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到主內容區
:::
展覽 近期活動悅讀檔案 民俗文物小常識 臺灣人‧臺灣事 館藏介紹 館務訊息 各期電子報 反應意見 訂閱/取消 Facebook粉絲頁 另開視窗
:::

民俗文物小常識

圖1:水龜(摘自《臺灣民俗文物辭彙類編》,辭條編號0360)
圖1:水龜(摘自《臺灣民俗文物辭彙類編》,辭條編號0360)

水龜

  水龜因其形似烏龜而得名,是用以暖被或暖腳的熱水容器。一般外觀扁平橢圓,約長35公分,寬25公分,厚10公分,由上下兩片壓波浪紋型的銅片密合焊接,在上端留一個注水口和鎖蓋。冬天的寒夜,將熱水用漏斗灌入水龜裡,外面包一條大毛巾或專用的布袋,避免接觸燙傷,放到棉被裡先溫被再入睡,能安睡到天明。(註1)

  清代時將水龜稱為「湯婆子」,《清稗類鈔》有云:「湯婆子,銅、錫之扁瓶,盛沸水,置衾中以煖腳。宋已有之,蘇東坡致楊君素札云:『送煖腳銅缶一枚,每夜熱湯注滿,塞其口,仍以布單衾裹之,可以達旦不冷。』即指此也。」(註2),由此可知在宋代時期即已有水龜這功能之用品。

  隨著製作的技術日益進步,水龜的材質及樣式亦更多樣化,有金屬、陶瓷、塑料、橡膠等。圖2為本館館藏「水龜」,(註3)約為日治時期至二戰後初期製品,為陶瓷材質,注水口有栓蓋,表面有平行波浪紋,其紋路可讓包覆的毛巾較不易滑落。一側打印有「福福/瀨828」字樣,似為日本瀨戶燒製品。

註釋:
註1:江韶瑩等,《臺灣民俗文物辭彙類編》(南投:國史館臺灣文獻館,2009年),頁111。
註2:〈湯婆子〉,收入徐珂編纂,《清稗類鈔》第四十五冊(上海:商務印書館,1917年),頁63。
註3:水龜,國史館臺灣文獻館,登錄號:19980012278。

參考文獻:
一、專書
江韶瑩等,《臺灣民俗文物辭彙類編》。南投:國史館臺灣文獻館,2009年。

二、網路資料
水龜,臺灣民俗文物辭典:https://dict.th.gov.tw/detailPage.aspx?ID=360&Ca=265。
湯婆子,開放文學:http://open-lit.com/book.php?bid=322。
水龜,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藏品查詢資訊系統:https://collections.culture.tw/th_collectionsweb。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發 行 人黃宏森
行政指導林明洲
總 編 輯胡斐穎
執行編輯楊絲羽
編輯小組鄭文文、廖學恆、詹梓陵、洪明河
至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