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到主內容區
:::
展覽 近期活動悅讀檔案 民俗文物小常識 臺灣人‧臺灣事 館藏介紹 館務訊息 各期電子報 反應意見 訂閱/取消 Facebook粉絲頁 另開視窗
:::

臺灣人‧臺灣事

圖一︰簡化成舉人旗杆座
圖一︰簡化成舉人旗杆座

簡化成及其史蹟

文/林文龍/本館編輯組研究員

  清代臺灣的科舉考試,錄取不易,名額本就無多,加以閩籍人士常會跨海冒籍應考,本土人士能考取舉人功名者,非常稀少。今南投縣全境的清代舉人,也只有咸豐5(1855)年乙卯科的林鳳池,以及咸豐9(1859)年己未恩科補行8(1858)年戊午正科的簡化成。林鳳池為沙連保人,祖居在今鹿谷鄉初鄉村;簡化成為北投保人,舊宅在草屯鎮上林里(林仔頭)。簡化成事蹟較為隱晦,爰略作探討。

  先談簡化成的出身與科舉之路,依據家族史料,簡化成本名瑞成,字榮卿。先人有簡文法者,自漳州南靖來臺拓墾,進入北投保開墾,其地遂稱為阿法莊。簡氏家族繁衍之後,部分遷入林仔頭莊,簡化成即出生於此。簡化成早年受教於宿儒董大經之門,治舉子業,準備應考。因他才華出眾,很快便考取秀才。接著參加省城鄉試,中式咸豐9(1859)年己未恩科補行8年戊午正科第103名舉人。

  回顧臺灣的鄉試錄取名額,在康熙26(1687)年開科,照甘肅、寧夏之例,於閩省另編字號,額中舉人一名。36(1697)年,撤去另號,與閩省一體取中,此舉本來希望增加錄取名額,詎料卻造成反效果,臺籍考生赴省試者越少。雍正7(1729)年,再恢復另編字號額中1名。13(1735)年,加取中1名,於是臺灣舉人乃以2名為定額。不過,乾隆元(1736)年的丙辰恩科,閩省可加中30名,臺灣又分配到1名,此後也成定例。嘉慶15(1810)年,因臺士捐輸軍費有功,定額再增1名。道光8(1828)年,又在臺額3名之外,取中粵籍1名,全臺舉人名額總共4名。

  舉人鄉試為三年一科,咸豐8年的戊午科是正科,但這年因發生英法聯軍之役,停止舉辦。次年國家有喜慶,開己未恩科,同時還補行了戊午正科,換句話說,便是兩科合併計算名額。此次應考的考生,超過3,000人,除了恩科依例加額之外,正科可能也有加額,於是考上舉人的臺灣儒生多達14人,創下臺灣科舉史的最高紀錄,臺灣史幾位名人,如李望洋、陳肇興、蔡德芳、陳維英等都是同榜舉人。

  考取舉人之後,接著便是公車入都,參加禮部會試。依清制舉人3年會試不第,可應大挑選拔。大挑著重身材、相貌,一等者可以知縣用,次等則以教諭用。從現存執事牌,可知簡化成曾參與大挑,且獲得「揀選知縣」資格。不過這只是基本資格,屬於虛銜,真正要出任知縣,還有一段漫長的路要走。

  「揀選知縣」後的簡化成,回到家鄉,成為望重一方的鄉紳,許多地方事務都有他參與的紀錄。同治元(1862)年的戴萬生之變,是最重大的考驗。當時北投埔義首林錫爵宴集邑紳,計議防亂事宜,簡化成也在諸紳之列,其他還有陳肇興、林鳳池、邱位南等人,約同六保會盟以響應官軍,於是親率鄉勇馳驅各地,立下不少汗馬功勞。後於同治4(1865)年,經臺灣道丁曰健奏獎,以直隸州州同不論雙單月選用,賞戴藍翎,加五品銜。

  其他參與地方事務,如光緒5(1879)年,童生董榮華倡建「永濟義渡」,成為南北往來要津,簡化成不僅捐銀十二員,共襄義舉,並且撰文刻碑,至今仍存濁水溪南北兩岸的福興宮與紫南宮。再如同治9(1883)年的重修登瀛書院,又與鄉紳李定邦、林錫爵共同出錢出力,士子就學曾文稱便。

  簡化成生平大抵以家居課授生徒為主,並無顯赫事功,據說卒年只有50餘歲。他的「文魁」匾額原高懸阿法莊祖廟,近年不幸遭竊。旗杆臺兩座仍存,見證簡氏高中舉人的榮耀。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著作財產權屬於國史館臺灣文獻館所有,All Rights Reserved. 館址:54043南投縣南投市光明一路254號 電話:049-2316881
發 行 人 :張鴻銘
行 政 指 導:劉澤民
總 編 輯 :王希智
執 行 編 輯:黃淑惠
編 輯 小 組:石瑞彬 蕭碧珍 林志祥 洪明河
至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