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到主內容區
:::
展覽 近期活動悅讀檔案 民俗文物小常識 臺灣人‧臺灣事 新書出版 館務訊息 各期電子報 反應意見 訂閱/取消 Facebook粉絲頁 另開視窗
:::

臺灣人‧臺灣事

圖一︰鍾麟江之畫像
圖一︰鍾麟江之畫像

鍾麟江與內埔天后宮之興築

文/楊欽堯/本館編輯組研究助理

  鍾麟江字瑞川,號玉河,生於乾隆22年(1757)。乾隆51年(1786)11月林爽文事變,當時鍾麟江和劉繩祖、周敦紀、黃袞等義民共同襄助當時六堆大總理曾中立。乾隆52年(1787)2月21日曾中立與劉繩祖、鍾麟江兵分三路,一起征剿南部莊大田獲得勝利。林爽文、莊大田事平之後,六堆義軍因討賊有功,官方奏聞皇帝,蒙賜鍾麟江、劉繩祖、黃袞等九人給六品藍翎頂戴的封賞。

  嘉慶5年(1800)中國東南沿海一帶有海盜蔡牽為亂,騷擾臺灣各地。嘉慶8、9年間蔡牽海盜船隻更是大肆搶劫台灣西岸各城鎮,另一方面勾結彰化山賊洪老四,以及南部鳳山縣土匪吳准泗趁機南北作亂。蔡牽以海路進犯鳳山縣打狗港、岐後(旗後)、東港等港澳嚴重騷擾沿岸地區民眾。東港正是六堆貨物主要進出口港,海盜、土匪屢屢侵犯六堆附近地區,連帶使得周圍六堆民眾飽受生命財產之威脅。

  內埔天后宮作為六堆民眾信仰中心,「始建於嘉慶癸亥(8年,1803)之秋」依照咸豐2年(1852)鍾桂齡重修碑記中,為鍾麟江最早倡建。據黃典權《臺灣南部碑文集成》錄有<建造天后宮碑記>文為「倡建總理□□□原任福建水師提督軍門右營□□□□軍功加□級□□□□□麟江」(依照劉正一《六堆天后宮沿革誌》記載,將前面缺的三個字考定為「欽褒忠」,清代有「(御)賜褒忠」然無此說法,故不太可能,然而此碑缺字太多不一定要補上,即使要補上仍要細心考證,若要知道鍾麟江的官位頭銜,最好從其族譜或者墓誌銘再加核對)。從他與地方仕紳李瑞七、鍾在甲等募集六堆民眾之物力、財力,加以六堆各嘗會、神明會共同義捐來興築內埔天后宮,正是代表媽祖為六堆民眾集體信仰中心。民眾有感於其神威浩瀚,使得從粵省渡海來台開墾,一路上平安順遂,不僅使客籍人士能立足於下淡水地區生根繁衍,加以連年風調雨順、安居樂業乃有此築廟動機。是以嘉慶10年(1805)海盜蔡牽進犯台灣西岸之時,在鳳山縣搶劫,焚燒民房,按此時動盪局勢,如有媽祖的加持庇祐,定能化險為夷。

  六堆粵民為了彰顯媽祖神威以震懾海賊,一方面籌備建廟事宜加緊興建天后宮,另一面六堆義民積極蓄勢嚴陣以待,加緊演練防備海賊盜匪,以確保六堆境內安寧。等到臺灣巡道慶保諭令六堆粵民「出堆」援助清軍,依照六堆慣例,首先推選出武舉人賴熊飛為大總理、鍾麟江為副總理,各堆派出三百人,共一千八百人,各堆攤派金錢、糧食準備出堆,以響應清朝平亂。嘉慶10年臘月,吳淮泗攻佔鳳山縣城,鳳山縣知縣吳兆麟(江蘇無錫人)與台防同知錢澍以及官兵一百多人,與守備陳名聲退守欲渡過下淡水溪南岸,尋求六堆義民協助。11月29日,在粵莊義民護送至下淡水溪,突遭匪徒襲擊,官兵與義民措手不及而潰敗,吳兆麟當場陣亡,錢澍受傷,其餘官兵百餘人,賴由鍾麟江等人護送入內埔莊,官兵駐紮期間皆由六堆粵民提供口糧、補給。

  嘉慶11年(1806)1月29日,由於六堆的義勇行為得到福建臺灣鎮總兵官愛新泰奏報,鍾麟江等人乃得到皇帝的嘉獎。《大清仁宗睿皇帝實錄》︰「得旨獎賚︰擢游擊吉凌阿維參將,武舉賴熊飛、鍾麟江為守備,均賞花翎。」(卷156,頁32)賴熊飛、鍾麟江得以賞戴五品花翎,並於三月以守備實缺補用,兵部催促希望他們立即趕赴上任。「義首賴熊飛、鍾麟江,前已降旨加恩,均以守備用,並賞戴花翎,此時有缺即補,以示鼓勵。」(《臺案彙錄辛集》,卷2〈兵部「為內閣抄出奉上諭一道」移會〉)。根據鍾壬壽編《六堆客家鄉土誌》上記載︰賴熊飛受命為侍衛(應該是守備)先到東港即將登船之際,被敵人間諜毒殺。(頁178)自從賴熊飛任命新職之後,鍾麟江乃繼任為六堆大總理,以黃觀光、劉乃昌為副總理。嘉慶11年(1806)2月,六堆義民再度協同官兵,大破盜賊於坪仔頭,收復鳳山。同年5月鍾麟江無意於宦途遂辭官,而選擇留在六堆地區服務鄉里。

  六堆天后宮從嘉慶8年開始著手興建,歷經蔡牽之亂後,究竟何時完工,不能夠說當年度馬上就完成,即使後來內埔天后宮於道光29年(1849)決定重修也要到咸豐2年(1852)9月才能完工,經歷三年期間。幸運地,從咸豐2年「捐修天后宮芳名碑記」得知,內埔天后宮已經歷過47年,推算天后宮應該於嘉慶10年(1805)才完工。依照寺廟立碑通常是完工之後,使得我們對於「建造天后宮碑記」塑立日期,是否要將原本嘉慶8年修正為嘉慶10年。

  嘉慶16年(1811)鍾麟江被捲入「古令埔」(今日萬巒鄉五溝水一帶)事件中,由閩人楊茂(伍和裕)提出狀紙控告粵莊職員鍾麟江等人「拓墾古令埔,黨眾焚搶」,經過4年之纏訟,至嘉慶20年(1815)5月12日古令埔之訴訟案才得結案。後來賠償楊茂的費用即是由六堆各神明會、各公嘗會(祭祀公業)所捐出,事後官方還立碑嚴禁閩、粵人耕種,以免再發生爭端。

  道光9年(1829)鍾麟江卒,諡號「穆義勳昭」。(《六堆客家社會文化發展與變遷之研究‧人物篇》,頁55)但依照清代文武官員所追贈的諡號規定:一品大臣過世,按例請皇帝決定是否授諡,一品以下官員除非特旨,例不授諡。而且一般諡號只有兩個字,不可能有四個字。族譜學家廖慶六認為,在現今使用「謚」為一般道士作法事時的隨口表揚。所以「穆義勳昭」可能為私諡,並非清朝政府所給榮賜褒揚的諡號。
 
  然而就算如此,至今六堆人們依舊懷念著六堆大總理與天后宮倡建者鍾麟江,現今天后宮隔壁昌黎祠猶存有其畫像,以供後代民眾瞻仰。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著作財產權屬於國史館臺灣文獻館所有,All Rights Reserved. 館址:54043南投縣南投市光明一路254號 電話:049-2316881 網址:http://www.th.gov.tw/ 發行人:林金田 行政指導:廖志明 總編輯:劉澤民 執行編輯:黃啟泰 編輯小組:林志祥 邱滿英 鐘登崇 黃淑惠 王嵐渝 蔣美貞 謝東勝 黃啟泰 洪明河 劉俊良 夏國強 魏智加
至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