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到主內容區
:::
展覽 近期活動悅讀檔案 民俗文物小常識 新書出版 館務訊息 各期電子報 反應意見 訂閱/取消 Facebook粉絲頁 另開視窗
:::

民俗文物小常識

味噌磨碎缽(鶯歌陶瓷博物館藏 李駿濤拍攝)
味噌磨碎缽(鶯歌陶瓷博物館藏 李駿濤拍攝)

味噌磨碎缽

摘自《臺灣民俗文物辭彙類編》

  味噌磨碎缽是圓盆形的陶質器皿,上大下小,器壁由上向下縮小。口部外敞,邊緣為圓唇,有圈足。器的內壁佈滿著細細交叉的直線條溝紋,利用這些溝紋把味噌磨碎了再放進鍋裡面煮味噌湯。

  這種器皿最早出現於日治時期,日本人所使用,日本人稱做摺缽。當初只有日本的製陶師傅會燒製這種器皿,後來臺灣師傅漸漸學會了技巧之後,製造出適合臺灣民眾日常使用的磨缽,用途不再限於磨碎味噌。當時臺灣島幾處生產陶器用品的地區裡面,苗栗一帶土質較堅硬,最適合製作這種器具。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著作財產權屬於國史館臺灣文獻館所有,All Rights Reserved. 館址:54043南投縣南投市光明一路254號 電話:049-2316881 網址:http://www.th.gov.tw/ 發 行 人 :林金田 行 政 指 導:歐素瑛 總 編 輯 :劉澤民 執 行 編 輯:黃啟泰 編 輯 小 組:李西勳 陳惠芳 林志祥 邱滿英 黃淑惠 鐘登崇 王嵐渝 蔣美貞 謝東勝 黃啟泰 洪明河
至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