭計畫,1964年,提出「臺灣省家庭計畫五年方案」,10 月,成立「家庭衛生委員會」,推廣使用子宮內避孕器「樂普」。民國 55(1966)年,家庭衛生委員會改為「家庭計畫推行委員會」。1967年,推出「五三口號」,即婚後 3年才生育,每隔 3年再生、最多不超過 3個,33歲前完成生育,一共是 5個 3。1968年,行政院公布「臺灣地區家庭計畫實施辦法」。1969年,公布「中華民國人口政策綱領」,政府政策開始謀求人口品質提高與人口數量合理控制。臺灣成功的在民國50年代使人口成長率減緩下來,「臺灣經驗」成為國際上人口研究引用的範例和觀摩學習的對象(註4)。

  許氏主張原住民不必積極實行家庭計畫,並推動原住民醫師、護士養成計畫,完全公費。自日本引進垃圾車,播放〈少女的祈禱〉樂曲,作為垃圾車到達的信號,拆除全省各地固定的水泥垃圾箱。興建螺旋式公共廁所,這種公廁可提供路人及鄉村居民使用,被人謔稱為「子秋廁所」,不以為忤,大建特建,幾年下來, 各地合於標準的廁所比新建的房子還多(註5)。

  1960年代,小兒痲痺十分流行,1965年2月,頒訂「臺灣省小兒痲痺預防接種計畫」。當時臺灣經濟尚未起飛,衛生資源極為有限,許氏四處奔走爭取疫苗的經費。透過個人國際關係,無償取得一批價值 3 千8百萬元的疫苗,即使如此,疫苗數量仍不足所需,適巧,另有一批有效期滿的疫苗,經徵詢美、日相關專家意見,並送國外機構檢定,確認疫苗仍具有效性後,為兒童預防接種,引起爭議(註6),導致許子秋於1970年底,辭職遠走韓國應聘擔任世界衛生組織顧問,其後轉至馬尼拉世界衛生組織西太平洋分署,共計 10 年。在世界衛生組織內,許氏負責推動太平洋地區的家庭計畫、婦幼衛生、人力發展、家庭醫學及保健宣傳,成就非凡(註7)。

  1981年5 月 9 日,許子秋接受李國鼎延攬,返臺擔任行政院衛生署署長。當時許氏已有病在身,卻為了能報效故鄉,辭去世界衛生組織職務,抱病返臺,立即展開網羅優秀人才進入衛生署工作,對當時的醫政法規如醫療法、精神衛生法、優生保健法都大力推動,獲得通過;提出肝炎疫苗接種的計畫於1984年展開接種;又擬訂臺灣醫療網的十五年三期計畫,從1985年付諸實施; 建立群體醫療中心,解決偏遠地區的醫師荒;對於藥物管理和食品衛生管理的強化工作也在其任內建立良好的基礎;在他的帶領下,衛生署一批年輕充滿熱情優秀幹部的表現令人刮目相看。

  當時因臺灣經濟轉型所產生的公害問題,層出不窮,行政院衛生署成為眾矢之的。許氏任內後期,連續發生食品衛生事件,如米酒風波、偽藥問題、牛蛙污染事件、S-95奶粉問題、餿水油事件及西施舌中毒等重大事故,儘管許氏依舊堅持自己的專業理念行事,卻難獲各方奧援,1986年9 月,遂因病請辭。 許氏的健康卻日漸惡化,1988年3月因肝病與世長辭。任內所推動的各項衛生措施,不僅寫下臺灣經驗中公共衛生政策的篇章,更成為後繼署長施純仁、張博雅繼續參照的範本(註8)。

  許氏在臺灣近代公共衛生發展過程中,建構了前瞻的家庭計畫、公共醫療網、全面防疫體系(如全面防治小兒痲痺、B型肝炎)、注重國民心理衛生等。至今, 所創造的公共衛生架構,仍是今日臺灣公共衛生的主流(註9)。

註1:林靜靜著,《壯志與堅持:許子秋與臺灣公共衛生》(臺北:財團法人董氏基金會,1999), 頁 21。
註2:林靜靜著,《壯志與堅持:許子秋與臺灣公共衛生》,頁 23-31。
註3:林靜靜著,《壯志與堅持:許子秋與臺灣公共衛生》,頁 37-41。
註4:〈婦幼公衛大師:許子秋(1920-1988)〉,陳永興著,《臺灣醫界人物誌》(臺北:望春風文 化事業公司,2004),頁 183。
註5:蕭新民,〈許子秋(一九二○至一九八八)〉,《中外雜誌》63 卷第 5 期 (1998.5),頁 87。
註6:張淑卿,〈1960 年代臺灣進口過期小兒痲痺疫苗之爭議〉,范燕秋編,《多元鑲嵌與創造轉化:臺灣公共衛生百年史》(臺北:遠流出版事業公司,2011),頁 315-352。
註7:蕭新民,〈許子秋(一九二○至一九八八),頁 87-88。
註8:莊永明著,《臺灣醫療史:以臺大醫院為主軸》,頁 387。
註9:莊素玉,〈鋪設健康安全網—許子秋〉,《天下雜誌》第 200 期 (1998.1),頁 260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發 行 人張鴻銘
行政指導黃宏森
總 編 輯林明洲
執行編輯楊絲羽
編輯小組鄭文文、謝東勝、詹梓陵、洪明河
至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