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到主內容區
:::
展覽 近期活動悅讀檔案 民俗文物小常識 臺灣人‧臺灣事 館藏介紹 館務訊息 各期電子報 反應意見 訂閱/取消 Facebook粉絲頁 另開視窗
:::

民俗文物小常識

圖一︰神威/茆庸正攝/「印象臺灣 民俗節慶」特展展件
圖一︰神威/茆庸正攝/「印象臺灣 民俗節慶」特展展件

官將首

摘自《臺灣民俗文物辭彙類編》

  官將首的由來有多種說法,根據《將源》中指出,一般可以歸納出四種說法:1、中央叉王或夜叉與虎牌爺、火籤爺;2、中央中尊或叉王與左右韓毒龍、薛惡虎;3、增損二將軍;4、董武增與董武損兩兄弟。但不論哪一種說法都認為官將首團中人物為地藏王菩薩的座前護法,隨地藏王菩薩渡救六道眾生,避邪除穢,去奸罰惡。

  現今官將首多是指合稱增損二將軍的「增兒將軍」與「損兒將軍」,相傳兩將軍是危害人間之妖魔,在受地藏王菩薩降伏勸化後,擔任地藏王菩薩的護法將軍,於地藏王得道時一同升天,兩位將軍可視察人間善惡,增將軍遇善人則增加其壽命,而損將軍遇惡人則減損壽命。其稱謂就是來自於增、損二將軍在文武大眾爺出巡活動中的職能,而稱為「首」即是具有領導、首領的意思,但地方耆老稱「關將頭」,「官」與「關」閩南語音同,而「官」與「首」較文言典雅,故用於書寫。

  臺灣的官將首起源於新莊地藏庵,即大眾廟。當時每年地藏王出巡時,由信眾扮演在駕前開路,稱之為「八將腳」或「香腳」。後來流行於北部一帶。開始的時候只有增、損將軍兩個神將,除了是地藏王菩薩的座前護法之外,也有認為官將首是陰兵陰將的領軍,掌管刑法的神祇,成為城隍爺、東嶽大帝、青山王等神明的護衛,且具護衛主神和驅鬼逐疫的職責。早期新莊地藏庵的官將首只有增損二將,皆持手銬,增將軍紅面於右、損將軍綠臉於左,後增將軍改為持火籤與手銬,損將軍則是持三叉尖槍與三角令旗。再後來增將軍變為二人,出陣時由二人增為三人。

  今日官將首已普遍出現在各種廟會陣頭中,有五人、六人不等的新陣式,新莊的官將首加了陰陽司公,虎頭鍘與引路童子一同出巡,但還保留了傳統的出巡時點校眾兵將的「喊班」儀式,也就是向主神報告此次出陣的目的及巡行範圍。有些官將首甚至加入了甘、柳、范、謝四將軍,變化越來越大,常使人誤以為家將團。其實官將首與八家將都是陰兵陰將的陣頭,扮演相同功能的角色,但官將首動作陽剛,家將團動作陰柔,官將首仍以模仿傳統戲曲中的「鬼步」的踮腳步方式行走。新莊地藏王出巡的官將首的陣式,也沒有所謂將與差役、指揮與四方神將和春夏秋冬四季神之分。

  三人出陣時前方是損將軍,手持三叉尖槍與三角令旗,左右二將同為增將軍,手中分別持火籤、虎牌與枷鎖。若五人成陣,則再加入持葫蘆的引路童子及持虎頭鍘的一將。官將首大都頭戴俗稱六角軟帽之頭盔,也有少數戴四角王帽或五佛冠,留長髮。服飾則沿襲古制,以特製繡上雙虎或雙龍圖形的上、下兩件之甲衣、甲裙配套而成。穿鞋分為靴及草鞋兩種,穿草鞋時喜慶廟會場合草繩綁成「金」字,若出席喪葬場合,則須綁成「土」字。臉譜方面除了在額頭、鼻子、下巴點上俗稱三點金的金色面漆外,無其他嚴格規定。面部裝飾有假眉、長鬢及上翹獠牙,顯示其凶惡容貌。但遇同為五人成陣之官將首天師鍾馗陣時,官將首通常不會將獠牙往上翹,因為鍾馗神格較高,否則有失禮或有挑釁之嫌。從以上特徵分析確有許多與家將團相異之處。


圖片出處:
圖一至圖三︰茆庸正先生攝/「印象臺灣 民俗節慶特展」展件。展出時間:本(102)年4月2日至9月29日,展出地點:本館鯤島風華特展室。
圖四至圖六︰吳騰達著《寒單爺與民俗藝陣》、財團法人中華民俗藝術基金會主編《臺灣民俗技藝之美》-「臺灣的雜技小戲」圖片。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著作財產權屬於國史館臺灣文獻館所有,All Rights Reserved. 館址:54043南投縣南投市光明一路254號 電話:049-2316881
發 行 人 :張鴻銘
行 政 指 導:劉澤民
總 編 輯 :王希智
執 行 編 輯:黃淑惠
編 輯 小 組:石瑞彬 蕭碧珍 林志祥 洪明河
至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