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悅讀檔案
館藏《臺中縣推行三七五地租工作紀實》封面
《臺中縣推行三七五地租工作紀實》
文/張孟秋/本館整理組研究助理
臺中縣政府地政科編印
臺中縣政府出版,民國38年10月
戰後初期,臺灣各項產業均面臨遲緩和停滯的情形。然而,不到幾年光景,農業即迅速恢復到戰前的水準;每年平均成長率10.2%,比人口年平均成長率4.76%還高。農業能快速復原的因素眾多,其中政府所推行的農業政策,如三七五減租、公地放領、耕者有其田,可減輕佃農的負擔,並使多數農民成為自耕農,以激發農民增產之意願,從而促進農業生產。
本館典藏《臺中縣推行三七五地租工作紀實》一書,即在說明民國38年4月下旬至38年8月中旬「大臺中縣」(註)秉持臺灣省主席陳誠於全省行政會議開幕典禮上的訓詞-「實行三七五減租,一方面足以改善農民生活,一方面亦可增加糧食總和,實為解決民生問題最重要的方法」,推行三七五地租工作。本書共分五章,第一章介紹三七五地租的意義與爰起,第二章說明臺中縣租佃制度的過去,第三章論述臺中縣推行三七五地租的經過,第四章對推行三七五地租工作進行檢討並提出今後的展望,最後於第五章附錄的部分保存有關三七五地租法令、章則、書表,以及該縣推行三七五地租的宣傳資料。
臺中縣長于國楨於序文中提及本書成書的意義,旨在於「推行三七五地租工作」事實之報導。本書收錄臺中縣各區推行三七五地租訂約成果表、各區佃耕土地面積分類統計表、推行三七五地租後各區地主減收地租佔原地租比率表、推行三七五地租後各區佃農增加收益佔原收益百分比率表等成果統計表,不僅可說明推行該項工作之成效,亦可作為日後研究臺中縣農業發展的史料。
另外書內附有臺中縣推行該項工作所採取的宣傳內容及資料,當時的宣傳方式分為口頭宣傳、文字宣傳、行動宣傳三項,而口頭宣傳的歌謠傳唱方式最為人所接受,除了政府所編的歌謠外,農民自己也編出新的歌謠。其中最流行的「三七五減租歌」,小學裡已把它當作教材用,歌詞為
「臺灣減租三七五,作田弟兄第一好,頭家減收是甘願,照顧田佃大家好。
快快實施三七五,人人講得是真好,頭家佃仔相照顧,田洋增收五榖好。
民生第一三七五,有飯好吃作田好,減租增產相和好,善政順天家家好」
《臺中縣推行三七五地租工作紀實》對研究戰後臺灣農業史有著重要的參考價值,而本書所附的宣傳資料,不但具有教育意義,同時亦可作為瞭解當時臺灣社會之旁證。
註: 「大臺中縣」所指的是民國34年10月至民國39年4月臺灣實施地方自治以前,當時的臺中縣轄彰化、大屯、豐原、東勢、大甲、員林、北斗、南投、新高(玉山)、能高、竹山11區,縣治設員林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