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到主內容區
:::
展覽 近期活動悅讀檔案 民俗文物小常識 臺灣人‧臺灣事 新書出版 館藏介紹 館務訊息 各期電子報 反應意見 訂閱/取消 Facebook粉絲頁 另開視窗
:::

臺灣人‧臺灣事

臺南市奎樓書院
臺南市奎樓書院

奎樓書院及其功能之變遷

文/林文龍/本館編輯組研究員

  臺南市中西區府前路一段的小巷內,有座奎樓書院。奎樓書院原在臺灣道署之側,目前所見,是經過近代拆遷、重建的樣貌。清朝時代,臺灣各地建了許多書院,數量至少在60所以上,然而提起奎樓書院,卻讓人有名不見經傳的感覺,令人困惑。臺灣書院層級不同,功能也有很大的差異。依照文獻前輩說法,奎樓書院主要提供應考儒生的溫書處所,因書院比鄰道署,秀才考試的最後階段「院試」,就是由臺灣道兼辦。這是地緣關係而衍生的功能,其實最早的功能,卻以「敬惜字紙」為主。

  奎樓書院最早的正式名稱為「魁星堂」,崇祀魁星,魁星又有大魁夫子之稱,因此亦稱大魁堂。檢索府、縣志,大抵都能找到相關紀事。乾隆年間情形,可以《重修臺灣縣志》為例:「魁星堂:在西定坊。雍正四年,巡道吳昌祚建。乾隆五年,巡臺御史楊二酉祀魁星於大南門樓、祀文昌於小南門樓。」此時仍極為單純,以崇祀魁星為主。

  嘉慶朝之後,魁星堂轉趨為以惜字為主的多功能建築物,且出現了中社書院之名,《續修臺灣縣志》說:「嘉慶四年,於(魁星)堂後建敬字堂(收貯棄字灰,皆韋啟億等捐貲傭工檢拾)。六年,祀倉聖於堂,增廂房。十一年,巡道慶保捐貲議改建。議成,興修倉聖堂居中,前為魁星堂,東為朱文公祠,西為敬字堂(貯字紙灰,舉人郭紹芳、生員陳廷瑜復與韋啟億倡捐成其事),統曰中社書院。」這是魁星堂的一大變革。

  魁星堂在早期固然增建不少房舍,成為建築群,但都屬傳統平房。依據調查資料,嘉慶19(1814)年,魁星堂改建為閣樓,並改稱「奎光閣」,而道光13(1833)年的修繕,終於以「奎樓書院」取代原先的中社書院,推測其原因,應是「奎樓」之名,一望即知院內崇祀神祇。書院格局寬敞,清末官方可能厲行「閒置空間再利用」,成為臺南樂局的練習場地,據《臺灣通史》記載:「臺南樂局:在臺南府治奎樓內,由紳士辦之,以司文廟祀典,歲收租穀數千石。」當屬建省後的情況,這是惜字之外的又一功能。

  日據時期,各地不斷在進行「市區改正」,許多古老建築紛紛遭到拆遷命運,奎樓書院也未能倖免。昭和元(1926)年的開闢馬路,迫使書院遷到現址,但仍毀於二次大戰的轟炸。目前所見規模,是光復初期,由當時中區區長林源益任管理人時重建的。仍保存若干早年舊物,如前簷廊柱、圍牆大門門柱,以及階梯旁的抱鼓石等都是。

  改名後的奎樓書院,仍非士子讀書肄業的場所,因而紀錄府城文教機構者,大多忽略其存在。日據時期連橫所修《臺灣通史》,才出現相關記載,說是:
「奎樓書院:在臺南府治道署之旁。雍正四年建,為諸生集議之所。」
「奎樓:在臺澎道署東南隅。雍正四年建,祀魁星。下為關帝廳,旁為觀音堂。又名奎樓書院,為士人集議之所。」
此外,連氏《臺南古跡志》又收入「奎樓」一則:
「奎樓在道署之旁,雍正四年建,為諸生集議之所。上建一閣,祀魁星。今存。」
三則紀事,連氏使用了「為諸生集議之所」、「為士人集議之所」,而非臚列其他書院時所使用的「肄業之所」。集議兩字,用詞古雅而巧妙,早期老輩說法稱,士子應考季節,院內成為考生臨時的溫書場所,舊址在道署東側,考生終場藉此休息、溫書,是事實,也符合情理。而俗話說:「人多嘴雜」,考生來自各地,難免出現議論,從試題討論,乃至政事時局,都是他們關注的焦點,這些「集議」,不僅足以印證當年的溫書功能,也許還有古人臧否人物的清議遺風。

  搬遷之後的奎樓書院,仍留有若干文物,乾隆39(1774)年澎兵備道兼理提督學政奇寵格撰文的「重修魁星堂碑記」,此一碑記頗為碩大,保留不少珍貴史料,包括「首事:拔貢生張花春、生員王泊、歲貢生馬琬、廩生劉國琳、廩生林啟泰、生員吳廷慶,董事陳朝樑」等名單,而捐款名單更遍及「闔郡舉貢生童」,其中府城知名人物林朝英亦在其列。其次,又有嘉慶21(1816)年臺澎兵備道兼提督學政縻奇瑜撰文的「重修魁星閣碑記」,此次重修,改變幅度最大,文中有詳細記述,足資考證。且因規模加廣,經費支出也更為龐大,除縻奇瑜捐俸銀100員,並撥給公銀833員之外,捐款者多為鼎鼎大名紳富,如福建水師提督王得祿、拔貢吳春貴、中書科中書欽加光祿寺署正林朝英、監生黃拔萃、廣西平樂府通判杜天奎、軍功四品職銜林文濬、舉人陳玉輝、舉人林謙光、優貢黃本淵、軍功六品職銜石時榮、優貢陳震曜……等。

  日據之後的奎樓書院,功能喪失,在經拆遷、炸燬與重建,整個書院幾乎走入歷史,少為外人所知,民國68年的《臺南市市區史蹟調查報告書》,關於奎樓書院並現地紀錄,只說:「奎樓書院,已廢。……(沿革略),遂移至文昌祠西鄰,後廢之。」報告書中的「後廢之」,顯然指的是空襲炸燬一事,不知何故竟未得知這時已經完成重建的事實?重訪奎樓書院,感其史料零散,功能模糊,草此略作補述,尚請方家垂教為幸!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著作財產權屬於國史館臺灣文獻館所有,All Rights Reserved. 館址:54043南投縣南投市光明一路254號 電話:049-2316881
發 行 人 :張鴻銘
行 政 指 導:劉澤民
總 編 輯 :王希智
執 行 編 輯:黃淑惠
編 輯 小 組:石瑞彬 蕭碧珍 林志祥 洪明河
至最上方