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到主內容區
:::
展覽 近期活動悅讀檔案 民俗文物小常識 臺灣人‧臺灣事 新書出版 館藏介紹 館務訊息 各期電子報 反應意見 訂閱/取消 Facebook粉絲頁 另開視窗
:::

新書出版

《臺灣文獻》季刊63卷4期暨《別冊》43號
《臺灣文獻》季刊63卷4期暨《別冊》43號

《臺灣文獻》季刊63卷4期暨《別冊》43號

書  名:《臺灣文獻》季刊63卷4期暨《別冊》43號
出 版 者: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出版日期:民國101年12月
定  價:新臺幣200元,《別冊》隨刊附贈(單獨購買別冊定價新臺幣40元)


  本館《臺灣文獻》季刊63卷4期暨《別冊》43號已發行,歡迎關心中國近代史與臺灣史之專家、學者、學生、文史工作者、社會大眾參研,本期《臺灣文獻》季刊刊載【長老教會與臺灣歷史文化】專輯5篇、【一般論述】2篇、【田野調查】2篇;《別冊》文章6篇。

  【長老教會與臺灣歷史文化】專輯,17世紀初以來,基督宗教曾兩度傳入臺灣,17世紀初荷蘭人和西班牙人,分別將基督新教與舊教帶入臺灣;19世紀中葉臺灣開港通商後,基督宗教文化再臨臺灣。在臺灣基督宗教史的研究,投入者不多。本專輯由兩位具教授職位和三位初拿到博士學位或仍在攻讀博士學位的年輕學者撰稿,雖然無法涵蓋教會史的全貌,卻有拋磚引玉,鼓勵年輕學者投入教會史研究的深層意義。

  〈改宗所引起的家庭與人際衝突:以19世紀臺灣基督徒為例〉作者王政文,以19世紀臺灣基督長老教會的信徒為主軸,探討臺灣第一代基督徒在改宗前後遭遇到的家庭問題及人際關係的挑戰與衝突。具體地反映了19世紀臺灣基督徒所面臨的壓力及掙扎。

  〈臺灣基督長老教會對「異教」的觀點與實踐(1865-1945)〉作者盧啟明,探討基督徒如何因應不同對象而改變態度,並分析外籍、本地人士在宣講重點之差異。同時,本文透過基督教在臺的傳教經驗,析論本地人的宗教心理及外來宗教本土化時的傳播轉換機制。最後,則是希冀藉著歷史的考察,呈現可資反省的現代關懷。

  〈芥菜子的香氣:再探北部基督長老教會的「新人運動」〉作者鄧慧恩,「新人運動」的改革運動,係指史稱「新派」的人物,亦即當時接受新式教育,多具有留學日本背景的年輕教會菁英,針對當時馬偕後裔和舊派人物的勢力,及其主持北部教會所產生的弊端與舊式觀念提出改革主張的革新運動。本文主要針對新舊兩派對於時代潮流、新舊思想型態與世界情勢關注、因應的態度,觀察這群知識分子的文化活動與社會參與。

  〈終戰前在臺基督教派關係之研究〉作者吳學明,基督宗教對臺灣民眾而言,是一新傳入的外來宗教,其教義與民間的宗教信仰有相當的歧異。臺灣開港後,有天主教的道明會(Dominican)和基督新教的長老會(Presbyterian)傳入。日據時期其他基督教派紛紛傳入,與臺灣民眾關係較密切的則為真耶穌教會和聖教會。基督宗教各教派在臺灣傳教,往往出現互相「牽羊」的現象。原因在於早期信徒對教義認識有限,難以分辨各教派間教義的異同,加上羊群有限,各教派要建立教會,從其他教派的信徒中去吸收最為便捷。

  〈蘇格蘭啟蒙運動對早期臺灣基督教的影響-從馬偕的現代化教育理念談起〉作者鄭仰恩,以長老教會宣教師馬偕所引介入臺灣的現代化教育理念為研究起點,首先回溯並介紹形塑馬偕教育理念的改革宗神學傳統在18世紀所經歷的蘇格蘭啟蒙運動,以及從該啟蒙思維所發展出的整全教育理念,包括跨學科的對話、人的自主性與啟蒙教育、啟蒙福音主義、公民社會與民主化等內涵。在第二部分,以馬偕的教育師承為例,嘗試勾勒出蘇格蘭啟蒙運動及其教育理念對臺灣早期英國及加拿大長老教會宣教師的可能影響。

  【一般論述】
  〈王世慶先生與臺灣拓殖株式會社的研究及發展〉作者褚填正,藉由回顧王世慶先生對臺灣拓殖株式會社檔案的介紹,以及促成臺灣省文獻會與中央研究院合作,進行對於臺拓研究的歷程與發展。時至今日,臺拓研究已累積許多成果,研究途徑也從早先的成立過程與組織變遷,逐漸移轉到區域與軍需產業的探討,之後再轉變到以更多研究途徑去分析臺拓的歷史面貌。

  〈臺灣戒嚴時期政治案件不當核覆初探—以蔣介石為中心的討論〉作者蘇瑞鏘,戰後臺灣戒嚴時期,有數以萬計的人民,遭統治當局以叛亂或匪諜罪嫌加以拘捕、審問和處罰,導致白色恐怖氛圍長期籠罩全臺。在戒嚴時期,政治犯基本上會被交付軍事審判。而軍事審判的結果則須上呈軍事長官核覆(核定與覆議)。其流程往往先經過國防部、再到總統府,最後由總統核覆。

  【田野調查】
  〈蘭陽地區冥婚習俗之調查研究〉作者李佩倫,討論冥婚以活男娶鬼女為主要,並以蘭陽地區所舉行的冥婚習俗為例來說明。本文的材料,是作者在2010年3月至2010年8月所作田野調查得來。主要內容分為:蘭陽地區冥婚習俗與實例、冥婚存在原因、冥婚習俗中主要人物及冥婚與活婚在婚儀上之差異。
  
  〈澎湖嵵裡水仙宮王船祭之研究〉作者吳永猛,澎湖宮廟林立,幾乎每一村里都有公眾的宮廟。各宮廟有自己無給職服務奉獻的法師團,可說法教已成為澎湖的文化資產。澎湖宮廟之能保持完整的法教科儀,與王船祭關係密切。王船祭很講究傳統科儀,包括儒教禮生的宴王、道教道士的醮事、法教法師的演法,而總其成者是法教的法師。本文詳實記錄整個嵵裡水仙宮王船祭的過程,而依先後次序分別敘述如下:請王、造寶艦、做王船醮、採乩童、點新小法、遶境、祀宴、做醮還願、送王、祭江、火化等。

《臺灣文獻》季刊63卷4期目錄:
【長老教會與臺灣歷史文化】專輯
「長老教會與臺灣歷史文化」專輯引言/吳學明
改宗所引起的家庭與人際衝突:以十九世紀臺灣基督徒為例/王政文
臺灣基督長老教會對「異教」的觀點與實踐(1865-1945)/盧啟明
芥菜子的香氣:再探北部基督長老教會的「新人運動」/鄧慧恩
終戰前在臺基督教派關係之研究/吳學明
蘇格蘭啟蒙運動對早期臺灣基督教的影響–從馬偕的現代化教育理念談起/鄭仰恩
【一般論述】
王世慶與臺灣拓殖株式會社的研究及發展/褚填正
臺灣戒嚴時期政治案件不當核覆初探/蘇瑞鏘
【田野調查】
蘭陽平原冥婚習俗之調查研究/李佩倫
澎湖嵵裡水仙宮王船祭之研究/吳永猛

  《別冊》6篇文章,多屬臺灣歷史人、事、物、地珍貴史料,強調「歷史的.鄉土的.趣味的」簡短而精彩,讀者可以大眾史學的觀點與視野,從本號中探索歷史人物的足跡,瞭解與辨識歷史的盲點,體會鄉土的美麗與人文風采。

《臺灣文獻》別冊43號目錄:
劫餘集詩抄暨詞抄著者慕秦連橫非臺南連橫/鄭喜夫
略談連夢青其人其事/鄭喜夫
臺灣富室封爵受騙記事/陳文添
新北市雙溪區魚行地名補釋/劉澤民
萍水相逢水裡坑的詩人:集萍詩社/蕭呈章
舊信仰與新子弟:雲林縣元長西樂團/李孟勳

展售處:
國家書店松江門市 臺北市松江路209號1樓 02-25180207
五南文化廣場臺中總店 臺中市中山路6號(火車站旁)04-22260330 

另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史蹟大樓1樓販賣部,亦可購得本館出版之書籍,地址:南投縣南投市中興新村光明1路256號,電話049-2316881轉168,歡迎洽購。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著作財產權屬於國史館臺灣文獻館所有,All Rights Reserved. 館址:54043南投縣南投市光明一路254號 電話:049-2316881 網址:http://www.th.gov.tw/
發 行 人 :張鴻銘
行 政 指 導:劉澤民
總 編 輯 :王希智
執 行 編 輯:洪明河
編 輯 小 組:石瑞彬 蕭碧珍 黃淑惠 邱滿英 張家榮 林承彬 王嵐渝 謝東勝 蔣美貞 張麗玲 趙麗卿
至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