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到主內容區
:::
展覽 近期活動悅讀檔案 民俗文物小常識 臺灣人‧臺灣事 新書出版 館藏介紹 館務訊息 各期電子報 反應意見 訂閱/取消 Facebook粉絲頁 另開視窗
:::

臺灣人‧臺灣事

圖1:「臺灣省議會通過猶他州提案」。資料來源:〈臺灣省政府為美國猶他州參議院及…〉,(1979-03-24),〈臺灣省議會史料總庫.檔案〉,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原件: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典藏號:0030410068001,頁38。
圖1:「臺灣省議會通過猶他州提案」。資料來源:〈臺灣省政府為美國猶他州參議院及…〉,(1979-03-24),〈臺灣省議會史料總庫.檔案〉,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原件: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典藏號:0030410068001,頁38。

淺談臺灣省政府與美國「姊妹州」之締盟(一)

文/李澍奕/本館編輯組編纂

  1979年當美國與中華民國斷交後,我國與美國就陷入了一個無法正常進行官方交流的情形,但在那個風雨飄搖的年代,一種非正式的國民外交方式──姊妹市(Sister city)或姊妹州(Sister State)應運而生。

  「姊妹市」是一種「友好城市」的概念,在歷史上國家邊界概念還不興盛的歐洲就有,據傳世界上最早簽訂友好城市交流,是西元836年的Paderborn和Le Mans兩個城市,兩者直線距離750公里、語言有很大差異的兩個城市,卻是官方認證的歷史起源,(註1)在中世紀歐洲史上,這兩個城市此時被劃在同一個王國統治。(註2)現代觀念的姊妹市,則是1956年美國總統艾森豪(Dwight D. Eisenhower)提出,他在9月11日白宮演講中提到的「人與人夥伴關係計畫」(People-To-People partnership program),促成了國際姊妹市協會(Sister Cities International, SCI)的成立。該組織因應美國推動公民外交,建立和加強美國及國際社會間的合作夥伴關係所成立,藉由人與人之間的「公民外交」實現繁榮與和平,特別是在文化和教育交流、經濟夥伴關係及人道援助等領域。(註3)

  因此姊妹州(市)的結交,有些是「門當戶對」,以首都對首都、一線都市對上一線都市的概念,如北京的姊妹市就有東京、柏林、巴黎、倫敦、首爾、華盛頓特區等各國首都(註4)。但也不全是如此,也有許多著重具特色的交流,比方說美國加州,是全世界最有錢的地方之一,光其一州規模就可排入世界第五大經濟體。(註5)但加州也因其多元文化出名,加州的參議院國際關係辦公室(SOIR,Senate Office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負責加州對外事務,其中締結姊妹州關係(California's Sister State Relationships)部分,目前已經和32個省(州、市)級機關締結姊妹關係,反而有許多文化上的緣由。比如說2002年加州和葡萄牙的亞速爾群島(Azores)結為姊妹州,該群島位於大西洋上,離葡萄牙本島800英里的外海,島上人口約25萬人。但因加州約有50萬葡萄牙人,其中90%來自該島或具有亞速爾族血統,雙方有血緣上的關係,有充分結盟理由。(註6)另加州2001年與印度的旁遮普邦(Punjab State),2022年則與巴基斯坦的旁遮普邦簽署結盟,這是兩個名稱相同、地理區域鄰接、民族構成相似,惟因宗教信仰的緣故,分屬不同國家,並分別與第三者結盟的案例。(註7)與印巴類似的例子,也出現在加州的第一個姊妹州:臺灣省,以及第二個姊妹州:江蘇省。顯見姊妹州的交往宗旨是包容,不是有我無他的競爭。

  艾森豪當年所提出的觀點,對於開始浮現邦交危機的中華民國來說,有機會藉地方政府層次的正式姐妹州(省)、姊妹市、姐妹郡(縣)等,彌補國家對國家的正式外交關係的匱乏。(註8)而1961年6月15日,臺北市與美國德州休士頓締結姊妹市,開啟了都市交流一頁。(註9)而嚴家淦副總統於1967年拜訪休士頓,進一步增加了雙方交流。

  1978年7月,臺灣省政府秘書處的一次內部會議中,外事室主任吳慶堂提到,位在美西的華盛頓州州長主動提出願與臺灣省結為姊妹省一事,並認為締盟後其他各州亦會效行,或許對促進邦交不無裨益。(註10)華盛頓州長芮雷伊(Dixy Lee Ray)甫於1977年10月來臺訪問,(註11)或許感覺到美中臺三方外交可能出現變化,才有此提案也說不定。不過省府秘書處當天會議的裁示是「洽悉」,案子沉在秘書處無疾而終,甚至沒提交到省府委員會層級報告。然後在同年12月,我國就與美國斷交了,以往因為有邦交和同樣反共陣線的關係,並不重視體制外、感情面上的「姊妹州」結盟工作。在沒有正式邦交後,要重啟此項業務以維持和美國的關係。省政府、州政府雖然都是地方政府,但臺、美雙方政府體制不同,美國的聯邦政府制,各州政府、市政府可以自己決定和別國進行外交工作,不須透過聯邦政府或國務院。但臺灣省政府的外事相關作業,牽涉到總統府、行政院、外交部、臺灣省政府,臺灣省議會,以及美方的駐外單位等等,複雜許多。而且在當時因為兩國斷交陷入交接的混亂情形,比方說斷交後我國駐美單位就從大使館,改稱北美事務協調委員會(Coordination Council for North American Affairs,CCNAA,2019年改稱臺灣美國事務委員會),制度、人員等都要調整。

  從公開的檔案中,第一個申請並且進入流程的反而是猶他州,該州議會於1979年2月2日通過與臺灣省政府結盟案,並經州長馬瑟森(Scott Matheson)簽署同意,透過駐金山總領事館(今加州舊金山,San Francisco)回報中華民國外交部。行政院則於3月8日通過此案,但主政者為臺灣省政府,因此函請省政府接續辦理。省政府於3月23日提報臺灣省議會討論,4月3日大會決議通過,決議內容為:

中美兩國同為愛好自由民主國家,具有共同理想和目標,兩國間邦交現雖不幸中斷,但兩國人民間傳統友誼不渝。本會議代表全體省民同意本省與美國OO州締結姊妹省(州),深信必能加強彼此間文化之交流,貿易之促進及雙方經濟之發展,使雙方人民之友誼及合作更臻密切,謹此決議。


  但是外交部認為該文還不夠正式,建議臺灣省議會重新提出正式的決議文,因此5月28日臺灣省政府又請臺灣省議會擬定締盟決議文。8月18日省議會發文給臺灣省政府,告知已完成決議文,封面改為「美利堅合眾國猶他州 中華民國臺灣省 締結姊妹州(省)臺灣省議會決議文,內文中加上一段「美利堅合眾國猶他州參議院及眾議院決議並經猶他州長馬瑟森簽署與我中華民國臺灣省締結姊妹省(州)一案經臺灣省政府提請本會第六屆第三次大會於中華民國六十八年(公元一九七九年)四月三日第五次會議審議並經大會決議」,後面加上4月3日省議會通過的決議內容,最後署名「中華民國臺灣省議會議長蔡鴻文」,全文由時任臺灣省議會秘書長的林猷穆揮毫繕寫,加上議長印、省議會關防。臺灣省政府9月1日把省議會的決議文發給外交部,外交部於9月12日發文北美事務協調委員會駐金山辦事處,並請辦事處處理後續事宜。(註12)

  惟此時還不算簽署完成,第一個正式完成簽署程序的印第安納州。不過印州在申請順序上,反而是第三個提案(9月19日),第二個則是美國中部的密蘇里(Missouri)州(9月12日)。此兩件提案在9月25日省議會第三次會議上通過。(註13)兩份提案文差異在於,密蘇里州是由民意機關,即眾議院提案、參議院通過,然後將決議文分別交付兩位事主:臺灣省主席林洋港以及密蘇里州州長。但是印第安那州因為張德光教授的親自牽線,除在1978年就先與省主席謝東閔知會此提案「超前佈署」,隔年宣布正式斷交後,旋於2月就在印州通過決議文,並在8月時,請印州州長鮑恩(Otis Bowen)直接致函總統蔣經國,再請外交部轉交臺灣省政府,由省政府秘書處簽准提案後,交由臺灣省議會審議。比較兩個申請案,印第安納州因為有發函總統知悉,或許更被重視。

註釋:
註1:"The Millennia-Long History of German Sister Cities", in SCI site: https://sistercities.org/2019/10/11/history-of-german-sister-cities/(2025/1/5點閱)
註2:西元836年,現在法、德的國境區域都屬於法蘭克王國(Regnum Francorum),843年《凡爾賽協約》後,才被拆分為三個政體。Le Mans屬於西法蘭克王國(Francie occidentale),領土為現在法國境內;Paderborn屬於東法蘭克王國(Ostfrankenreich),領土為現在德國境內。
註3:「國際姊妹市協會」,收錄於臺中市政府網站,網址:https://www.taichung.gov.tw/1074631/post(2025/1/5點閱)
註4:「市级友好城市」,收錄於北京市人民政府外事辦公室,網址:
http://wb.beijing.gov.cn/home/yhcs_test1/(2025/4/21點閱)
註5:〈2023年加州為世界第5大經濟體〉,收錄於經濟部國際貿易署網站,網址:https://www.trade.gov.tw/Pages/Detail.aspx?nodeid=45&pid=782282(2025/1/3點閱)。
註6:“Senate Concurrent Resolution No. 84-Relative to a sister state relationship with the Azores.”(2002/8/21) ,in SOIR site:https://soir.senate.ca.gov/senate-concurrent-resolution-no-84(2025/1/3點閱)
註7:“Senate Concurrent Resolution No. 3--Relative to a friendship state relationship with Punjab State, India. ”(2001/3/20);”Assembly Concurrent Resolution No. 6 - Relative to a sister state relationship with Punjab, Pakistan. ”(2022/2/22), in SOIR site:https://soir.senate.ca.gov/senate-concurrent-resolution-no-3;https://soir.senate.ca.gov/assembly-concurrent-resolution-no-104(2025/1/5點閱)

註8:洪富峰,〈地方治理與姊妹縣市發展的關係〉,《環境與世界》,23期(2011年6月),頁1-17
註9:「臺北好姊妹」,收錄於臺北市政府秘書處網站,網址:https://sec.gov.taipei/News.aspx?n=6DB01D28DCD9FC33&sms=48505C64570D47D6(2025/1/5點閱)
註10:「外事室主任吳慶堂:華盛頓州州長主動提出願與臺灣省結為姊妹省一事,現正積極進行,將達成熟階段,一俟結盟相信其他各州亦會效行,對促進邦交不無裨益。」(1978-07-12),〈臺灣省政府秘書處業務會報第1次會議〉,《臺灣省政府委員會議》,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原件: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典藏號:00514000114。
註11:〈臺灣新生報底片民國六十六年(十一)〉,《臺灣新生報》,國史館藏,數位典藏號:150-031600-0011-033。
註12:〈臺灣省政府為美國猶他州參議院及…〉,(1979-03-24),《臺灣省議會史料總庫.檔案》,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原件: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典藏號:0030410068001。
註13:〈為美國印地安納州州議會通過決議…〉,(1979-09-25),《臺灣省議會史料總庫.議事錄》,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原件: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典藏號:003-06-04OA-00-5-2-0-00028,頁55-61。

參考書目
一、檔案
《臺灣省政府委員會議》(南投: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藏)
《臺灣新生報》(臺北:國史館藏)
《臺灣省議會史料總庫》(新北: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藏)
《李登輝總統文物》(臺北:國史館藏)

二、期刊論文
洪富峰,〈地方治理與姊妹縣市發展的關係〉,《環境與世界》,23期(高雄:高雄師範大學地理學系,2011年6月),頁1-17

三、網站
SOIR(Senate Office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of California state), 網址:https://soir.senate.ca.gov/committeehome。
SCI(Sister Cities International), 網址:https://sistercities.org/。
北京市人民政府外事辦公室,網址:http://wb.beijing.gov.cn/home/yhcs_test1/。
臺中市政府網站, 網址:https://www.taichung.gov.tw/1074631/post。
臺北市政府秘書處網站, 網址:https://sec.gov.taipei/。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發 行 人黃宏森
行政指導林明洲
總 編 輯胡斐穎
執行編輯楊絲羽
編輯小組鄭文文、廖學恆、詹梓陵、洪明河
至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