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到主內容區
:::
展覽 近期活動悅讀檔案 民俗文物小常識 臺灣人‧臺灣事 新書出版 館藏介紹 館務訊息 各期電子報 反應意見 訂閱/取消 Facebook粉絲頁 另開視窗
:::

館藏介紹

圖1:乾隆五十七年劉啟明主立鬮分字
圖1:乾隆五十七年劉啟明主立鬮分字

嘗會—客家社會的祭祖組織

文/林明霏/本館採集組科員

  嘗會是客家社會特有的祭祖組織,即為祭祀公業,是「祭田」(族田中用於祭祀的土地)之延伸。客家人稱祭田為祀田、嘗田、嘗產、蒸嘗田等,別稱公田、祭產,係父母尚在或父死後,將家產先行分家析產或依房數分財產,採「抽鬮」方式分配,並將其中一部分設定為公田,以產生固定收入來辦理祭祀祖先事務,此為祭祀祖先而保留的財產稱為「蒸嘗」。又在臺拓墾土地過程中,同宗族人為紀念同一遠祖或開基始祖,由各房宗親依契約方式,論定房份後集資、捐產,採用宗族合股經營的模式組成「嘗會」,每年透過祭祖活動,聯絡各宗族感情,有助促進家族與地方團結,其功能包括興建宗祠家廟、修造祖墳、族親的獎學敬老福利等(註1)。可看出客家人慎終追遠、崇文重教的文化特質。

  明清時代的古文書中,常見「蒸嘗」、「嘗會」二詞通用,蒸嘗是祭祀祖先的一個財產團體,嘗會則是其他舉凡是集資共有財產的團體,嘗會在範圍上較蒸嘗為廣(註2)。館藏「乾隆五十七年劉啟明主立鬮分字」(登錄號:19990010047,圖1)、「嘉慶二十一年學興等立拆嘗會字」古文書(登錄號:20050011351,圖2),可見蒸嘗及嘗會二詞。另,館藏大正14(1925)年「林氏家廟世蔭嘗會碑記拓本」(登錄號:20030014996,圖3)係新埔林氏家廟嘗會組織之記事,說明嘗會設置緣由、公田所在與管理人等,即本仁人孝子追思溯源之義,在1917年林氏家廟落成後,購田於「新竹郡新埔庄大坪第参番之壹,田壹分壹厘五毫」,業主為林氏家廟,管理人為林兆欽、林榮宗、林其康等,時亦勸募林氏宗親出資參與。今該碑記立於林氏家廟西廳右壁(註3),供後代子孫緬懷與效法。

※本館珍藏文物,均可於文物查詢系統 https://collections.culture.tw/th_collectionsweb 查得詳細說明。

參考資料:
註1:林偉盛,〈祭祀公業〉,「文化部臺灣大百科全書」,2009。2024年2月17日,檢索自https://nrch.culture.tw/twpedia.aspx?id=3656。
註2:莊英章,〈客家族群的嘗會與土地產權:以頭前、鳳山兩溪流域為例〉,2008。2024年2月17日,檢索自https://ir.nctu.edu.tw/handle/11536/102072。
註3:張崑振計畫主持;練乃齊、吳仁華、吳依倫協同主持,〈新竹縣縣定古蹟新埔林氏家廟修復計畫〉,新竹縣竹北市:新竹縣文化局,2008.09,頁55-56、頁64。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發 行 人張鴻銘
行政指導黃宏森
總 編 輯林明洲
執行編輯楊絲羽
編輯小組鄭文文、瘳學恆、詹梓陵、洪明河
至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