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到主內容區
:::
展覽 近期活動悅讀檔案 民俗文物小常識 臺灣人‧臺灣事 新書出版 館藏介紹 館務訊息 各期電子報 反應意見 訂閱/取消 Facebook粉絲頁 另開視窗
:::

民俗文物小常識

圖1:魯凱族女童長衫(本館館藏,登錄號:19970011444)
圖1:魯凱族女童長衫(本館館藏,登錄號:19970011444)

魯凱族女童長衫衣飾圖騰賞析

文/何孟侯/本館採集組編纂

  本館「南島織影-館藏原住民族衣飾文物特展」的「族群交流的美學風格」主題區中,展出一件「魯凱族女童長衫」(圖1、圖2)(註1),尺寸為64*86公分,材質為棉布。本件長衫為右開襟、圓領、長袖,顯見漢式襟衫的剪裁形式。於藍色布面圓領沿環帶、袖籠、袖口上方、脇邊、襟片和正背後,以貼布繡表現蝴蝶紋,百步蛇紋及人型紋等傳統圖騰。傳統上,就前述圖騰裝飾來看,這件女童長衫應屬於祭儀場合穿著之盛裝,再由服裝合身剪裁縫製的專屬性來看,也能體現出魯凱族人對於孩童之重視。(註2)

  居於南臺灣高雄、屏東山區的魯凱、排灣兩族,因地理區位相鄰,所以形成諸多文化交融的現象,加上與漢民族接觸時間較早,所受影響亦較其他族群深刻,在衣飾文化的表現上尤為明顯。

  隨著外來人群的引入,原住民族透過購買或交易取得現成布料的生活模式越發普遍,致使婦女捨棄繁複且費時的人工織布,轉而將心力投注在設計與縫製華麗的圖騰上,常見的縫製技藝有刺繡(如十字繡、鎖鏈繡、緞面繡)、珠繡、貼布繡等等。

  貼布繡是以布塊剪出圖案,再將此圖案貼縫於另一塊底布上,透過兩塊布的縫合後,以對比顏色呈現出紋樣的輪廓與形狀,如本展件即是以黑色底布襯出紅、白兩色的紋樣,其中最主要的圖騰就是蝴蝶紋(圖3),蝴蝶紋在排灣族及魯凱族的服飾中都可見到,且為男女皆可使用的紋飾,用於女性衣著寓意巧手善於編織,用於男性則為敏捷善跑之意;(註3) 除了賦予文化意涵外,這樣抽象化的圖騰造型,亦展現出族人高度的藝術造詣,甚至讓人聯想法國野獸派藝術大師馬諦斯(Henri Matisse,1869-1954)的剪紙藝術。(註4)

  最後一提,2016年8月1日,總統蔡英文代表政府向原住民族道歉時,穿著一件灰底黑色花紋的西裝外套(圖4),衣服上的紋樣便是蝴蝶紋的圖騰,透過設計師將此文化元素巧妙融合與色彩搭配,體現出民族風又不失莊重典雅。(註5)

註釋:
註1:魯凱族女童長衫,登錄號:19970011444,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註2:喬宗忞,〈持續與變遷-百餘年來魯凱族的身體裝飾文化〉,《臺灣原住民歷史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7年),頁149-171。
註3:陳政杰,〈魯凱族蝴蝶紋〉,收入「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https://southland.culture.tw/pingtung/zh-tw/YMculture/594520(2025/6/9點閱)。
註4:Junie Wang,〈馬諦斯剪紙藝術〉,收入「東西縱橫記藝JunieWang部落格」:https://juniewang.mystrikingly.com/blog/fbedce64d7b(2025/6/9點閱)。
註5:呂欣憓,〈蔡總統蝴蝶圖騰外套 來自排灣族設計師〉,《中央通訊社》,2016年8月1日網路新聞:https://www.cna.com.tw/news/firstnews/201608010075.aspx(2025/6/9點閱)。

參考文獻:
一、期刊論文
喬宗忞,〈持續與變遷-百餘年來魯凱族的身體裝飾文化〉,《臺灣原住民歷史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7年。

二、網路資料
魯凱族女童長衫,登錄號:19970011444,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藏品查詢資訊系統:https://collections.culture.tw/th_collectionsweb。
〈魯凱族蝴蝶紋〉,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https://southland.culture.tw/pingtung/zh-tw/YMculture/594520。
〈馬諦斯剪紙藝術〉,東西縱橫記藝JunieWang部落格:https://juniewang.mystrikingly.com/blog/fbedce64d7b。
〈蔡總統蝴蝶圖騰外套 來自排灣族設計師〉,中央通訊社:https://www.cna.com.tw/news/firstnews/201608010075.aspx。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發 行 人黃宏森
行政指導林明洲
總 編 輯胡斐穎
執行編輯楊絲羽
編輯小組鄭文文、廖學恆、詹梓陵、洪明河
至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