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到主內容區
:::
展覽 近期活動悅讀檔案 民俗文物小常識 臺灣人‧臺灣事 新書出版 館藏介紹 館務訊息 各期電子報 反應意見 訂閱/取消 Facebook粉絲頁 另開視窗
:::

民俗文物小常識

圖:螺鈿(摘自《臺灣民俗文物辭彙類編》)
圖:螺鈿(摘自《臺灣民俗文物辭彙類編》)

螺鈿

文/摘自《臺灣民俗文物辭彙類編》 https://dict.th.gov.tw

  螺鈿工藝是用貝殼製成薄片,鑲嵌在器物表面的裝飾工藝,廣泛運用在各式漆器上,也用在家具、樂器、盒匣、木雕,以及各種材質的工藝品上。

  螺鈿在中國的最早出土文物是西周的螺鈿漆器,至唐代螺鈿工藝已達到相當成熟的地步,日本正倉院目前還完整地保存著唐代的螺鈿家具。宋代的螺鈿漆器,以在黑漆上用白鈿片鑲嵌最出色。元、明時期已能鑲嵌細薄的螺鈿,並搭配不同色澤的蚌殼。

  螺鈿的鑲嵌技法通常可分為硬鈿、軟鈿與鐫鈿三大類,硬鈿技法又分厚片、薄片硬鈿、襯色鈿嵌和硬鈿挖嵌;軟鈿最著名的點螺法,是將螺貝製成零點五公釐以下的薄片,切割成點、絲、片等形狀,組成圖畫嵌於黑色的漆底上;鐫鈿即鑲嵌物凸出於底板的鑲嵌法。臺灣現存的上下供桌也有許多螺鈿鑲嵌的作法。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發 行 人張鴻銘
行政指導黃宏森
總 編 輯林明洲
執行編輯楊絲羽
編輯小組鄭文文、謝東勝、詹梓陵、洪明河
至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