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到主內容區
:::
展覽 近期活動新書出版 館務訊息 各期電子報 反應意見 訂閱/取消 Facebook粉絲頁 另開視窗
:::
 

近期活動

史前到傳統的原住民族
時間:97年12月26日(星期五)上午9-12時
地點:本館史蹟大樓一樓簡報室
講師:浦忠成教授
   ※前史前博物館館長,現任考試院委員
   ※原住民研究
報名時間:即日起至97年12月23日止

全程參加人員將給予3小時之終身學習時數認證。
本活動採預約報名,即日起至12月23日止,報名表可自本館網站(http://www.th.gov.tw)-<最新消息>-<其他公告>下載;請填妥報名表以電子郵件或傳真(lty@mail.th.gov.tw);(FAX:049-2329649)報名,名額100名,額滿為止。
報名時間:即日起至12月23日止
歡迎大家踴躍報名參加! 

講綱:
史前的原住民族
臺灣與南島語族的關係:生物基因、語言文化
原住民族14族文化概述
原住民族藝術發展
原住民族文學:口傳與作家文學
原住民族行政與法律
結語



98年冬令臺灣史研習營
活動時間:98年1月19日至22日四天(星期一~星期四)
活動地點:本館史蹟大樓一樓簡報室舉行。

「98年冬令臺灣史研習營」錄取名單

黃雅鈴、李威使、李森林、林寶鳳、陳淑悅、陳耀東、高竣中、李淑絹、高麗安、吳文興、林炳章、黃月桂、堯月畿、陳斌如、劉瑞雲、石昕達、徐夢嫻、魏馥馨、宋秀珊、蘇碧霞、翁榮二、王永興、李佳智、邱冠盈、張倍純、傅星福、林劭宇、馮家瑜、涂書瑋、楊玉菁、江慧菁、余鈞惠、劉秀菁、宋瑞春、邱麗琴、羅慧明、邱豐源、傅千珊、熊一楓、張芳玲、薛心瑜、魏思嘉、黃裕峰、林淑芬、洪國慶、陳贏財、向華平、陳芳國、毛凱平、張學年、邱玲玲、葉真武、卓家語、陳基騰、陳芳君、楊榮祥、王秀蘭、邵瀅湄、張文鈴、李訓化、劉素卿、李君容、蔡玉媚、吳金輝、彭緒麗、童秋鑫、許秀梅、高秋絨、謝仁芳、施姵圻、劉芷菱、郭裕吉、袁永林、袁乃智、徐皓敏、林豅栩、趙淑均、陳安老、蔣祖棋、吳鴻昇、蔡昀儒、葉豐華、丁汝玥、楊玉枝、許敏砡、曾桂莊、王麗萍、蘇坤明、張雅芬、劉月瑩、吳奇偉、黃春燕、許文俊、邵敏華、林瑞宙。

*註:錄取者如未能參加請電話告知,謝謝﹗
049-2352863、049-2316881轉407
文化政策的研擬與實踐
時間:98年1月7日(星期三)下午2-5時
地點:本館文物大樓一樓簡報室
講師: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張副主委譽騰
講題:文化政策的研擬與實踐
報名時間:自即日起至97年12月31日止
錄取人數:100名
錄取名單公布:98年1月5日前
報名表:請自本館網站(http://www.th.gov.tw)-<最新消息>-<其他公告>下載
聯絡人:俞惠鈐,電話:049-2316881-207,傳真:049-2372495

竭誠歡迎國內各博物館、文化機構、各縣市政府文化局、中興新村地區各中部辦公室同仁、各民俗文物協(學)會、本館同仁、志工伙伴等共襄盛舉,報名參與。

       

新書出版

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宗教史料彙編
(明治四十二年五月至明治四十四年十一月)

  本書屬總督府檔案專題翻譯、宗教系列專輯之第五輯,於本(97)年11月30日出版。

  本專輯係蒐集、翻譯明治42年(西元1909年)5月至明治44年(西元1911年)11月,前後約二年半間,「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中與宗教有關之史料,內容僅為寺廟處分所屬財產,主要係承續前專輯(宗教系列之四「伍、廟產處分篇」)未完成之部分。而此「廟產處分篇」中寺廟所處分之財產,包括捐贈或出售以為官方所用、出售以維持家計或償還債務、出售充當建廟資金、捐贈作為學校用地或當作學校財產等,其中亦不乏今存且富盛名之寺廟所處分者,如臺北之龍山寺即捐贈所屬土地雜種地二絲作為市區重劃道路用地、新竹之義民廟即捐贈年度餘款925圓給新埔公學校、鹿場公學校、九芎林公學校、樹杞林公學校、北埔公學校、月眉公學校、新屋公學校、楊梅壢公學校及咸菜硼公學校等九校作為該校當年度之經常費。凡此種種史料之呈現,可謂極具參考價值。(溫國良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研究員)


第二期 98~102年「臺灣客家研究專題計畫」
客家為臺灣重要族群之一,近年來,有關臺灣客家族群的研究,透過有識之士的耕耘及臺灣客家文化運動所獲致的迴響,已沛然成勢;行政院客家委員會於民國89年成立以來積極推動客家文化活動及研究,其成績有目共睹,為展延對客家歷史、文化各面向之專題研究及基礎史料的彙整,於93-97年與本館合作「臺灣客家族群史專題計畫」,進行「發現客家」、「臺灣客家產業研究」、「臺灣客家婦女研究」、「區域之語言調查」、「族群關係」等主題範疇之研究案,研究成果並予出版發表。98年度起將進行第二期合作計畫,並修改總計畫名稱為「臺灣客家研究專題計畫」,合作計畫期程自民國98年起至102年12月止。

第二期「臺灣客家研究專題計畫」主題如下:

(一)「發現客家」:在臺灣客家族群的分佈,除一般熟知之北部桃竹苗、中部東勢、卓蘭以及南部高屏六堆地區等三大區域外,尚有散佈全臺各處的再移民,這部分之研究調查一直較為薄弱;故本項「發現客家」的主題即著眼於此隱而不顯的客家分佈及其變遷,討論尚乏研究的臺灣客家聚落、臺灣客家族群於都會或鄉村地區的二次移民、三次移民、或所謂「福佬客」等之研究。
(二)「臺灣客家文化與地方產業研究」:本項主題擬分兩個方向進行討論,一是由臺灣客家產業研究的角度,分別區域,從歷史文獻、檔案數據及田野調查,對區域之客家產業經濟特色,進行研究及比較,由於早期客家族群多以農業經濟為主,在面對臺灣進入WTO組織後的衝擊,如何運用其文化來保有其產業特色及增加競爭力,是值得探討的課題;另一個方向則是從近年許多臺灣地方新節慶的產生,來討論客家文化之傳統再造及創新對地方社區經營、文化產業化,產業文化化間的關連、影響及成果,例如北埔膨風節、新埔柿餅節、苗栗桐花祭、六堆嘉年華等等。
(三)「族群關係」:本項主題之研究方向係針對在臺灣開發史上客家與其他族群間的互動關係加以研究論述,還有透過對臺灣早期歷史中漳州客、潮州客、汀州客等開拓史的研究來看客家亞族群間之互動。
(四)「客家家族與臺灣的開發」:從不同類型地方社會的系統化深入探討客家家族對區域開發或聚落形成的影響,從家族的發跡、經營、應變、親族網絡的建構乃至於到現今的變遷與分析調查。
(五)「臺灣客家聚落之信仰調查」:除一般對客家族群所約定成見之義民信仰外,擬透過文獻紀錄、田野調查等方式,來觀察、說明客家聚落之宗教信仰如三山國王、慚愧祖師等與客家族群聚落或社會形成間的關連及影響。
(六)客家文化與社會之調查:對族群文化的認同是型塑族群的基礎,年輕世代又是族群文化延續的命脈。所以本合作計畫除有對族群歷史探源溯本之研究外,本項主題將側重於客家族群中青壯年層對客家文化認同與理解之現況觀察,擬透過各項議題的設定,進行調查或訪談,以實際瞭解年齡層(年輕世代)或不同區域(如城鄉差異)在與客家文化連結方面之實況現貌,以提供為未來深化族群文化政策之參考。
(七)「客家族群與國家政策」:從清領到現今,就不同時期之國家政策對客家族群發展的影響以及客家政策的擬議實行來觀察統治者如何對待客家族群;客家族群又如何面對政治變遷;政策、資源與客家族群治理的關係;尤其是當全球只有臺灣有中央級的客家委員會之成立,此項主題實有深入研究分析之必要。
(八)「其他」:於合作期程中,視雙方需要於相關業務拓展所衍生之新研究議題、且未列入前述主題範圍者。

第一期(93-97年)己進行之研究主題:

《經濟轉化與傳統再造-竹苗台三線客家鄉鎮文化產業》(92-93年度,已出版)
《發現客家—宜蘭地區客家移民的研究》(93-95年度,已出版)
「臺灣客家產業研究—臺灣中部地區(臺中縣與南投縣)客家產業文化經濟調查研究」(95-97年度)
「臺灣客家婦女研究~以美濃地區鍾、宋客家夥房婦女為例」(95-97年度)
「臺灣客家之區域語言調查:高屏地區客家話的多樣化現象研究」(96-98年度)
「臺灣客家族群關係研究:以內埔鄉與萬巒鄉為例」(96-98年度)。
第二期98~102年「臺灣原住民史專題計畫」
在臺灣這個島嶼中,原住民族是最具本土文化特質的族群,其傳統社會的文化、宗教和經濟組織模式,更蘊含豐富,也因此,原住民族的文化維護與保存,攸關臺灣生命力的延續與發展。
為落實關懷本土文化,補強原住民各族史之深度與廣度,並結合政府行政資源,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與本館成立跨部會合作,共同推動原住民相關議題之研究;雙方訂定五年合作計畫,自93年度起共同執行「臺灣原住民史專題計畫」,訂立「原住民重大歷史事件」、「臺灣原住民與考古遺址關係調查」、「原住民部落起源及部落遷移史」、「原住民當代宗教研究」、「原住民傳統祭典研究」、「臺灣原住民人口與家族史」、「原住民婦女研究」等七大主題,分年執行,並將研究成果出版。第一期五年合作計畫將於本(97)年底結束,本館與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已於本(97)年11月28日簽訂第二期5年合作計畫,持續進行原住民相關研究調查。

第二期「臺灣原住民史專題計畫」合作計畫主題為:

(一) 臺灣原住民的神話、故事與傳說
對於沒有文字記錄歷史的原住民而言,神話、故事、傳說與社會歷史的聯繫非常密切。學術界有關神話、傳說相關書籍的出版,相當蓬勃。本計畫希望以各族重要之神話傳話,搭配聲音,以族語發音及中文翻譯,內文並含插圖,以電子書配合紙本方式出版,達到推廣的效能。
(二) 區域發展與族群關係的變遷
部落遷移、族群間的通婚、交通發展…等因素,造成原住民族群意識及文化的改變,透過深入研究來探討原住民各族群關係的變遷,以及改變後對部落的影響性為何。本計畫希望透過調查進一步研究原住民的區域發展與族群關係的變遷。
(三) 原住民的傳統藝術
臺灣原住民因沒有文字,在幾千年沈默的歷史中,雕刻、琉璃、編織、陶藝、繪畫、音樂…等等,成為記錄各族群歷史的重要印記。而原住民藝術質樸多元,常與生活結合一起,產生許多實用美觀、技法形制各異的作品。本計畫希望將各族中重要傳統藝術做整理、比較、分析。
(四)原住民體育發展研究
原住民為因應生存條件所激發的體育項目及為祭典與休閒娛樂的體育活動等傳統運動項目均是值得深入探討之主題;另外原住民在體育活動上的表現非常耀眼,從紅葉少棒隊、亞洲鐵人楊傳廣到許多職棒、職籃明星都是原住民,但相關研究甚少。本計畫希望能以原住民體育人物傳記、或原住民參與某種運動項目(例如射箭、棒球或田徑…等等)的特殊表現為研究主題。
(五)原住民婦女研究
長久以來,書寫歷史一向以男性史觀架構,對於半數人口之女性而言,備受忽視;在有限的女性研究資料中,原住民婦女也難逃從屬地位的困境,因此本計畫擬以原住民婦女研究為主體,重新賦予其在部落中應有之地位。本計畫前已進行「臺灣原住民婦女研究:原住民女性的律法脈絡—三個高地族群的比較」委託案,第二期計畫本項主題將持續進行。
(六)部落人物、生命史及部落發展史之調查
(七)其他

第一期己完成及出版之主題:

1.《原住民重大歷史事件—七腳川事件》
(榮獲2006年優良政府出版品獎)
2.《原住民重大歷史事件—七腳川事件寫真帖》
(榮獲2006年優良政府出版品獎)
3.《原住民重大歷史事件—南庄事件》
4.《布農族部落起源及部落遷移史》
5.《原住民部落起源及部落遷移史研究—以魯凱族下三社群為例》
6.《矮靈、龍神與基督:賽夏族當代宗教研究》
7.《移民、返鄉與傳統祭典—北臺灣都市阿美族原住民豐年祭儀參與及文化認同》
8.《阿美族當代宗教研究》
9.《認同、性別與聚落—噶瑪蘭人變遷中的儀式研究》

進行中之研究案:

1.「泰雅族msbtunux的美麗與哀愁--頭角與奎輝部落KButa
世系群家族史」委託案研究團隊康培德教授。
2.「臺灣原住民婦女研究:原住民女性的律法脈絡—三個高地
族群的比較」委託案,研究團隊國立臺灣大學(謝世忠教授)。
3.「臺灣原住民與考古遺址關係調查」委託案,研究團隊劉益昌教授。
   

館務訊息

「臺灣第一特展」--宜蘭縣展出
「臺灣第一特展」--宜蘭縣展出
鄉土畫家黃金田先生之「臺灣囝仔-童年紀趣」畫作
鄉土畫家黃金田先生之「臺灣囝仔-童年紀趣」畫作
榮獲第16屆全國績優文化義工銀質獎
榮獲第16屆全國績優文化義工銀質獎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著作財產權屬於國史館臺灣文獻館所有,All Rights Reserved. 發 行 人 / 謝嘉梁 行政指導/ 林金田 總 編 輯 / 蕭富隆 執行編輯/ 洪士耕 編輯小組 /林志祥 邱滿英 鐘登崇 黃啟泰 黃淑惠 蔣美貞 謝東勝 洪明河 吳冠錄 館 址: 54043南投市光明一路254號 電話:049-2316881 網址:http://www.th.gov.tw
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