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館務訊息
活動花絮1
台灣文獻館六十週年館慶活動花絮
國史館台灣文獻館走過台灣文獻一甲子,於六月一日上午十一點在文物大樓二樓中庭慶祝六十歲的生日。館方不僅邀請國史館林館長滿紅蒞館致詞,亦邀請退休的首 長、員工回家共同慶祝館慶;另外,台灣文獻館林副館長金田也於館慶時捐贈畫作予館方收藏。此外,當天館方辦理入口意象揭幕,同時舉辦「方志學理論與戰後方 志纂修實務研討會」、「文獻e甲子數位典藏成果展」、「斯土斯民—臺灣方志展」等多項配合活動。
台灣文獻館館長謝嘉梁表示:台灣文獻館是國內歷史最悠久的研究、保存台灣歷史文獻的機關,她的前身臺灣省通志館於1948年6月1日成立,由林獻堂先生榮任臺灣省通志館館長,發行《臺灣省通志館館刊》、主要工作為纂修省志;其後於1949年7月 改制為台灣省文獻委員會,隸屬於台灣省政府,工作職掌除纂修省志外,更進行台灣史蹟、勝蹟的調查,及其他文獻史料的採集、調查、整理與編纂;在這時期林獻 堂、黃純青、林熊祥、李騰嶽、方家慧、洪樵榕、張炳楠、林衡道、江慶林等首長,都是台灣文獻界的前輩,台灣各地都留下他們的足蹟。1992年之後,文獻館有了新的面貌與氣象,在中興新村興建臺灣歷史文化園區,為所典藏的珍貴檔案找到完善的家,在業務發展上更結合社會各界資源、招募志工,逐漸發展具有博物館性質的文獻工作。到了2002年1月,機關名稱改為國史館臺灣文獻館,改隸國史館為總統府的三級機關,以台灣主體意識,貼近鄉土,將台灣多元歷史的面貌呈現給國人。
謝館長表示,今年是台灣文獻館六十週年館慶,為慶祝她的生日,館方在今年當中安排一系列的慶祝活動,包括:在一月份舉辦的「台灣民俗文物大觀特展」、「文獻、文物、市集」、二月份舉辦的「台灣第一特展」、四月份舉辦的「台灣地名研究成果研討會」、五月份舉辦「方志學理論與戰後方志纂修實務研討會」、「文獻e甲子數位典藏成果展」、「斯土斯民—臺灣方志展」、六月底的「文物,記憶與文化認同的建構國際研討會」及八、九月份舉辦的「第五屆臺灣總督府學術研討會」、「臺灣文獻先賢—林熊祥父子與板橋林家史料特展」等活動,請大家來熱烈參與。
謝館長進一步表示:台灣文獻館走過台灣文獻一甲子,也由單純的修志機關走向檔案文物典藏、文獻服務、教育支援,具博物館性質的文獻機構,然而在面對多元化、 國際化、全球化的競爭中,臺灣文獻館未來在台灣主體意識下,更應強化與國際接軌、加強國內學術機構的交流,期望台灣文獻館未來能成為台灣文獻資料的中心、交流平台與入口網站,成為台灣文獻的研究重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