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到主內容區
:::
展覽 近期活動悅讀檔案 民俗文物小常識 臺灣人‧臺灣事 新書出版 館務訊息 各期電子報 反應意見 訂閱/取消 Facebook粉絲頁 另開視窗
:::

臺灣人‧臺灣事

矗立在南台灣的鵝鑾鼻燈塔,光力高居亞洲之冠 (攝影:沈文台)
矗立在南台灣的鵝鑾鼻燈塔,光力高居亞洲之冠 (攝影:沈文台)

鵝鑾鼻燈塔──『東亞之光』美譽

文/李展平/本館編輯組編纂 

  面對巴士海峽的屏東鵝鑾鼻燈塔,創建於清光緒7年(1881),這座位於國境之南海角上「元老級燈塔」,由於照明射程高居亞洲地區之冠,一直享有東亞之光美譽;早年更因鯨魚成群結隊在附近海域遊蕩,海上不時出現噴泉數丈奇觀,而被稱為「燈影鯨泉」,加上燈海四周林木蒼鬱,夕日晚霞風光,曾名列臺灣八大美景之一,經常吸引大批遊客駐足流連。

  據文獻資料載:清同治6年(1867)2月7日間,一艘美籍貨輪「納威號」航行於鵝鑾鼻燈塔附近海域約60公里七星岩時,突觸礁沉沒。船長赫特夫婦與船員12人,搭乘舢板到舊稱「沙馬磯」的鵝鑾鼻南灣一帶登陸,不料被原住民殺害。美國駐廈門領事李仙得,嚴詞向清廷抗議,並要求必須儘速在鵝鑾鼻海角興建燈塔,以維護船隻通行安全。另在同治10年(1871)11月間,又有一艘琉球漁船,船身衝撞岩礁而告破裂,漂流到南部八瑤灣,又被殺害,日本藉口流民遭殺,派遣日進、孟春、三國等三艘船艦攻打琅嶠(今恆春),引發血腥殘暴牡丹社事件。當時恆春半島仍屬人煙未至蠻荒之地,治理主權操控在尚未開化原住民手中,清廷勉為其難派王福祿率領數百官兵保護畢司禮與相關人員安全。

  這座完全模仿西式構造,由洋人建築本島第一座燈塔。地面基座縱橫長寬各為40公尺,高22公尺,總共分成5層;最上端第5層,安置1等五燈蕊煤油旋轉透鏡燈。燈塔外圍,從東面山至西南沿海,總共廣達7500餘公尺、直徑2600公尺,規模宏偉壯觀。燈塔造形頗為特殊,白色鐵造塔身,周圍形構砲壘形式。利用塔基來作砲台,除圍牆外設有槍眼,防守原住民襲擊。二戰期間,雄峙南臺灣,鵝鑾鼻燈塔曾經多次遭受盟軍飛機轟炸。臺灣光復後,財政部關稅總局海務處,於民國36年予以整修,起先安裝6等電石器閃光燈,隔年改為5等直流電閃光燈器,光力為3000支燭光。民國51年海關改為鵝鑾鼻燈塔,換裝新式大型4等旋轉透鏡電燈,光力達180萬支燭光,經過幾次改建後,鵝鑾鼻燈塔已成臺灣區光力最強燈塔。而推動臺灣燈塔推手赫德(Robert hart,1835-1911)1863年至1908年擔任清廷海關總稅務司,確立清廷海關制度,創辦新式郵政,同時也是清廷燈塔近代化的推動者。

『參考文獻』
1、沈文台:《煙墩二百年-臺灣地區燈塔巡禮》,臺中,臺灣省政府新聞處,1998年5月,頁13-15
2、《臺灣文化事典》臺灣師大人文教育研究中心出版,臺北,2004年12月,頁 948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著作財產權屬於國史館臺灣文獻館所有,All Rights Reserved. 館址:54043南投縣南投市光明一路254號 電話:049-2316881 網址:http://www.th.gov.tw/ 發 行 人:林金田 行政指導:廖志明 總 編 輯:劉澤民 執行編輯:謝東勝 編輯小組:李西勳 林志祥 邱滿英 鐘登崇 黃淑惠 王嵐渝 蔣美貞 黃啟泰 洪明河
至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