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到主內容區
:::
展覽 近期活動民俗文物小常識 臺灣人‧臺灣事 館務訊息 各期電子報 反應意見 訂閱/取消 Facebook粉絲頁 另開視窗
:::

民俗文物小常識

肚兜
肚兜

肚兜

<肚兜>

1.「肚兜」是古代人們穿著的貼身內衣,早在漢代就有了,當時叫「抱腹」,其後形制迭有變更,名稱也隨之不同,也叫做「帕腹」、「抱腹」、「心衣」,後世 也有稱為「抹 胸」、「抹腹」,明、清兩代多稱為「肚兜」,客家肚兜客家話稱為「肚褡」或「肚圍」,閩南話稱為「肚褂」或「繡肚」。穿著肚兜可防風寒內侵、藏腹掩胸,通 常都製作有口袋,可放置貼身的物品隱密而方便。


2.台灣本地的肚兜閩客族群亦各有差異,扇形肚兜最為常見,蘭陽地區的肚兜下端略寬而底部平直,左右兩端縮成帶狀,新竹地區肚兜形態與蘭陽地區相近,但下 端較 窄、呈圓弧形,常使用單一色彩如細線描圖的刺繡方式裝飾肚兜表面。桃園、苗栗等北部客家地區,介於上述兩者之間,下端略窄但是底部有弧度或呈平直如蘭陽地 區肚兜,滿繡為其特色,使用各式精緻刺繡的飾片綴縫於肚兜上。南部客家肚兜以<扇形為主,美濃客家肚兜刺繡方式與新竹客家類似,以單一色彩鎖鏈繡裝飾肚兜 表面,唯有口袋部份為貼飾布片,其餘皆以刺繡勾勒輪廓,而無飾片貼布,受到平埔族影響的十字繡圖紋肚兜亦是六堆肚兜的特色之一。


此肚兜的外型為一般最常見的扇形,共11片飾片,兩側腰角連綴有綁帶,末端刺繡松樹、柳樹、龜、鹿等圖紋,卍字紋有3處,吉祥如意紋飾眾多,肚兜頂端有繩 製作之螺旋形圈耳。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著作財產權屬於國史館臺灣文獻館所有,All Rights Reserved. 發行人/謝嘉梁 行政指導/林金田 總編輯/蕭富隆 執行編輯/吳致穎 編輯小組/ 邱滿英 林志祥 黃淑惠 鐘登崇 黃啟泰 蔣美貞 洪明河 吳致穎 館址:54043南投市光明一路254號電話:049-2316881
至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