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到主內容區
:::
展覽 近期活動悅讀檔案 民俗文物小常識 臺灣人‧臺灣事 新書出版 館藏介紹 館務訊息 各期電子報 反應意見 訂閱/取消 Facebook粉絲頁 另開視窗
:::

臺灣人‧臺灣事

圖1:《臺灣全志 卷十三人物志 社會與文化篇》封面
圖1:《臺灣全志 卷十三人物志 社會與文化篇》封面

卑南族音樂歌謠作曲家-陸森寶BaLiwakes(1910.11.12-1988.3.26)

文/王振勳、盧胡彬、郭佳玲(摘錄自《臺灣全志》卷十三人物志‧社會與文化篇)

  陸森寶,卑南族原住民,明治43(1910)年出生於今臺東縣卑南鄉。卑南族名「BaLiwakes」,「BaLi」是「風」之意,「BaLiwakes」即「旋風」,形容跑步起來猶如旋風;昭和16(1941)年被認定為「國語家庭」,改日本名為「森寶一郎」,1946年再改漢名為「陸森寶」(註1)。

  陸氏於大正4(1915)年入卑南蕃人公學校就讀,大正8(1919)年畢業;大正11(1922)年進入少年會所(Takuban),第1次參加「猴祭」;大正12(1923)年入臺東公學校(今臺東大學附設實驗國民小學),大正15(1926)年再入同校高等科。昭和2(1927)年高等科畢業後,考入臺南師範期間,對鋼琴產生濃厚興趣,常利用課餘時間進行琴房練習,曾獲得學校鋼琴比賽冠軍。另外,具運動天賦在田徑或球賽獲得許多獎牌,在臺南州及全島競技大會上,不論是400公尺或是800公尺競賽,都寫下輝煌成績,曾得到鐵餅、標槍、跳高、跳遠等四項冠軍(註2)。

  昭和8(1933)年,陸氏自臺南師範學校畢業,返回臺東擔任新港公學校(今成功鎮三民國小)訓導,昭和13(1938)年轉任寧埔公學校(今長濱鄉寧埔國小)訓導。昭和16(1941)年改日本名為「森寶一郎」,回任新港公學校訓導,同時擔任新港庄新港青年指導員,負責指導棒球、相撲、體育、音樂、文藝等。昭和18(1943)年任小湊國民學校(今成功鎮忠孝國小)訓導(註3)。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翌年(1946)改漢名為「陸森寶」。先留任成功鎮忠孝國小(原「小湊國民學校」),後至新成立的「臺東縣立初級農業職業學校」(今臺東專科學校)擔任體育和音樂老師,直至1962年退休。任教期間,積極培育原住民人才,並從事音樂創作,一生創作50多首,多為民歌與宗教詩歌。部落發生的任何人、事、物都能成為陸氏的創作題材,例如「頌祭祖先」即為紀念祖先而創作;「美麗的稻穗」則為慰問在金門戰場上的族人子弟;「懷念年祭」是為出外工作的遊子想念家鄉而寫。陸氏更將卑南族的傳說故事入歌,以及將卑南古調改編成容易吟唱的曲調,故有「卑南族音樂靈魂」之稱;1988年逝世於臺東(註4)。

備註:
註1:孫大川,《BaLiwakes,跨時代傳唱的部落音符:卑南族音樂靈魂陸森寶》(宜蘭:國立傳統藝術中心,2007),頁14。
註2:黃雅芳,〈日治時期原住民菁英教養與其語文書寫:以陳實、高一生與陸森寶為例〉(嘉義:國立中正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頁39-41;孫大川,《BaLiwakes,跨時代傳唱的部落音符:卑南族音樂靈魂陸森寶》,頁290-292;陸幸江,〈我的外公陸森寶〉,《臺灣YOUNG》18期(2007.06),頁11。
註3:施添福、詹素娟編纂,《臺東縣史.人物篇》(臺東:臺東縣政府,2001),頁71;孫大川,《BaLiwakes,跨時代傳唱的部落音符:卑南族音樂靈魂陸森寶》,頁290-292。
註4:施添福、詹素娟編纂,《臺東縣史.人物篇》,頁71-72;黃雅芳,〈日治時期原住民菁英教養與其語文書寫:以陳實、高一生與陸森寶為例〉,頁99-102;陸幸江,〈我的外公陸森寶〉,《臺灣YOUNG》18期(2007.06),頁11;孫大川,〈身教大師BaLiwakes(陸森寶):他的人格、教養與時代〉,收入林宜妙主編,《卑南族音樂家陸森寶先生百歲冥誕紀念研討會論文集》(臺北:行政院原住民委員會,2010),頁7。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發 行 人張鴻銘
行政指導黃宏森
總 編 輯林明洲
執行編輯楊絲羽
編輯小組鄭文文、瘳學恆、詹梓陵、洪明河
至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