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到主內容區
:::
展覽 近期活動悅讀檔案 民俗文物小常識 臺灣人‧臺灣事 新書出版 館藏介紹 館務訊息 各期電子報 反應意見 訂閱/取消 Facebook粉絲頁 另開視窗
:::

新書出版

《臺灣文獻》季刊63卷2期暨《別冊》41號
《臺灣文獻》季刊63卷2期暨《別冊》41號

《臺灣文獻》季刊63卷2期暨《別冊》41號

書名:《臺灣文獻》季刊63卷2期暨《別冊》41號
出版者: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出版日期:民國101年6月
定價:新臺幣200元,《別冊》隨刊附贈(單獨購買《別冊》定價新臺幣40元)


  本館《臺灣文獻》季刊63卷2期暨《別冊》41號已出版發行,歡迎喜好研究臺灣史與中國近代史之專家、學者、孜孜學子、社會大眾一窺堂奧,本期《臺灣文獻》季刊刊載【專題論文】6篇、【田野調查與史料介紹】3篇;《別冊》文章6篇。

  【專題論文】‧〈平埔族社址/居住地的考證與推定:以崩山社群為例〉,作者李宗信,以地理資訊系統(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整合文獻史料、古文書、日據初期地籍和戶口資料,進而比對過去相關研究,以探究平埔族崩山社群社址所在或居住地位置。本文不僅精確的呈現了崩山社群分佈方式呈現的空間圖像,也將有助於研究者理解各社的互動與社群關係,同時針對相關議題展開更進一步的討論。

  ‧〈族群接觸與身份建構:以恆春阿美族人的歷史遷徙為例〉,作者簡明捷,採用文獻整理與田野調查兩者並重方式呈現,歷史文獻提供了區域族群人口比例與族群組成,田野資料則反映出族群群體間因接觸所產生的認知,文獻與田野踏查兩者之間的對話,由作者提出時空脈絡觀點的解釋,讓文獻提供的背景與調查所得之線索能夠合理的得到理解。

  ‧〈日治初期臺灣鐵道政策的轉變:以「國營」、「民營」的討論為中心(1895-1898)〉,作者陳家豪,選擇在日本明治維新過程扮演關鍵角色的鐵道交通作為研究對象,探討1896年以前日本本國已然成熟的民營鐵道發展政策、管理經驗與資本力量是否對其殖民地鐵道鋪設產生影響?透過本文的討論可知,日本領有臺灣後乃沿襲明治維新期本國鐵道交通發展模式,在官方強力監督與保護之下,由民間資本完成臺灣鐵道鋪設。另外,明治維新以來便被日本政府視為鐵道交通最終理想的「鐵道國有」政策,在鋪設殖民地鐵道時同樣成為考量的重點,乃至於後藤新平將縱貫鐵道收歸官營也可置於此一脈絡之中來加以審視。

  ‧〈「航空南進」與太平洋戰爭:淡水水上機場的設立與發展〉,作者曾令毅,本文在探討日據時期淡水水上機場設立之歷史與發展,並藉以究明其在臺灣航空史上的角色與意義。首先,指出1920年代後淡水成為殖民政府進行飛行試驗,以及歐美各國於亞太地區進行「洲際飛行」時的重要停泊航點之原因及條件,並探究1920至1930年代各單位相繼於淡水進行試驗的意義。

  其次,主要是探討1930年代後淡水水上機場之設立過程與發展。最後,試圖勾勒出1941年淡水水上機場成立後的實際營運情形,並探究1943年後海軍高雄警備府在機場及周邊航空兵力之駐防。及1945年8月戰後淡水水上機場之使用概況,並說明戰後初期其所扮演的角色與意義。

  ‧〈臺灣文化保存法制之更迭及其實踐比較(1900-1982)〉,作者黃翔瑜,探討臺灣在1900至1982年曾逐步推行兩種國別與不同典型的文化保存法制,即1930至1945年臺灣總督府施行的「史蹟名勝天然紀念物保存法施行規則」暨「史蹟名勝天然紀念物保存法取报規程」,又1945至1982年中華民國政府續行的「古物保存法」暨「古物保存法施行細則」。從兩國法制的探源與歷史法制比較,進而明瞭兩者的差異暨相關之律法特色。

  ‧〈臺灣契約文書的蒐集與分類(1898-2008)〉,作者涂豐恩,回顧一百多年來,研究者蒐集和分類臺灣契約文書的歷程,希望藉由往昔的經驗,提供來者思考的基點。本文指出,多數契約文書的整理著眼的並不是分類的普遍法則,而是針對手中所握有的資料,進行彈性調整。這種由下而上的分類,是務實的作法,卻很難形成普遍適用的原則,臺灣契約的分類學,尚待集思廣益。

  【田野調查與史料介紹】‧〈內丹西派在臺灣的傳衍〉,作者蕭進銘,嘗試整理和重建內丹西派法脈的傳承歷史,以及重要人物的事跡、著作和思想。首先概要介紹內丹西派源流及其創始人李涵虛的生平事蹟,其次則分別整理及剖析西派第五代李仲強和第六代吳君確的生平大要和內丹思想。後半部主要集中探討吳君確在臺的二位重要弟子馬傑康及馬炳文的事跡、論著和思想。經此探討,本文已基本上釐清整個西派在臺的傳承歷史,以及重要傳承人物的傳記、著作和思想內涵。

  ‧〈臺灣閩南釋教喪葬拔渡法事記實:以臺中市賴府一朝功德為研究案例〉,作者楊士賢,以中部地區為觀察場域,採用實地田野調查方式,選定臺中市賴府一朝功德為研究案例,詳實記載整場法事的科儀流程。希冀透過本文的介紹,能讓人們進一步瞭解閩南釋教系統在中部地區的活動現況,亦期盼藉此有助於臺灣釋教相關研究的發展。

  ‧〈苗栗客家民間信仰:公館「竹圍庄天神良福」儀式紀錄〉,一年當中竹圍聚落除了一般的歲時節慶外,最重要的祭祀活動莫過於每年農曆正月13日的「起天神佛」和11月冬至前的「完天神佛」,此二者不僅是竹圍聚落年中大事,同時也是竹圍聚落傳承百餘年的地方習俗,具有深厚的文化意義,實乃地方聚落珍貴的無形文化資產。

  《別冊》6篇文章,多屬臺灣歷史人、事、物珍貴史料,強調「歷史的.鄉土的.趣味的」簡短而精彩,讀者可以大眾史學的觀點與視野,體會臺灣鄉土的美麗與人文的風采。

臺灣文獻《別冊》41號目錄:

●紫光閣畫像功臣蔡攀龍/林文龍
●「雲林事件」中的松村雄之進/陳文添
●日治時期測候所的設置與發展/劉澤民
●臺灣預防醫學的驕傲:超過百年的獸疫血清作業所沿革/沈佳姍
●苗栗公館福基莊背福德祠「改築紀念碑」/羅永昌
●全臺首座水族館:基隆水族館/陳青松
●《天然紀念物調查報告(五)》/許書維

展售處:
國家書店松江門市 臺北市松江路209號1樓 02-25180207 http://www.govbooks.com.tw
五南文化廣場臺中總店 臺中市中山路6號(火車站旁)04-22260330 http//www.wunanbooks.com.tw

  另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史蹟大樓1樓販賣部,亦可購得本館出版之書籍,地址:南投市中興新村光明1路256號,電話049-2316881轉168,歡迎洽購,或逕洽本館出版品各地代售書局。

代售書局資訊﹙請按此連結查閱﹚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著作財產權屬於國史館臺灣文獻館所有,All Rights Reserved. 館址:54043南投縣南投市光明一路254號 電話:049-2316881 網址:http://www.th.gov.tw/ 發 行 人 :張鴻銘 行 政 指 導:劉澤民 總 編 輯 :王希智 執 行 編 輯:王嵐渝 編 輯 小 組:石瑞彬 蕭碧珍 林承彬 黃淑惠 邱滿英 張家榮 謝東勝 蔣美貞 洪明河 張麗玲 趙麗卿
至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