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到主內容區
:::
展覽 近期活動悅讀檔案 民俗文物小常識 臺灣人‧臺灣事 新書出版 館藏介紹 館務訊息 各期電子報 反應意見 訂閱/取消 Facebook粉絲頁 另開視窗
:::

民俗文物小常識

圖:頭牙(摘自《臺灣民俗文物辭彙類編》)
圖:頭牙(摘自《臺灣民俗文物辭彙類編》)

頭牙

文/摘自《臺灣民俗文物辭彙類編》https://dict.th.gov.tw/

  臺灣有句諺語「田頭田尾土地公」,意謂土地公遍佈各地且無所不在,是土地的守護神,統理固定的轄區,主掌居民的禍福,無論鄉野都市商家都奉祀土地公。

  土地公又稱福德正神、福德爺、土地公伯、伯公、后土,民間崇奉土地公應與古代社稷神的祭祀有淵源,人們依賴土地作為居住所,以土地所生長的穀物維生,為感謝土地神賜予農作豐收,擴及商家生意事業興隆,後被視為財神的福德正神。

  高拱乾《臺灣府志》中記載「二月二日,各街社裏逐戶斂錢宰牲演戲,慰當境土神;名曰春祈福。」即在農曆二月二日當天有些地方會請歌仔戲或布袋戲「搬戲」,為土地公祝壽。習俗上每月的初二、十六皆是作牙的日子,也是祭拜土地公的日子,而二月初二則稱為「頭牙」,十二月十六則稱為「尾牙」。俗語:「頭牙不做,尾牙空;尾牙無作,年年空。」,所以總是會準備祭品特別到庄頭(或角頭)的土地公廟去上香祭拜,部分商店行號則會「辦桌」犒賞員工,希望來年一起打拼,大發利市。

  而農家則會在當日在稻田或農田的一隅,插上用竹枝頂端剖開塞著土地公金(福金)或刈金夾著三炷香的「土地公柺」,並備上簡單供品敬拜土地公,請祂老人家代為看顧農田,以祈求五穀豐收。然而隨時代變遷,此感念土地神守護農作的風俗已漸漸式微。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發 行 人張鴻銘
行政指導黃宏森
總 編 輯林明洲
執行編輯楊絲羽
編輯小組鄭文文、瘳學恆、詹梓陵、洪明河
至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