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悅讀檔案
東京帝大演習林圖
青山綠水依舊在,人生幾度夕陽紅
文/傅光森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整理組編纂
現在的「臺大實驗林」大致就是日治時期的「東京帝大演習林」,在戰後的接收過程中,東京帝大演習林並不是直接交給台大,雖然當時台大的羅宗洛校長向陳儀呈請接收四個演習林,但被拒絕。陳儀連台大人事都要插手,怎可能將演習林交給台大。陳儀要的是整個台灣的全面接收,無一放過。演習林是在四年後的民國三十八年,陳誠擔任省主席,傅斯年擔任台大校長時候,兩個比較講理的強人才把演習林給台大。
日治時期台灣有四個日本本土大學演習林,最早就是東京帝大演習林,明治33(1900)年,日本來台的第五年,就申請二處林區為教育林地,因東京帝大在日本的幾處演習林都是溫帶或寒帶林,缺乏熱帶演習林,透過樺山資紀這位首任臺灣總督現任文部大臣向內務大臣西鄉從道知會臺灣總督兒玉源太郎,要到這二塊林地。可能是平衡的因素,明治37年一塊給東京帝大,明治42年另一塊給京都大學,但因為當時京都大學尚無農科大學,所以稱基本財產林。大正2年九州帝大、大正4年東北帝大,都在台灣設有演習林,由於東北帝大農科大學位於北海道,後獨立為北海道帝大,演習林也交給北海道帝大,民國三十八年以後則成為中興大學的惠蓀農場。
總督府檔案和行政長官公署檔案較早歸屬本館典藏,八十八年凍省,林務局移撥6卷演習林檔案給本館,為戰後初期民國34.12-35.9的檔案,其中3卷為「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農林處林務局接收東京帝國大學臺灣演習林檔案」,是一份在戰後接收過程中很重要的史料。本文配合館藏之「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與「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檔案」,經依據時間排定發展順序後,以演習林(實驗林)改制為模範林場期間,在人事、經費、林產物等內部問題;及伐木、經營、樟腦等外部問題上作觀察。每項亦按照時間排列,作初步分類。
人事方面,福田次郎等6人(原本27人)為日籍技師,戰後他們提出一份客觀名單,是為延續以試驗、教育、造林為主的發展方向,但實際上林務局建立一個伐木林行政架構,決定使其朝向一般伐木林場演進;另日治時期東京帝大演習林財政健全,每年盈餘一百多萬,每年可繳回東京八十萬元;戰後尚有十萬元借京都大學。在副產物處理方面,福田次郎與林務局出現不同意見,演習林認為照舊規由演習林迅速處理,林務局認為副產物有利潤,應妥甚處理。另伐木問題嚴重,雖陳儀有五年不伐木政策,但執行上很難禁止盜採。至此,本文認為對於接收由行政長官公署主導認為是一項錯誤的決定。
但對於上述雙方的差異,福田次郎尚可接受,惟對中華日報經營案,則福田次郎提出最嚴重之抗議。他以整整十頁的報告,提出不可讓中華日報經營的五大理由,此項報告對瞭解演習林大有助益。從這份報告,以及後來行政長官公署的支持福田次郎之作為,可以瞭解演習林避免遭到分割而立即瓦解或消失所由。這段期間,模範林場雖然已經籌備成立,但實際仍由演習林日籍林長負責運作事宜,當時農林處及林務局官員人數很少,且各有不同想法,趙連芳處長與黃維炎局長對林政林產一元、二元就有相異看法。但整個陳儀團隊卻很團結,陳儀在當時敢對抗外來的壓力,拒絕中華日報經營案,保留了演習林的完整性,否則今日實驗林是何種狀況,殊難意料。可見陳儀在其令人較為負面的評價之外,也有一點正面的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