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民俗文物小常識
味噌磨碎缽(鶯歌陶瓷博物館藏 李駿濤拍攝)
味噌磨碎缽
摘自《臺灣民俗文物辭彙類編》
味噌磨碎缽是圓盆形的陶質器皿,上大下小,器壁由上向下縮小。口部外敞,邊緣為圓唇,有圈足。器的內壁佈滿著細細交叉的直線條溝紋,利用這些溝紋把味噌磨碎了再放進鍋裡面煮味噌湯。
這種器皿最早出現於日治時期,日本人所使用,日本人稱做摺缽。當初只有日本的製陶師傅會燒製這種器皿,後來臺灣師傅漸漸學會了技巧之後,製造出適合臺灣民眾日常使用的磨缽,用途不再限於磨碎味噌。當時臺灣島幾處生產陶器用品的地區裡面,苗栗一帶土質較堅硬,最適合製作這種器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