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到主內容區
:::
展覽 近期活動悅讀檔案 民俗文物小常識 臺灣人‧臺灣事 館藏介紹 館務訊息 各期電子報 反應意見 訂閱/取消 Facebook粉絲頁 另開視窗
:::

臺灣人‧臺灣事

圖1:《臺灣全志人物志政治經濟篇》封面
圖1:《臺灣全志人物志政治經濟篇》封面

成功培育「阿美利加」種草莓-李安章

  李安章(1915.2.14-1997.12.18),字神祐,1915年在今新北市蘆洲區出生。年少時,便具遠見,富有實驗精神,熱衷農藝,致力於農作物的栽種與改良。1932年,在一位日本法官家中第一次看到幾株草莓,留下深刻的印象,開始對種植草莓產生興趣。1934年有日人引進9個草莓品種,在草山(今陽明山)高冷地帶試種。由於這些品種無法適應環境,並未大量種植。直到1950年代,草莓在臺灣仍舊稀罕,僅有臺北近郊少數幾個農業試驗機關做試驗栽培,此外,一般栽培的仍然不多,且果實較小。

  1948年,臺北區農業改良場(今行政院農委會桃園農業改良場臺北分場)引進「福羽」試作,以及李氏自美國引進「阿美利加」種(又作馬歇爾)開始小規模經濟栽培後,(註1)逐漸帶動臺灣的草莓栽作的潮流。李氏培養和栽種草莓的過程,艱辛而漫長。1949年,向友人借了8,000元,向林本源家族購得8,000棵草莓幼苗,開始在蘆洲樓仔厝一帶試種。結果,成效並不好。1952年,改嘗試新的品種。透過友人引進「阿美利加」品種的草莓30株,最後成功栽培出24株。這24株草莓,經過4年的不斷繁殖與試種,於是獲得成果。1958年,李氏的草莓園栽種面積達到5,000坪,園內10萬株草莓,日生產300多斤。所生產的草莓,果實品質佳,主要供應臺北市圓山大飯店中國之友社及美軍顧問團製作水果拼盤、草莓糕餅、草莓果醬等。以當時市場價格上等每斤24元、次等每斤16元、加工用每斤10元的行情估計,收益極為良好。(註2)

  1958年李氏配合蘆洲鄉農會,口述草莓栽培法,由農會總幹事李春發執筆記錄,出版《草莓栽培法-李安章農友經驗談》,分享種植草莓的技術。書中闡述草莓種植的土質、栽種期、繁殖法、肥料的使用等,是初學栽植草莓農民重要參考資料。同年,在蘆洲鄉農會技術輔導下,種苗園繁殖了20 萬株草莓苗,分讓全省有意種植草莓的農友栽種(註3)。李氏並且透過《豐年》雜誌刊登廣告,提供農友洽購草莓苗的管道。後來,蘆洲因為發生嚴重海水倒灌,使得土壤鹽份太高,導致無法繼續育苗。

  苗栗縣大湖以草莓生產聞名,便是源自於李氏。住在大湖的賴雲添與李氏是親戚,在參觀過李氏的草莓園,了解種植草莓的相關資訊後,開始在大湖種植草莓,所生產的草莓均裝箱運往臺北,交李氏於臺北都會區販賣。一箱箱的草莓,箱子上還打印有「蘆洲草莓」的字樣。(註4)

  李氏培植草莓的成就,獲得臺灣省農林廳副廳長羅啟源的肯定,除親自到他的草莓園參觀外,建議將草莓推廣各地。李氏自力引進「阿美利加」品種的草莓,培植成功的訊息被發函全省農會,因此吸引了不少有興趣的農民前來觀摩。到訪過的知名人士有蔣宋美齡、李登輝(時任職農復會技正),以及各國駐華大使等。

  此外,李氏長期和三重農業試驗改良場(今已移至桃園農改場)合作,負責試種、栽培各種新興農作物。曾經參與試驗種植的作物有: 1951年引進蠶豆、毛豆及青江菜等,1953年引進豆苗,1955年培植洋菇,1961年引進蘆筍、比利時龍眼、包心菜、西芹菜、芥蘭菜等作物。1970年代,引進青花菜、紅甜菜、櫻桃蘿蔔、朝鮮薊、加州李、水梨等,他都配合農改單位、農會等部門,參與試種、改進、推廣,讓這些引進或改良成功的農作物,能夠順利推廣農民種植,供應民眾享用。李氏豐富的農業經驗與知識,受到推崇。1994年,以79歲高齡,遠赴大陸參加第1屆兩岸農業交流研討會,並發表專題演講。(註5)

  李安章一生奉獻於農業,成功培育「阿美利加」種草莓,推廣草莓種植。悉心農業的栽種與改良,對於種苗的育成與種苗事業的發展,其成就與貢獻值得推崇。1997年,因病在臺北逝世。(註6)

註釋:
註1:楊蓮福,〈人物篇-李安章〉,《蘆洲市志》(臺北:蘆洲市公所,2009),頁745;行政院農委會桃園農業改良場,《桃園區農業技術專輯-草莓專輯》,9號(2012年12月),頁1。
註2:老高,〈珍貴的草莓〉,《豐年半月刊》,8卷9期(1958年5月),頁20;楊蓮福,〈人物篇-李安章〉,《蘆洲市志》,頁745。
註3:〈草莓種苗出售廣告〉,《豐年半月刊》,8卷22期(1958年11月),頁23。
註4:梁玉琪,〈苗栗縣大湖鄉草莓栽培擴散及其運銷之研究〉(臺中: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區域與社會發展學系暑期在職進修專班碩士論文,2010),頁22-23。
註5:楊蓮福,〈人物篇-李安章〉,《蘆洲市志》,頁745-746。
註6:全文取自王振勳、王靜儀、顏清梅,《臺灣全志卷.十三.人物志.政治與經濟篇》(南投:國史館臺灣文獻館,2018年),頁183-184。

參考資料:
1.專書
中華綜合發展研究院應用史學研究所,《蘆洲市志》。臺北:蘆洲市公所,2009。
王振勳、王靜儀、顏清梅,《臺灣全志卷.十三.人物志.政治與經濟篇》。南投:國史館臺灣文獻館,2018年。

2.期刊論文
《桃園區農業技術專輯-草莓專輯》,9號(行政院農委會桃園農業改良場,2012年12月),頁1。
老高,〈珍貴的草莓〉,《豐年半月刊》,8卷9期(1958年5月),頁20
〈草莓種苗出售廣告〉,《豐年半月刊》,8卷22期(1958年11月),頁23。
梁玉琪,〈苗栗縣大湖鄉草莓栽培擴散及其運銷之研究〉。臺中: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區域與社會發展學系暑期在職進修專班碩士論文,2010年。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發 行 人黃宏森
行政指導林明洲
總 編 輯胡斐穎
執行編輯楊絲羽
編輯小組鄭文文、廖學恆、詹梓陵、洪明河
至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