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到主內容區
:::
展覽 悅讀檔案 民俗文物小常識 臺灣人‧臺灣事 新書出版 館務訊息 各期電子報 反應意見 訂閱/取消 Facebook粉絲頁 另開視窗
:::

悅讀檔案

《蕃人傳說童話選集》目次
《蕃人傳說童話選集》目次

《蕃人傳說童話選集》

文/林瑄茹/本館整理組研究助理

編著:瀨野尾寧、鈴木質
插繪:片瀨弘
發行:臺灣警察協會臺北支部
昭和5(1930)年出版


  「誠如沐浴能使人體清爽,而童話故事則可舒爽人心」﹙註1﹚ 此乃幼童之友福祿貝爾﹙註2﹚的名言。童話對於兒童心性的陶冶、教育的感化甚而與民族性的聯繫,隨著時代的推移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國民精神的培養更是奠基於幼年時代,為了教化與涵養蕃人(蕃人、熟蕃、生蕃一詞依本書原文,以下皆同)讓他們在幼年時期能有美學及精神方面的素養,日治時期的臺北州蕃地開發計畫中,有關蕃人的指導啟發方面特別加入童話傳說集的編纂,由具有豐富蕃務經驗的瀨野尾寧﹙註3﹚與鈴木質﹙註4﹚二人負責蒐羅整理蕃人口碑傳說,並適切加入創作裨益於教化。由於蕃人間流傳的童話皆僅口耳傳說,並無故事名稱,且有地區性之限制,編者為使故事普及流傳,乃以原本純真樸實的傳說為根基,增添光明美好的描述,文中並由片瀨弘﹙註5﹚配合故事情節繪製插畫,別有一番童趣。

  《蕃人傳說童話選集》全書分為神代物語、耆老故事、天然傳說、豪傑勇士故事、奇蹟與怪談、創始傳說六大類,書中雖將各傳說故事分類,但各類別間亦是環環相扣、互為表裡,如「神代物語」類的〈遠古神代傳說〉、〈人類由來〉與「耆老故事」類的〈獵人頭傳說〉及「創始傳說」類的〈獵人頭之始源〉等篇。
 
  茲舉人類起源之例作一分享:〈遠古神代傳說〉記述,相傳在遠古中央山脈名為布諾弘地方有棵高聳入雲不知名的大樹,半面是樹木、半面是石頭,此樹之後變化為神,生下各種生物,就是後來獸類、人類、蛇類、鳥類的祖先……人類祖先選擇肉和小米作為食物,將小米裝入細小的竹筒中夾在耳朵裡,煮飯時把其中的一粒放入鍋中,就可煮出所希望的人數份量;小米亦無須擴大耕種,僅只一穗就可供數年食用。而當想吃肉時,不論鹿或山豬,只需呼叫想要的,拔牠的毛放一根至鍋中煮,就可煮出一大盤美味的肉。隨著人類日益繁衍增多,沒多久便擠滿所住狹小之處,首腦們商量決定讓一半的人到山下平地生活,一半的人留在山上耕種祖先土地,但人數過多無法一一點數,便以喊叫聲音大小來區分,但因大多數人想下山,有些人乃先藏在山陰,使呼喊聲一致,等到下山者會合後其聲響徹山林;留在山上的才驚覺受騙,決定獵殺下山者人頭使山上山下人數相同,以作為報復。傳說這些下山的人是今天臺灣人祖先,而留在山上的是生蕃的祖先。而〈人類由來〉則說人類是由神歷經捏塑及孵化金蠅、鴿子、蛇、蜥蜴等的卵失敗後,決定自己生卵才孵化成嬰兒成功,之後認真撫養且為使其能獨立生活,乃創造出鹿、山豬等獸類,並教導他們食用小米與肉類,而方法則和〈遠古神代傳說〉提到的一粒一毛足供食相同。

  至於獵人頭的故事在〈遠古神代傳說〉與〈獵人頭傳說〉中皆提到是為了報復,並使山下山上人數趨近一致,只是〈獵人頭傳說〉更進一步指出那些平地組的人即是現在的臺灣人,一說是熟蕃,或說是在花蓮港方面的加禮宛蕃,或是阿美族的蕃人。〈獵人頭之始源〉則說遠古之時依福尼神降臨新高之峰(今玉山),創造了人類,而神創的純潔人類幾乎有接近長生不老的壽命,即使人死也無人悲傷,因為只要向神請求,就有五次復活的機會。有一天,依福尼神有急事外出,有個莽撞的人第二次死亡,正好有位好幫忙人的受梭哈神經過,他抱住死者悲哭,之後在床下挖了一個穴,把屍體埋入,並填上土,哭倒其上。等到依福尼神返回,看到這個樣子即使很驚愕,但事情已無法挽回,嘆息這將成為惡例。從此過了三千年,他們仍然堅守著把死者埋在床下,哭倒在地的習俗。從此依福尼神不再施復活術,人類變得隨時都有可能意外死亡,使人類比之前更努力增殖人數,人一多不免出現秉性不良者為非作歹,依福尼神為了懲罰降下大洪水,世間一片汪洋,眾人逃往新高山山頂,為了生存有人殺狗取食,忽然有人用竹竿將狗頭串起耍弄,有人則改用猴頭,眾人嬉鬧間,有人提議若是改將那些平常作威作福的人頭串起豈不更妙?眾人起鬨間殺氣更起,便獵殺平日被蕃社所憎惡的人,並用青竹刺穿其頭,眾人鼓譟舞動,此時大洪水忽然退去,不知這獵頭舞是否是符合神意?從此只要觸犯神怒或歡慶跳舞時即有著出草的習俗。

  由閱覽本書可知,臺灣的原住民們亦如同世界上各古老民族,傳說故事總是不脫離開天闢地、神靈崇拜、日月星辰、人類起源、變形異族……等,不僅充滿想像力與創造力,解析內容可知是貼近各民族生活之自然環境,及其與環境的互利共生抑或相抗衡等多元因素下的產物,純真質樸,不用過多文字修飾。《蕃人傳說童話選集》在日治時期由政府當局主導完成,將原本僅只口耳相傳而無文字的蕃人傳說故事集結成冊,並訴求保存傳統文化以發揚流傳,此用心值得稱道。但實際應該隱含當局欲更了解蕃人文化且加強統治的意念,亦有著從事「蕃務」人士誇耀「蕃地」教化成果之意圖。尤其編者將少數原有傳說為根基再加以「潤飾」,所謂的「潤飾」在當時那樣的時空背景下亦頗值得玩味,然而原住民的諸多童話傳說因本書之出版,得以廣為人知,留傳後世應是事實。


註1:文見本書作者自序
註2:福祿貝爾(Friedrich Wilhelm August Fröbel) (1782―1852)德國人,是幼稚教育的創始人,對幼稚教育的理論和實踐均有極大貢獻,有幼童之友之稱,重要著作有《人的教育(Die menschenerziehung Biilow the Education of man)》等書。
註3:曾任臺灣總督府警視、臺北州警務部理蕃課長等,生平履歷與人事命令案等詳見本館典藏《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000031120650341~000031120650346、000032090340189~000032090340190、000040570660316~000040570660320、000100710200161~000100710200162、000100710780533、000100751211067~000100751211068、000100800840671~000100800840676)
註4:職歷臺灣公學校校長、臺灣總督府囑託、警務部理蕃課等,生平履歷與人事命令案等詳見本館典藏《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000025880320169~000025880320170、000100710160142、000102350120061~000102350120065、000102370070040~000102370070041)
註5:職歷臺灣總督府師範學校訓導、文教局圖書編修囑託等,生平履歷與人事命令案等詳見本館典藏《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000102150250157~000102150250160、000102150340202~000102150340208、000102160030014~000102160030015)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著作財產權屬於國史館臺灣文獻館所有,All Rights Reserved. 館址:54043南投縣南投市光明一路254號 電話:049-2316881 網址:http://www.th.gov.tw/ 發 行 人 :張鴻銘 行 政 指 導:歐素瑛 總 編 輯 :劉澤民 執 行 編 輯:洪明河 編 輯 小 組:石瑞彬 洪瑞豐 林志祥 邱滿英 黃淑惠 謝東勝 鍾達諸 黃啟泰 林春綢 趙麗卿
至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