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到主內容區
:::
展覽 近期活動悅讀檔案 民俗文物小常識 臺灣人‧臺灣事 新書出版 館藏介紹 館務訊息 各期電子報 反應意見 訂閱/取消 Facebook粉絲頁 另開視窗
:::

臺灣人‧臺灣事

圖1:《臺灣全志 卷十三人物志 社會與文化篇》封面
圖1:《臺灣全志 卷十三人物志 社會與文化篇》封面

我的heart and soul全部奉獻給馬祖的人-瑪達肋納.石維仁(Madeleine Severens)比利時聖心傳教修女會修女

文/王振勳、 盧胡彬、 郭佳玲

  石仁愛,1918年出生於比利時洛梅爾的一家農場,地近荷蘭邊境。全家12個兒女中排行第11。讀小學時,聽了比利時達米安神父在夏威夷群島照顧痲瘋病人的故事,立志長大後要當修女,做耶穌慈愛的事,騰心寬廣容納整個世界。(註1)1942年11月,如願加入聖心傳教修女會,1945年5月4日正式成為修女,取名瑪達肋納.石維仁(Madeleine Severens)。

  石氏原先第一志願想去菲律賓照顧痳瘋病人,結果被派到中國。1947年12月,石氏一行從羅馬搭機飛往中國,在昆明發生空難,她幸運地毫髮無傷。次年2月,北京教會的會長為她取了中文名字「石仁愛」。3星期後,轉往張家口天主教醫院服務;9月,再轉赴綏遠。1949年5月,在江西贛縣被共軍軟禁, 1953年遣送回比利時。1954年,石仁愛就讀比利時高級護理學校,1957年,進入魯汶大學護理助產系學習接生。(註2)

  1966年石仁愛奉命前往臺灣,在臺北市聖若瑟醫院幫忙接生。1966至1973年,7年間平均每月接生近百個嬰兒。1973年10月,教會派她到金門金城鎮宏仁診所服務。2年後,她答應金馬宗座署理區范普厚主教詢問前往馬祖服務,從此在馬祖度過25年醫療事奉的歲月。先前教會派一位美國修女蘇海星(Sister Stella)在馬祖服務, 1971年9月,南竿馬祖天主堂落成,不久,創設「海星診所」,免費為民眾看診。由於蘇海星退休返美,石氏於1976年1月搭乘運補艦抵達南竿。兩天後,挨家挨戶拜訪四維村民眾,初期民眾因陌生而排斥,後來第1次幫婦女接生,解除了民眾的心防。漸漸地大家開始喜歡她,親近她,都暱稱她為「姆姆」。馬祖第1位醫學院保送生楊綏生於1981年返鄉服務後,南竿醫療環境逐漸改善,加上臺馬交通日益便利,石氏的接生、看病服務日漸減少。此時,她發現很多孤苦無依的老人需要照顧和關懷。於是,每天探望老人,從事居家護理,到安老院探慰聊天,幫忙餵食、上藥、盥洗、按摩、掃地,成了風雨無阻的日常工作。(註3)石仁愛成為馬祖人心靈的依靠,她不求回報,只有完全的奉獻。接生過小孩的家庭都視石氏為家中成員。(註4)

  1992年戰地政務解除後,馬祖成立「大陸地區人民處理中心」,石氏除了照料老人之外,開始關懷與探望乏人關心的中國大陸偷渡客。總是說這些人是天主的孩子,給予親切問候、安慰鼓勵,陪他們唱歌,聽他們說話,最後送他們上船。很多人返鄉後,都會寫信給她,表達謝意。

  曾任大學校長的李家同目睹石氏在港口向中國大陸偷渡客揮手告別,寫下〈石仁愛修女所做的事〉一文,提及:「石修女所做的事情,我們人人能做,只是我們常常不知道這種工作的神聖性,我們總以為如果我們要做善事,就必須做一些偉大的事。」「如果我們每個人都願聽聽世界上可憐人的心聲,這個世界會變得溫暖得多。」(註5)

  1994年石氏當選南竿鄉模範老人,翌年榮獲總統李登輝頒發第五屆醫療奉獻獎;(註6)1999年縣長劉立群頒贈榮譽縣民證;2000年榮獲周大觀文教基金會頒贈全球熱愛生命獎。(註7)2001年3月,天下文化出版公司發行《愛者》專書,由作者林保寶隨身觀察記錄書寫〈姆姆修女的一天〉,(註8)作為她在馬祖奉獻25年歲月的忠實見證。

  2001年4月石氏依教會規定退休,教廷駐華代辦易福霖蒙席與臺灣區總主教狄剛專程到馬祖,參加馬祖各界盛大舉行的歡送茶會。她說:「馬祖的人,我全部的心,我的heart and soul,我愛他們,我要為他們做每個事情。」(註9)第二天,她搭船離去,許多鄉親都淚眼送行。

  石氏退休返鄉,入住比利時魯汶聖母聖心院退休修女之家,仍與馬祖常有書信往返,馬祖十多位婦女曾經專程前往探望。2010年6月,石氏病逝,安葬修會總院墓園。6月6日在比利時舉行的追思彌撒中,一位曾經在臺共事的修女,以中文與荷蘭文宣讀她生前所寫的「致馬祖民眾祈福文」,對於馬祖的關愛與眷顧,至死不渝。(註10)2013年,縣府曾規劃興建「石仁愛修女紀念公園」,為她立像。(註11)後來則是在馬祖天主堂立有一座石仁愛修女的紀念雕像,另外馬祖南竿則有一條道路被命名為「石姆姆路」。

註釋:
註1:天主教之修女會的修女均持志專心修己成人,發有神貧、聽命、貞潔三願服事天主,為人類盡義務。見徐宗澤,《中國天主教傳教史概論》(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10年),頁174。
註2:林保寶,《愛者:石仁愛修女在馬祖》(臺北:天下遠見,2001年),頁27-39。
註3:薛桂文,〈石仁愛馬祖姆姆大家都愛她〉,收入李淑娟編,《愛在吾土吾鄉:第五、六屆醫療奉獻獎得主剪影》(臺北:行政院新聞局,1998年),頁17-28。
註4:林保寶,《愛者:石仁愛修女在馬祖》,頁45-48。
註5:李家同,〈石仁愛修女所做的事〉,《天主教臺中教區月誌》,2000年4月18日。
註6:獲獎事蹟:主持診所免費提供醫療服務並為鄉民接生;每天出門照顧老人為老人洗澡看病;是馬祖居民的媽媽。
註7:總主教狄剛在頒獎致詞說:「石仁愛修女給人天主的愛,走到哪裡,就把那裡當成她的家。」
註8:林保寶,《愛者:石仁愛修女在馬祖》,頁69-80。
註9:林保寶,《愛者:石仁愛修女在馬祖》,頁58。
註10:邱新福,《南竿鄉志(下冊)》(馬祖:連江縣南竿鄉公所,2010年),頁254-255。
註11:文摘自王振勳、盧胡彬、郭佳玲,《臺灣全志卷十三 人物志•社會與文化篇》(南投:國史館臺灣文獻館,2018年),頁198-200。

參考書目:
一、報紙、公報
《天主教臺中教區月誌》,2000年。
二、專書
王振勳、盧胡彬、郭佳玲,《臺灣全志卷十三 人物志•社會與文化篇》。南投:國史館臺灣文獻館,2018年。
李淑娟編,《愛在吾土吾鄉:第五、六屆醫療奉獻獎得主剪影》。臺北:行政院新聞局,1998年。
林保寶,《愛者:石仁愛修女在馬祖》。臺北:天下遠見,2001年。
邱新福,《南竿鄉志(下冊)》。馬祖:連江縣南竿鄉公所,2010年。
徐宗澤,《中國天主教傳教史概論》。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10年。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發 行 人黃宏森
行政指導林明洲
總 編 輯胡斐穎
執行編輯楊絲羽
編輯小組鄭文文、廖學恆、詹梓陵、洪明河
至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